第四百三十三章 人和牲口是不同的

这些人可以有说有笑的干活,快了慢了的根本就没有人去管他们,甚至于累了的时候可以坐着歇息一会儿,同样也没有人去管他们。

另一伙则是建奴和林丹汗手下被俘虏过来的战俘,还有大量不知道哪儿弄来的昆仑奴——反正都是锦衣卫送来的,他们路子野的狠。

这些人都是被去了势的,看着这些人干活时的样子,娄智岚感觉自己的胯下也是凉嗖嗖的。

这些人没有谁去说笑,更没有人敢坐下休息。

一旦有人偷懒,被监工的矮矬子发现后,长着倒刺的鞭子就会劈头盖脸的招呼过去。

没有人去制止,反而会有别处的监工看着哈哈大笑,拿着这些例子吓唬自己手底下管着的那些个苦力。

让娄智岚觉得自己的良心不停受到拷问的一幕发生了。

一个年老的建奴,因为实在是撑不下去,肩膀上扛着的用水泥弄成的枕木掉在了地上,发出了咚的一声闷响。

而这个建奴本身,则引来了监工的鞭子。

建奴叫的越惨,监工倭奴的鞭子抽起来就越狠,直到几十鞭子以后,这个建奴的惨叫声就慢慢的小了下去。

而监工的倭奴好像见怪不怪一样,直接呸了一声后,指了指明显还没有咽气的建奴,挥手道:“死啦死啦滴,拖走,扔出去!”

而其他的建奴也好,昆仑奴也好,根本就没有人在乎眼前的这一切,好像是见怪不怪了一般,眼神中透露出来的,只有无边的死气和麻木。

谁也不知道眼前这一幕会在什么时候降临到自己身上,所有的人,只能老老实实的等着那一天的到来,其余的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在饱读诗书的娄智岚看来,这哪里是什么铁路,这根本就是一条用血肉铺出来的路!

北条左卫门看着娄智岚的脸色不太好看,便躬身问道:“大人可是哪里不舒服?”

强行咽了口唾液之后,娄智岚吩咐道:“把那些死了的,埋的离着铁路远一些,不要离的太近!”

北条左卫门又是哈依一声,应了下来,既然天朝的大人不喜欢这些个苦力离着铁路太近,那就多走两步,埋的远一些便是了。

反正挖坑的也是这些苦力。

在娄智岚回去跟洪承畴说了铁路方面的情况之后,洪承畴简直都想笑——洪承畴觉得娄智岚这种想法很可笑。

这些是奴隶,是大牲口,不是人,要对待人的标准去对待他们,不是搞笑么?

看看工地上的那些个大明百姓,他们才是人,倭奴敢对他们怎么样儿?还不是由着他们?

官府都还得给工钱呢,倭奴算什么东西?你让他们动一下大明百姓试试?

娄智岚的脸色依旧难看至极:“大人,那些建奴也好,昆仑奴也好,毕竟是活生生的人,就算是不与大明百姓相同,也不应该这么任由倭奴将之打死吧?”

洪承畴却是无所谓的道:“死了多少?告诉毛文龙和锦衣卫的人,咱们这边用的劳工比较多,让他们多弄些过来,咱们铁道部拿钱买。”

娄智岚简直不敢相信这话会是从平日里颇显儒雅的洪承畴嘴里说出来:“大人?”

洪承畴笑道:“怎么,觉得本官冷血?觉得本官漠视人命?”

娄智岚微微点了点头:“是,下官不解。”

洪承畴笑道:“那些建奴还有昆仑奴,谁向大明交过一文钱的赋税?蛮子嘛,不通人言,没有人性,可不就是大牲口?

这些个要命的活计,不要他们去干,就得让大明的百姓去干,要不然谁去干?是本官去干?还是你去干?

你信不信,只要是在这铁条路上扔进去大明百姓的性命,你我脑袋上的官帽早晚都保不住,甚至于人头都保不住?

