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跟自己同辈的崇祯皇帝,他不这么想啊。这次估计也是不知道是什么什么事儿才把自己两人给弄来延安府。
朱存枢寻思了半天,才纠结地道:“这回你准备了多少银子给陛下?”
朱倬纮其同样纠结了半晌才道:“两万两,再多便没有了。只是银子的事儿好说,可是陛下怎么又把咱们给召来延安府?”
朱存枢道:“谁知道呢。反正总不能是让咱们去平叛吧?咱们现在这些个藩王,可不是太祖高皇帝时候的那些个塞王了。”
朱倬纮却是嘲笑道:“还有脸说,你这可是秦王,自打始皇帝开始,你看看都有谁封过秦王了?又有哪个像你一般?”
朱存枢不满地道:“那又如何?若不是大明拿咱们藩王当猪养,何至于落到现在这般的地步?”
朱存枢的话让朱倬纮也是一时哑然。
朱存枢说的没错,大明就是拿着藩王当猪养,甚至于除了生娃外,其他领兵科举什么的,基本上就没有他们什么事儿。
过了半晌,朱倬纮才安慰道:“王兄倒也不必太过在意,毕竟咱们这位皇兄和先帝他们都很是不同。
而且咱们都准备好了平安银子,想必也没甚么事儿。”
朱存枢却是冷笑了一声道:“可不是呗,那是大大的不同啊。自从永乐皇帝开始,又有哪个皇帝拿着宗室开刀了?
就拿福王叔来说吧,那还是当今陛下的亲叔叔呢。
要不然,咱们还用各自先准备好这买命的平安银子?”
朱倬纮闻言,打了个寒颤道:“王兄慎言。”
朱存枢却是毫不在意地道:“那又如何?这车中如今就你我二人,连个小太监都没有,便是说说心里话还不行了?”
见朱倬纮不敢接话,朱存枢便接着道:“要我说,这回多半还是为了开国海外的事儿,而且咱们这位皇帝陛下只怕是有意借咱们的手来平定陕西的民变。”
朱倬纮闻言却是讥笑道:“你瞧瞧,刚才还说怪朝廷把咱们当猪养,咱们如今一无兵二无将的,又平甚么叛?再者说了,平叛还和开国海外挂上钩了?”
朱存枢道:“你看着吧,等见了陛下,陛下一定会让我等拿银子赈济陕西,然后再收了咱们的田地分给这些泥腿子。
至于咱们两个么,肯定是远远地撵到海外,来个眼不见心不烦。”
见朱存枢又把话题拉回到了开国海外的事儿上,朱倬纮也是头疼不已,而且不止是要让自己两个人开国海外,还他娘的要收了自己的田地,这就更心疼了。
只是等二人磨磨蹭蹭地进了延安府,见到了崇祯皇帝后,崇祯皇帝的表现却是出乎二人的意料——崇祯皇帝居然没收这平安银子。
原本两个人各种准备了几万两的平安银子,也向崇祯皇帝表示身为大明的藩王,理应支持朝廷赈济百姓。
崇祯皇帝将二人破财免灾的心思看的清清楚楚,心中却也是哑然失笑。
这两个渣渣不思进取,但是也正好,像这种人也比较好糊弄,也更好吓唬一些。
如今自己不收两人的平安银子,便是在向两个释放出一个信号——朕很不开心,这事儿不太好办。
眼见凳子上的两个人想要扭动身子放松一下却又担心君前失仪,崇祯皇帝便开口道:“两位王兄不要这么紧张,放松一些,咱们可是一家人。”
朱存枢和朱倬纮心中却是暗骂一声,鬼才跟你一家人!
