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 内外交困的楚国(第一更)

战国赵为王 熙檬父 3800 字 9个月前

如今这经历了战火而变得十分残破的息城就好像是一道疤痕,当楚国君臣们每天看到眼前这破落的息城,就等于是在无声的提醒着他们如今的楚国也是如此的破败。

这显然是任何一个有自尊心的人都很难接受的。

早点搬走,就能够早点摆脱这种心理折磨。

楚王元看到众臣纷纷赞同,心中也是稍微的松了一口气,但马上他的脸色就又变得严肃了起来。

“诸卿,如今这一战之后楚国应该何去何从,且都来发表一下意见吧。”

在场的楚国众臣一听这话,也是下意识的就直起了自己的身体。

如今的楚国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危急存亡之秋”,这样的时候所做出来的任何决定,那都是要非常慎重的。

要是在行差踏错的话,说不定真的就要灭国了。

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出了错误主意的人,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一个臭名昭著记载在史书上被无数人痛骂的结局了。

是以楚王元在开口之后,大厅之中立刻就陷入了安静之中,一时间没有人开口说话。

楚王元心中暗暗叹了一口气,将目光转向了下首的黄歇:“春申君,汝且来说说吧。”

黄歇深吸了一口气,出列道:“大王,臣以为,为今之计,唯有交好赵国一途。”

“交好赵国?”

黄歇此言一出,在场的楚国大臣们立刻就开始窃窃私语了起来。

黄歇的老对头景阳忍不住就开口说道:“春申君,汝难道忘了,就在不久之前赵国才从大楚夺去了大片领土。难道才过了不过两年的时间,我大楚就已经沦落到需要献媚于赵国才能够自保的地步了吗?”

黄歇闻言冷笑了一声,对着面前的景阳说道:“上柱国,汝可能也已经忘了,不是因为赵王同意了太子的请求命令韩魏两国撤兵的话,息城之围恐怕现在都还没有解除呢!”

景阳同样不甘示弱的反驳说道:“息城之所以解围,完全是因为太子的智慧,功劳全在太子,又和赵王有何关系?赵国如今有虎视天下之意,若是和赵国合作,岂非与虎谋皮?”

黄歇哈哈一笑,双目直视景阳:“上柱国,如今魏国大军仍旧在寿春未去,如果不结好赵国的话,那么吾倒是想请问一下,等到下一次韩魏联军再度来攻的时候,又该如何去应对呢?”

黄歇此言一出,景阳顿时为之语塞。

虽然很想说一些豪言壮语,但是景阳现在很清楚,现在的楚国还真不是韩魏两国的对手,这个时候吹这样的牛皮根本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黄歇也不去理会景阳,而是转头对着坐在上首的楚王元说道:“大王,如今韩魏两国才是大楚的心头大患,必须要交好赵国才能够和韩魏两国抗衡,请大王明鉴啊!”

楚王元犹豫了一会,说道:“春申君,那韩魏两国和赵国之间乃是盟友关系,寡人担心就算是寡人有心和赵国结好,那赵王也未必能够答应啊。”

黄歇十分自信的一笑,道:“大王,虽然韩魏两国乃是赵国的盟友,但是赵国对于韩魏两国的崛起同样十分忌惮。否则的话,赵王又何必两度命令韩魏两国和大楚停战?况且在这之前,大楚和赵国之间同样有着盟友关系,只要大王愿意修好,那么赵国想来应当亦会是顺水推舟答应的。”

楚王元沉吟了一会,咬牙道:“好,既然如此,那么春申君汝便走一趟邯郸,务必要让赵国和大楚结好!”

黄歇正色行礼:“大王有命,臣自当竭尽全力而为之!”

息城。

春天到来,万物复苏,但是这座楚国的临时都城看上去却并没有任何能够复苏的迹象。

斑驳的城墙上,到处是被投石机所砸出来的裂痕,有些裂痕看上去极为触目惊心,让人有一种似乎随时都会直接让城墙开裂崩塌的错觉。

楚国的临时王宫就在息城的最中央。

说是王宫,其实有点勉强,因为这里其实也就是之前息城城守的府邸,然后被退到这里的楚王元用来当了临时落脚的地方罢了。

自从上一场战争陈城被赵军攻破之后,楚王元就对于陈城的防御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感。

正是因为这种不信任感,所以在得知了韩魏联军出兵之后,楚王元无暇细想,就立刻做出了从陈城南撤的决定。

从地理的角度来说,陈城位于楚国的最北方,本身就在楚魏两国的边境线之上,实施防御其实是比较不利的。

从这场战争打到目前的结果来看,楚王元的撤退导致了楚国军民人心浮动,大批楚国北部的土地落入了韩魏两国的手中。

除此之外,楚军在随后和韩魏联军的决战也没有逃到便宜,最终只能够败退息城。

不得不说,这个决定似乎并不是那么的尽如人意。

好在退到息城之后,楚军总算是如梦初醒,牢牢的守住了这里,没有让韩国人将这里攻破,也就阻拦了韩国人继续南下的步伐。

当韩国人同意了赵国的要求,和楚国和谈并且撤军之后,这里才慢慢的恢复了生气。

但即便如此,包括陈城在内的大片土地也依旧被韩国所占领,楚国这一次依旧是损失惨重,整个淮河以北的中原地带都已经完全失去了。

楚国令尹春申君黄歇坐在一辆马车之上,在街道上慢慢的行进着。

和之前相比,黄歇看上去更加的憔悴了,头发也几乎全白,看上去已经是一个垂垂老矣的老者了。

对于黄歇来说,最近的这几年都非常的难过。

楚国虽然有过短暂的复兴和胜利,但是更多时候里迎来的都是失败。

作为楚国的国君,楚王元无疑是不可能会受到苛责的,也没有人敢于苛责国君。

所以那铺天盖地的质疑之声,自然就只能够让作为令尹的黄歇来承受了。

如果说仅仅是当一个楚王元的替罪羊也就罢了,更让黄歇感到无奈的是,就连楚王元自己都已经对黄歇产生了不信任的感觉。

这两年以来,黄歇手中的权柄在不断的减少。

和其他国家的相邦不同,楚国令尹可是军队和政府的统帅,拥有着极大的权力。

然而随着不断的失败,黄歇手中的军权已经完全被剥夺了,如今的手中只剩下了统领文官的权力。

但鉴于楚国之中贵族封地众多,中央官府直辖人口稀少,如今又遭逢战争和常年的围困,可以说楚国中央政府对于地方的统治力已经下降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危险程度。

在过去的一个冬天之中,黄歇几乎没有闲着,一直在全力的恢复着楚国中央的威信和对地方的控制力,同时还忙着统计过去一场战争之中对楚国的损失。

统计出来的结果一点都不让人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