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也是这货的诗集里面的句子。
而被后世无数不要脸文人捧了臭脚的雍正大帝干的还不止这点事儿。
著名的吕四娘刺杀雍正,不也是因为螨清的文字狱给引起来的?
总之,螨清对付文人的高压可比明朝那些蠢蛋皇帝强得多了,一方面大力发展文字狱,一方面又把八股文章加强再加强,最好一个个的都只会之乎者也就完美了。
然而事儿上,螨清的政策是没有问题的,最后完美的达到了他们想要的成果——就连岳飞的后人岳钟琪都能甘为建奴走狗,反而套路了想要反清的曾静和张熙师徒,催生出了吕留良大案。
只是不知道岳武穆泉下有知,心中会有何感想。
也正是因为螨清这些套路玩的比较成功,所以后来才有了绍兴师爷这么牛逼的职业。
崇祯皇帝还是不想让这些没啥基础的小白们一股脑儿的扔到陕西去——本来就是个炸药包一般的地方,万一哪个小白再惹出点事儿来,最后头疼的还得是朝廷。
沉吟一番后,崇祯皇帝才吩咐道:“先从别处调任罢,要有经验的县令过去,这些新科进士,尚需历练一番才好。”
房壮丽躬身应是后,兵部尚书崔呈秀却又说话了:“陛下,辽东毛文龙发来奏报,说是建奴最近不知道从哪儿弄到了一些粮食,而且又尽迁了南四卫之地的百姓向北。毛文龙问是否要收复南四卫之地?”
崇祯皇帝心中暗道还他娘的能从哪儿弄到,陕西呗。
陕西遭灾这种事儿,建奴肯定是有办法得到消息的,光是四处漏风的朝堂就足够建奴知道不少消息的了。
而至于黄台吉弄来银子再到大明陕西高价买粮往辽东运,在其他人看来是件极蠢的事儿,但是在崇祯皇帝看来却是再正常不过了。
黄台吉的银子从哪儿来?不还是辽东的百姓身上抢来的,先是有计划的屠杀,家里没钱的给定义为无谷之人,等同于流民一般,杀光了就是。
有粮有钱的定义为通明叛党,再杀上一波,这银子不就来了?
至于高价从陕西买粮,左右不过是为了给大明添乐子!
别说这些粮食有多少能运回辽东,就算是一粒粮食运不回去,黄台吉也乐意花这个银子——光是逼反了陕西,就能让大明的目光先从辽东抽回来,到时候建奴可就有了喘息的机会了。
至于毛文龙说的是不是要收复南四卫之地,崇祯皇帝想了半天,最终还是决定放弃。
倒不是说毛文龙没有实力收复南四卫,或者说收复了之后守不住南四卫,而是守住南四卫的成本太高。
守兵少了,建奴从哪个方向来都容易钻空子。
守兵多了,大明的朝廷根本就他娘的负担不起!
别以为崇祯皇帝捞的钱不少,如今各种来钱的路子也很多,光是未来十几年二十几年的小冰河时期各处天灾不断,这些银子就只能算是杯水车薪!
沉吟了一番后,崇祯皇帝才遗憾地道:“罢了,南四卫之地仍然给建奴,只要毛文龙不断地去袭扰一番就好,总之就是让建奴弃之可惜,守之无味。
倘若建奴在南四卫军囤,也不要管他,让他们先种着地,等快要收割了再去一把火烧了就好。”
话刚说完,崇祯皇帝却突然想起来了那个叫短小荣的家伙,也不知道他的书写的怎么样儿了,这么长的时间应该写的差不多了吧?
想必在锦衣卫的高压之下,他也没有胆子学后世的那些扑街一样太监!
崇祯皇帝心中正自想着,门外却是匆匆忙忙地进来个小太监,先是跪地告了罪,接着才道:“启奏陛下,皇后娘娘要生了!”