ps:这章算是昨天的第二更,20号依然三更。
找百合姐要章推果然是作大死的行为啊,如今卡文卡的……
身为大明三边总督的杨鹤其实一直在关注着陕西这边的战事或者说情况。
自从接到了崇祯皇帝命令自己准备平叛的密旨之后,杨鹤就把相当大的一部分精力放在了陕西这里。
做为一个相当传统的文官,怀着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君的这种思想情怀,杨鹤觉得自己很有必要早早地扑灭陕西的叛乱,给崇祯皇帝一个交待。
可是事情坏就坏在了这个传统的文人风骨上面了。
杨鹤一直觉得,自己身为朝廷大臣,饱读圣贤书,无论如何也应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所以这家伙认为陕西的民变应该以抚为主。剿是要剿的,但是要抱着惩前毙后,治病救人的原则,所以还是要先以赈济百姓为主。
不得不说,这个想法和原本崇祯皇帝的想法是差不多的。
但是这种想法和陕西巡抚胡廷宴的想法不同。
胡廷宴觉得哪儿有什么造反的,不都是些泥腿子吃不上饭闹事么,只要等到来年秋收时有粮食了,自然也就会老实了,还闹什么闹。
也正是这种想要把大小化小再小事化了的想法,要了胡廷宴的命。
早就对陕西巡抚不满意到极点的崇祯皇帝干脆直接就命令锦衣卫寻上门去了——抄家,拿人回京下诏狱,至于怎么处置,陕西的事儿完了再说。
所以当杨鹤带着大军到了延安府觐见崇祯皇帝时,看到的就是崇祯皇帝那张不带着一丝表情,但是任谁看都能看出来阴沉无比的臭脸——除了瞎子。
等到杨鹤刚刚回奏对完之后,崇祯皇帝的脸色就更臭了。
“固原总督武之望自觉无颜面对陛下,已然自尽身亡。唯可惜其一身医术,幸赖陛下洪福,其所著医书《济阴纲目》和《济阳纲目》《慈幼纲目》尚存。”
崇祯皇帝这水平的懂个屁的医术,哪怕是加上本体正版崇祯皇帝的记忆,也只能说是个一知半解的水平。
这三本书一听就是什么了不得的好东西,《济阳纲目》和《济阴纲目》一听就是男科和妇科,至于《慈幼纲目》,很明显就应该是针对于小孩子的,也不知道为啥不叫哑科纲目,想来是嫌哑科不太好听罢?
其实崇祯皇帝倒是很想把李时珍给弄过来。
可是可惜了,李时珍已经在万历二十二年就去世了,总不能把人家老李的坟刨了再把他弄自己跟前儿吧?好歹崇祯皇帝还没有丧心病狂到那个份上。
再说了,就算是刨了也没有多少用不是?假设说刨坟能让这些医学大佬们再活过来办事儿的话,崇祯皇帝甚至于不介意把扁鹊、华佗一类的大佬们全给刨出来。
前几天崇祯皇帝在看见洪承畴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个问题。
看见洪承畴,让崇祯皇帝想起了麻哥。
而麻哥可是出过天花的。
天花这玩意儿吧,崇祯皇帝知道,起码是听说过的。
前面没穿越前,崇祯皇帝就听说有一个表姐在很小的时候得过。而且还有另外一个姑娘也一起得过这个病,只是两人都比较幸运,都是那种轻微型的,都给一个很牛逼的老中医治好了。
只是很可惜,崇祯皇帝的表姐倒没留下什么,另外一个姑娘的脸上可就毁了,跟麻哥可是有的一拼。
但是老中医治好了天花这一点,崇祯皇帝可是牢牢的记住了——历史书上可是说了,一个人得了天花,搞不好就是全家死绝,要是扩散开了,这玩意就能形成瘟疫,整个城市都能死光。
所以往往有时候在古代会出现满城死绝的情况——被人为的全城隔离后自生自灭,就算是有活下来的,脸上那麻子出的,除了人家建奴的麻哥这种人不在乎,大明或者之前的中原王朝可都是要脸的……
更为关键的是,崇祯皇帝知道怎么防治这玩意儿啊——牛痘。
据著名历史读物《唐砖》中记载,楚国公云烨就是和孙思邈一起弄出来了牛痘,然后让天花这玩意从大唐绝迹了。
当然,由于不在一个历史时空,现在的大明是指望不上云国公这种奇才了,但是幸好天不绝大明,崇祯皇帝知道啊,再找几个老中医一起合计合计,这事儿不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