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元旦晚宴(为神话里的小矮人万赏加更,第五更)

战国赵为王 熙檬父 2595 字 9个月前

相邦赵胜站了起来,恭声道:“大王身为臣等之君,若大王不进食,臣等又怎敢进食?还请大王进食。”

诸臣纷纷起身行礼:“请大王进食!”

赵丹站了起来,同样朝着在场所有的赵国臣子还了一礼:“寡人亦请诸位进食。”

大家这才各自落座,纷纷开动。

这个时候赵丹心里其实腻歪得很,要知道刚刚那些可不是赵丹矫情,而是标准的周朝礼仪,就算是赵丹作为赵国君王也必须遵守。

特么的,吃个饭还这么多表面功夫,这周礼果然是真的很麻烦啊。

再一联想到自己新婚当夜那让人非常不爽的“告庙”,赵丹心中就更加的腻歪了。

必须得改,明年就改!

宴会开始之后,悠扬的音乐声响起,数十名身着盛装的赵国舞姬就在这阵音乐声之中迈着轻柔的步伐进入了大殿,在众人的面前翩翩起舞。

这舞蹈可不简单,只见这些歌姬舞步款款纤腰圆转,所跳之舞步既显得十分柔美,又隐隐透出了几分庄重之意,正是被孔子称为“尽善尽美”的《大韶》。

又有一队歌姬齐声清唱: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

既醉以酒,尔肴既将。君子万年,介尔昭明。

昭明有融,高朗令终,令终有俶,公尸嘉告。

其告维何……”

这首出自《诗经·大雅·生民之什》的歌曲名为《既醉》,歌词大意主要是歌颂君王,乃是各国元旦宴会之中的常用曲目。

等到歌姬舞姬们退下之后,又有“俳优”(小丑)上前表演各种杂耍,以及类似相声小品之类的搞笑节目,让大殿之中不时传出阵阵笑声。

这一夜,赵国邯郸宫城之中可谓是灯火通明,君臣尽欢。

但是在数百里之外的魏国都城陶邑王宫之中所进行的元旦宴会就没有这么的一团和谐了。

事实上,一股暗流正在陶邑王宫之中悄然涌动着。

这股暗流所针对的对象并不是别人,正是赫赫有名的魏国公子、如今的魏国相邦、信陵君魏无忌。

时光飞逝,一晃便是数月过去,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降临在了这片华夏大地之上。

元旦到了。

战国时的元旦可不是后世的公历一月一日,毕竟耶稣还得过两百多年才生呢。

从战国时元旦庆祝活动的隆重程度来说,它其实就是后世的春节。

而战国时代其实也有一个“春节”,但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立春,和后世的春节又完全不同。

在战国时代,元旦的日期也是和后世春节不同的。

在战国之前的夏商周三个朝代之中,只有夏朝将元旦日规定为正月初一,殷商元旦为十二月初一,周朝元旦为十一月初一。

由于春秋战国时代又是东周时代,所以自然便是依照周朝的规定,将元旦日设在了农历的十一月初一。

《诗经·七月》有曰:“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庆贺丰收,孝敬老人。”讲的就是这十一月初一的元旦日。

不过有一个国家喜欢搞另类,这个国家就是秦国,秦国的春节是十月初一,和其他国家都不同,这也是秦国被视为异端的其中一大“罪证”。

在元旦日之时诸国都会举行一些盛大的庆祝活动,以庆祝秋收顺利完成,并且祭祀祖先保佑来年五谷丰登。

《诗经·周颂·丰年》对祭祀活动的描述为:“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廩。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除此之外,各国都还会在元旦日这一天举行盛大的宴会,君王们会邀请大臣们入宫饮宴,享受美酒佳肴。

《诗经·豳风·七月》是这样形容宴会的:“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在元旦这天晚上,赵丹在邯郸宫城之中召开了一场盛大的晚宴,将众多赵国大臣统统邀请而来,共同辞旧岁迎新春。

大鼎之中温着美酒,浓郁的酒香充满了整个大殿,美味佳肴不停的被端上来,就连常年居于深宫之中的皇后和公子公主也们难得的露了一次面,整个赵国大殿之中一片喜气洋洋。

这一次宴会的主打菜,就是赫赫有名的“周代八珍”。

第一道菜是淳熬,也就是肉酱油浇早稻米饭。

第二道菜是淳毋,也就是肉酱油浇黄米饭。淳毋这道菜和淳熬大同小异,区别只在于稻米的不同。

第三道菜是炮豚,也就是小乳猪。

这一道菜的做法是先取乳猪宰杀后挖掉内脏,用红枣填满肚子,外面用芦苇包裹,涂上黏土放在炭火上烤。

乳猪外壳烧焦后擘开,用湿手抹去表皮的灰膜,用米粉调糊敷在皮上,放在灭顶的油锅里炸到金黄,然后取出来,切成长条,配好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