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了先在新明岛试验一番。
等看到一份试卷在第三题上面写着其殷商之遗民是否心向大明,其地距其他西夷有多远,大明驻军人数所需几何及需筑城几何的答案,崇祯皇帝笑了。
这回是真的笑。
大明的读书人,二傻子是不少,可是真有几分本事的也不是没有。
就比如这份试卷,第一题的答案就是严格执行法律,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而且其中还很明显的提到了大明的法律已经三百年未修,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情况,应当进行适当修改。
至于第二题,这家伙是怎么说的?
某县县令如何,其县百姓几何,贫者占几,富者占几,民间风评如何,而自己路过的时候大概是什么时间,上面都写得清清楚楚。
而且一写就是二十多个县。
虽然都写得比较简单,而且数据估计也不是准确的,但是在不依靠锦衣卫和东西厂情报的情况下,光凭着这份试卷,崇祯皇帝就能对这二十多个县的大概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第三题的回答,这家伙的回答更是令人叫绝。
封藩,然后推恩,另外还要直接驻军,数年一轮换。
大明有什么新政一类的,同样可以先在新明岛先试验,没有大问题了再在本地实施。
总之就是要保证大明对于新明岛的控制力,确保那些藩王们不管怎么浪,都能保证新明岛被大明牢牢控制在手里。
而且还要充当实验田的角色,同时也是一个前出基地的深色。
这种谋划和崇祯皇帝与温体仁等人商量了无数次的结果不谋而合。
终于有一个靠谱的了。
等到已经月上中天之时,三百份试卷才批阅完毕。
崇祯皇帝捏着最出彩的这一份答卷,看着上面写着沈颢的名字,轻笑道:“来人。”
王承恩当即就躬身道:“请皇爷吩咐。”
崇祯皇帝道:“告诉田尔耕,让他派人去核实一下这个学子的信息,尤其是此人答卷之上所写的这二十余县的情况,实际情况与其所写有多少差别。”
等王承恩将试卷上的姓名和提到的县名记下来之后,崇祯皇帝又对温体仁和张瑞图道:“两位爱卿再看看此人的答卷,若是没有问题,朕欲以此人为今科状元。”
温体仁和张瑞图对于这份答卷的印象也很深刻,实在是对比其他答卷里边什么答案都有的情况下,这份有数据有事实,条理无比清晰的答卷实在是太出彩了。
只是此人答卷之中偏向法家的思想痕迹实在是太重了,一时之间,倒让温体仁和张瑞图感觉头疼。
如今崇祯皇帝干脆要指定此人为今科状元,两人心中难免就有些担心。
士子之间们扯蛋的事儿从来就不会少。
就像今天的殿试一般,考题只有区区三道,以后难免会有所交流。
当其他人知道榜首是个偏向法家的学子之后,会引发什么样儿的连锁反应,实在是不好预料。
斟酌一番后,温体仁便躬身道:“陛下,若是答卷内容传了出去,只怕此子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若陛下真要重用此子,倒不如先给个探花?”
崇祯皇帝笑道:“大浪淘沙,如果他连这一关都抗不过去,那也没有再培养下去的必要了。”
培养下去?崇祯皇帝到底想要干什么?
崇祯皇帝想的其实很简单,这个家伙锐气太盛,试卷之中目无余子的气势一览无余。
偏偏这个家伙才十六岁的年纪。
这种人不好好打压一下,丫的就不知道什么叫天高地厚,等到以后太子用起来这种人能顺手?
反正崇祯皇帝不相信。
最大的可能是,自己刚死,这家伙就会成为下一个张居正,或者是司马懿那样儿的枭雄人物。
但是,崇祯皇帝是打算把太子用西汉时培养太子的模式培养一番的。
也就是说,这个家伙如果真的是个人才,以后就是给太子用的家臣。
现在不打压他一下,那什么时候打压?
至于说这个叫沈颢的家伙抗不过去打压怎么办,崇祯皇帝表示无所谓,反正大明人多的是。
ps:继续推荐阅文第一逼王的两本作品《三国之无赖兵王》《最强吕布之横扫千军》
崇祯皇帝确实不按套路出牌。
以前没有第二轮考试?