别跟本官说什么慢慢来,陛下要的是结果,不会在乎过程。

所以这中间,就只能让建奴和昆仑奴去死,否则的话,死的就会是咱们,你明白了么?”

崇祯皇帝有时候都想派锦衣卫把天上的各路神仙神马的一起抓过来问问,自己到底哪里得罪他们了?

别人穿越,要么有系统,要么有老爷爷,最不济的还能带个图书馆,或者自己本身就是大百科全书型的人才。

而自己其实上就是个裸穿,而且还是个低配型的裸穿。

如果单单是这样儿也就算了,毕竟是个皇帝嘛,那些有挂的基本上都是开局一条狗,自己比他们可强多了。

自己有很多条狗,而且还是很忠心的那种。

问题在于这他娘的是小冰河时期,甚至于说是冰河纪元都没问题的明末。

坑爹。

但是感觉这个现实更坑多的还有黄台吉。

黄台吉觉得这个该死的现实更加的坑爹。

自从明国的狗皇帝把辽西的百姓全部抓去修什么铁路,这大金国的赋税收起来可就不是那么顺当了。

不光是大明的百姓们会玩,辽东建奴治下的百姓们则是更会玩。

就像是中原每次战乱之时寺庙里的出家人总是会爆增一样,随着建奴的日子不好过,建奴那边儿出家当和尚的人数也是激增。

当然,建奴那边儿不信少林寺秃驴的那一套,人家信的是喇嘛,寺庙也被称之为黄庙。

总之,出家当喇嘛的人多了,黄台吉能收到的赋税就少了。

而这些钱一少,黄台吉可就很不高兴了——连福寿膏都不能敞开了抽的日子是人过的?

心情不爽的黄台吉干脆又把建奴的那些个高层给召集在一起,开会。

商量的事儿也没别的,就是要稽查寺庙。

最后商量的结果就是,除明朝汉官旧建寺庙外,其余地方所有新造的统统算是违建,不光要拆除,还要罚款。

同时,对于大金国的喇嘛们要实持证上岗,凡是没有经过大金国官方许可的,一概不认同其喇嘛的身份,该怎么交税纳赋的还是怎么交税。

想要借着出家避税那是不可能的事儿,想都不要想!

代善,阿敏,莽古尔泰,这哥三个原本就不是和黄台吉一条心,所以这事儿根本就是无所谓。

对于暂时倒向了黄台吉的多尔衮还有死忠份子济尔哈朗等来说,那就是大汗发觉了那些个该死的贱民想要逃税的丑陋嘴脸,实在是英明。

至于黄台吉所说的要强拆违建顺便再罚款处理的方案,几个人最后都表示了赞同——能让自己多弄钱的事儿,谁也不嫌麻烦。

杨七七和许成顺,还有一众跟着杨七七去过大明又回来的店铺东家们,却是不那么开心了。

寺庙多了,对于杨七七这些倒卖福寿膏的家伙们来说,那就意味着财源。

寺庙被划成违建然后强拆了,等于是销售点被强拆。

但是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或者说安全第一的精神,杨七七等人最终还是忍耐了下来,只是让这些已经关系不错的喇嘛们转入暗中再进行销售。

总之,不管是建奴还是崇祯皇帝及其派出去的某些龙腿子,各自都有不开心的地方。

但是洪承畴可就很开心了。

十万从辽西带回来的苦力,用在铁路修建上面是一股多么大的力量?

现在的大明,缺人啊。

别看着大明近万万的人口,可是就崇祯皇帝玩的这些东西加起来,不比大隋朝的杨二陛下所玩的工程小到哪里去。

之所以没像杨二陛下一样崩盘,原因就在于崇祯皇帝给百姓发钱不说,危险的地方全都用的战俘或者说是奴隶。

不管是建奴还是林丹汗手下被俘的,或者是买过来的昆仑奴,统统都是去势了之后扔去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