原本还想着看看短小荣写的孝庄秘史的崇祯皇帝噌的一声就站了起来,吩咐道:“快,摆驾坤宁宫!”
ps:脖子疼,腰疼,这两天先两更8千字。
崇祯皇帝一开始以为马守应这个老回回是打算跟那些想要宣扬真主的荣光的家伙们一样,要宣扬什么真主一类的,顺便要把不信的都给下火狱。
可是万万就没有想到还有这么一茬子事儿——人家就是为了给村子里冤死的一百多口村民报仇雪恨,其中有回有汉,根本就不是玩什么传教的套路。
崇祯皇帝这下子难办了。
如果是跟后世那些让人恨的牙痒痒的家伙们一样的,从根子上拔起,屠个干净也就是了。
但是偏偏就不是,而且这根子也不用拔了,已经被那个叫什么清风寨的给拔完了。
但是就算是崇祯皇帝再怎么同情这个叫做马守应的家伙,他跑去自己报仇造反却也是事实。
望着眼前跪在地上低头等死的马守应,崇祯皇帝沉吟了半晌才道:“朕闻,其情可悯,其罪难恕。如今你入了叛军也是不争的事实,朕虽然有心饶你,大明律却也由不得朕。”
马守应惨笑一笑,自己顿首道:“卑职自知必死,也不敢求陛下法外开恩,只求陛下看在村子中有回民亦有汉民的份上,剿了清风寨,还枉死的一百零三口村民一个公道。”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道:“不管回汉,皆是朕的子民,清内寨既然敢做,就得敢当。你们村子村民的仇,朕会替他们报,你安心的去罢。”
被反捆着双手的马守应强自把头磕在地上,拜道:“多谢陛下隆恩!”
崇祯皇帝挥挥手,当即便有人上来将马守应扶了起来,带着便往外走。
及至马守应被带到门口之时,崇祯皇帝却又突然开口问道:“教法与国法,孰为重?”
正在向外走的马守应顿住脚步,却是连头也没有回:“国法重于一切。”
崇祯皇帝却是嗯了一声,没有再说话。
马守应见崇祯皇帝再没有什么要问的,便径直向外走去。
崇祯皇帝却是低声吩咐了方正化几句后,便准备打道回京。
至于朱聿键和朱存枢还有朱倬纮则是因为自己要去海外,本着自己不爽就不能让其他人爽的原则,每个人都很干脆的从自己的封地里面划了一块出来,送给了崇祯皇帝那还未出世的孩子……
按照常理来说,应是普通人家生个娃,左邻右舍的还会送个礼什么的。
有钱的可能送的比较金贵一点儿,没钱的可能送上几两白面加上几个鸡蛋也就得了。
至于皇帝生了孩子,皇室宗亲肯定要送些礼物意思意思一下的。
但是像朱聿键三人这种玩法,就纯属于坑人不利己了。
自己三人拍拍屁股准备走人了,反正封地早晚都得回收去,扔给皇帝一块儿还送了人情了。
但是其他的藩王怎么办?
尤其是那些还没有想好到底是留在大明还是去海外开国的藩王来说,这三个家伙干的简直就不是人能干得出来的事儿。
但是显然,朱聿键三人显然是不在意的。至于说因此而得罪了其他的藩王,那就更无所谓了。
如果其他的藩王选择留在大明,那跟他们这种去海外开国的藩王就不属于一个层面的人物了——有实权的藩王和当猪养的藩王能是一回事儿吗?
如果说他们同样的海外开国,那就更简单了。反正大家以后会成为竞争对手,尤其是封地离的比较近的。
由于远离大明本土,虽然说还是要受到大明的控制,但是就像周朝的那些诸侯一样,谁把谁当回事?说干不就干了?
也正是抱着这种思想,提前达到了联盟的朱聿键三人事先一商量,先把别的藩王给卖了,在崇祯皇帝那里留下个好印象更重要。
一路往京城赶的崇祯皇帝对于朱聿键三人的思想看的很清楚,但是也根本不在乎。
就算是他们在海外互相怼了起来又能怎么样?反正到最后便宜的还会是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