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世的地图上看,大致包括了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东北部分及以西俄罗斯局部、乌苏里江以东、外兴安岭及以北。
这么大的面积给扔了?不要了?
在崇祯皇帝看来,哪怕是给自己的儿子分封出去都不行的宝贝地盘,还他娘的不直辖管理?
至于说距离远,地盘大大,什么地广人稀一类的,那崇祯皇帝就更不在乎了。
距离远是不是?
没关系,反正皇家学院现在有的是人在研究着怎么样儿给火车提速,估计用不了多久,大明仅有的两条火车线路就该变成十条八条的,然后迎来第一次铁路大提速。
地盘太大没有人是不是?
那就更没有什么关系了,大明什么时候缺过人?
想当官又没官可当的辣么多人,随便弄点儿跟普通的百姓混在一起,往奴尔干一扔不就行了?
到时候干的好了调回大明,干的不好就在奴尔干养老,信不信排队的那些读书人能从顺天府排到应天府去?
这么一来,奴尔干都司是不是就有人了?
奴尔干都司有了大明的百姓,再通了铁路,谁敢说那里不是朕的江山?
就算是有谁敢说,大不了朕把他埋到土里去就是了。
至于说现在,把南四卫一收,山海关前线东移,下一步就是慢慢的折腾辽阳,也就是原本的辽东都司,然后再北上沈阳、抚顺,最后直接把建奴逼的向北逃窜。
至于说建奴会不会死守沈阳以跟大明玩什么大决战一类的,崇祯皇帝则是连想都没有想过。
他爱新觉罗家什么时候有这个种了?
今日割香港,明日割瑷珲,马关又割台湾岛。万里江山峰烟起,只顾一人庆有!
糠稀尼布楚,雍正恰克图,败家不过老佛爷。大清帝国版图缩,每逢万寿疆无!
这从日射兔子三百只的糠稀大帝就开始割让了二十五万平方公里;
就连被螨虫们鼓吹到了天上的圣明君主雍正照样在雍正五年签订《恰克图条约》,一举割让了十多万平方公里;
自号“十全老人”的钱聋不甘其后,也割让了库页岛左右的十来万平方公里;
倒光皇帝一瞅,卧槽,都是做皇帝的,你们怎么就这么优秀?不行,朕也得割让一下,于是布鲁特那里一百一十多万的土地就割让了出去,成功的超过了他家几个老祖宗;
咸丰是个掉链子的,没有倒光牛逼,毕竟人家叫倒光嘛,往外倒的时候也比较狠不是?
咸丰者,嫌丰也。
觉得自己手里地盘太多的咸丰一瞅,得嘞,朕也割点儿吧,九十万平方公里的地盘就割了出去;
同治就比较狠了,从同治三年到同治七年,前后一共割出去一百四十多万平方公里;
到光绪的时候,这大清国基本上也就光了,只割出去了四十来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实在是给爱新觉罗家的历代皇帝丢人现眼!
当然,租界没算上。
就爱新觉罗家的尿性,说他们敢死守着沈阳城跟自己死磕到底?
崇祯皇帝觉得拉倒吧,就算是崇祯皇帝再一次被李小哥攻进京城,再一次把自己挂到那棵歪脖子树上,他爱新觉罗家也未必有那个胆子!
与其寄希望于建奴会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骨气,还不如等啥时候母猪上树,或者等着太阳从西边儿出来了再说呢——到时候看看他爱新觉罗家是不是有几分骨气了。
正是因为如此,崇祯皇帝才决定干脆就玩一把大的,直接来个赶狗入穷巷。
大明由西向东,由南向北,兵分两路挤压建奴的地盘,然后把建奴赶到原本被大明放弃,现在归了建奴的奴尔干都司。
到时候正好借着建奴的手把那里所有不和大明一条心的集中起来,顺便把一些大明不好处理的都给处理掉,然后大明再以救世主的姿态出现。
如此一来,不还是美滋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太却故心人,却道故人心易变。
后世的穿越者培训基地里面几乎算得上是必学的一首诗,作者是一个有文化的建奴,纳兰容若。
尤其是开头的前两句,在后世的穿越者培训基地已经快被用到泛滥的程度了。
现在莽古尔泰就有这种感觉,觉得黄台吉的心已经变了。
以前老汗努尔哈赤还在的时候,黄台吉是多么的团结兄弟,多么的兄友弟恭,多么的那啥那啥。
反正以莽古尔泰那少得可怜的词汇,实在是形容不出来黄台吉当时的美好,更形容不出来现在的的黄台吉是有多么的恶毒。
这黄台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像现在这样儿的呢?
莽古尔泰抓破了头皮,怎么想也想不出来,远在大明京城的崇祯皇帝则是觉得除了傻逼两个字以外就没有别的词用来形容自己了。
实在是太傻了,明明是在穿越者培训中心培训过的,可是上课的时候就是没有好好学习,搞到现在连那些著名的煤矿分布在哪儿都不知道。
就知道从后世的澳洲,现在的新明岛上玩了命的往大明弄。
不过也不是没有一点儿的好消息,最起码大明的人口一下子少了四五十万,都跑到了新明岛上去了。
整个大明从上到下,尤其是陕西那边儿和松江府的大小官员们,简直有种想要弹冠相庆的感觉。
四五十万人,每人每天吃掉一斤粮食,就得四五十万斤,按照后世的标准来算,四十万斤大概相当于后世的六十四万斤。
这就是三百二十吨。
而这仅仅是一天的消耗量,每个人每天也不止是一斤粮食就能喂饱的。
如果说来个一个月,那就是近千吨的粮食,想想都吓人。
这四五十万人跑到了新明岛上,大明本土的压力一下子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轻了。
能不轻么,每天少了三百多吨的粮食消耗,这三百多吨粮食再掺上些麸子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又能养活几十万人了。
六十多个州县受到了地龙翻身的影响,有了这么多的粮食,可就算是把命给救了。
当然,这六十多个州县再怎么搞,也不能违背了一条原则性的问题——必须得想办法让更多的大明百姓去新明岛,同时还得让百姓们多生孩子多种树。
多生孩子多种树这句话是崇祯皇帝提出来的。
而揣摩上意向来就是为官之道,有了崇祯皇帝的指示,下面的官员们自然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也多亏了前边老杨家和老李家的不断努力,世家这么个奇葩的产物,在大明朝根本就没有多少的话语权。
唯一一个千年的世家孔家还被怼死了。
如此一来,崇祯皇帝说话的份量也就更重了。
崇祯皇帝现在无比关心的事情就一件——辽东到底怎么样儿。
不可能说你黄台吉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那你把大明当成什么了?
城门口?
就算是这一次没办法彻底的怼死黄台吉,那也得把丫的胳膊给砍一条下来!
崇祯皇帝暗自发着狠,张惟贤和崔呈秀就被召进宫中奏对了。
前面有万历三大征的案例在那儿摆着,崇祯皇帝实在是没有胆子现在就大军压境,把所有的赌注都押上去怼建奴。
毕竟除了万历还有杨二陛下怒怼高句丽的前车之鉴。
张惟贤和崔呈秀进宫之后,看到的就是崇祯皇帝那张阴沉的能吓死人的脸。
但是张惟贤和崔呈秀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现在辽东战事,尽托于孙承宗,而崇祯皇帝又离不了京城——如果一定任性的去辽东也没有问题,大军开拔什么的一应花销就只能指望内帑了。
至于再等上几个月,等到秋税收上来后再去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