没关系,现在不就有了?
同样是《韩非子·八奸》里面所说的,不使群臣虞其意。
身为皇帝,就是不能让臣子猜到自己在想什么,正所谓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拜前世在穿越者培训基地的培训所赐,虽然没好好学习,可是崇祯皇帝在穿越之初也掌握了一个最基本的技能——面瘫。
如今自己的底牌越来越多,拳头也越来越硬,所以崇祯皇帝倒是不需要装面瘫了,但是对于不使群臣虞其意这一点,崇祯皇帝还是极为认同的。
所以老子就是不按套路出牌,你们就慢慢受着去吧!
崇祯皇帝爽了,底下正在答卷的学子们就头疼了。
这道题比刚才的送命题要好的多,但是,这是道得罪人的题!
尤其是对于京城附近的考生来说。
远一些的,比如岭南的考生还可以说自己是路过的太多,大概的写一写就算了,离的近的呢?
比如昌平的考生写了昌平的县令怎么怎么样,然后这货还倒了霉……
而昌平一共有几个考生?到最后的结果就是,傻子都能猜到是怎么回事儿。
然而崇祯皇帝的不按套路出牌明显不止于此。
在这一道题的答卷被收上来之后,崇祯皇帝又开始出了第三道题。
没错,就是第三道题。
这道题可以说是最轻松的一道考题,但是也是崇祯皇帝最为看中的一道考题。
前面的两道考题,第一道是送命题,就是拿来折磨考生玩的。
第二道题,崇祯皇帝是打算看看这些个考生有几个是真正的注意到民生问题的。
至于这一道题,才是崇祯皇帝真正打算选拔人才的试题。
没有理会下面一脸懵逼的朝臣和学子,崇祯皇帝道:“藩王们开国海外已经是我大明人尽皆知之事。如今唐王,秦王,庆王,三位藩王已经出海,并且找到了一片大陆,其上更是有殷商之遗民存在,朕已经将之命名为新明岛。
据大明海军南海舰队提督郑芝龙所报,新明岛与其说是岛,倒不如说是一片大陆,其地广袤无比,堪比我大明。
朕现在想问的是,对于那一片新发现的大陆,该如何处置?对于藩王,该如何管理?大明向彼处移民又该如何管理?
新大陆的发现,对于我大明有何好处?坏处又是如何?对于民间有何影响?请试言之。”
崇祯皇帝的话一出口,温体仁就先站了出来:“臣为大明贺,为陛下贺!”
随着一片拍马屁的声音响起,崇祯皇帝笑着摆了摆手道:“不过是一片大陆罢了,先让诸位学子们答题要紧。”
看着崇祯皇帝挺重视学子答题,可是学子们也蛋疼。
这道题确实不是送命题,也不是得罪人的题,可是这道题完全就是一道只能瞎鸡儿写的题!
如果说问的问题是针对于大明本土,那么大家还能作答一下。
可是现在的问题针对的是新明岛那个地方的,在场的人除了崇祯皇帝心里有点儿数,剩下的谁知道那个地方?
既然都不知道,那就只能靠蒙靠猜,然后瞎鸡儿写了。
但是真个要瞎鸡儿写,后果不会比第二道题瞎糊弄的结果强到哪儿去。
今天在这个大殿之中的,不管是朝臣们还是参加殿试的学子们总算是搞清楚了一件事儿,那就是崇祯皇帝打算把法家学说重新捡起来。
但是要先拿新明岛试验一番。
其实崇祯皇帝倒真没有想那么多。
搞出来韩非子的法家学说,倒是崇祯皇帝故意搞出来的。
但是说到拿新明岛试验,崇祯皇帝倒没有那个打算。
因为崇祯皇帝在翻看《韩非子》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都说儒家是讲究什么君君臣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实际上,法家明显更会玩——在第一篇《初见秦》里面就开篇明义的指出了一个问题。
此无异故,其谋臣皆不尽其忠也。
这玩意怎么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