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捷报传回了邯郸(第四更)

战国赵为王 熙檬父 2752 字 9个月前

赵丹笑道:“正是。须知燕王继位乃是何等大事,而且又是寡人之外甥,若是寡人不派遣一德高望重之人前往燕国观礼,岂不是被天下人指责寡人有失礼数?不知平原君可愿一行?”

赵胜被赵丹这“德高望重”一句夸奖瞬间就给捧到了天上去,整个人都不觉有些飘飘然起来,闻言立刻道:“大王有命,臣自从之!不知大王欲要臣何时出发?”

赵丹笑道:“以寡人之见,当然是越快越好,莫忘了此刻还有十万忠心耿耿的燕国将士在等待着对燕太后和燕王轲效忠呢?”

赵胜闻言又是一愣,但很快回过神来。

如今可不是有着十万燕军俘虏么?只要燕太后带着燕王轲一到,除非这些俘虏们全部都不想活了,不然的话那肯定是分分钟投靠燕太后和燕王轲。

一旦有了这十万燕军助阵,那么加上赵齐联军一起就是一支数量接近三十万人的大军,有了这三十万大军在手,除非那燕王安和荣蚠能够请动天神下凡,不然的话哪里还能够有一丝一毫逆转的可能?

赵胜想通了其中关节之后顿时对赵丹大为佩服,拜道:“大王之深谋远虑,臣远不能及大王之万一也!”

赵丹看着赵胜这副模样,心中也是有些得意和好笑。

说实话,也不知道这赵胜是不是拍马屁的功夫越来越强的缘故,总之现在赵胜在拍马屁的时候表现是越来越像发自内心的了……

赵丹哈哈一笑,开启了另外一个话题:“对了,诸卿既然都已经看过了这份捷报,那么对于这捷报之中的重甲骑兵表现,想必也应当知晓了。”

这一次率先开口的是廉颇:“大王,以老臣之见,这重甲骑兵,绝对是多多益善哪!以老臣来看,这重甲骑兵应当弄他个万儿八千的才是哪!”

作为赵国军方的首脑人物,廉颇绝对是最为支持重甲骑兵的一个人了。

这个时代的兵种之见其实还不像后世的什么海陆空一般泾渭分明甚至有时候还要为了军费各种撕逼,对于廉颇来说,只要是能够打胜仗的玩意,那就一定支持!

然而廉颇的话音一落,老将军突然发现自家大王的脸色有些古怪。

不仅仅是自家大王,就连一旁的内史虞信脸色也是古怪异常。

廉颇这个急性子哪里能忍?马上就开口道:“大王,莫非是老臣说错了什么?”

赵丹苦笑一声,道:“不不,大将军其实并未说错,但是……罢了,虞卿,汝来解释一番吧。”

作为内史,虞信可是掌管着国家财政的。

于是虞信就开始解释了起来。

这重甲骑兵吧,好归好,但是缺点也不少,其中一个对于虞信这位财政大臣来说最大的缺点就是——贵!

很贵!

非常贵!

贵到什么地步呢?

众所周知,赵国的正规军士兵,也就是中央军那待遇是非常高的了。

单单每年为了维持赵国的这十万中央军,就占到了赵国国库财政支出的一大半。

而以金钱和资源的耗费来说,单单是一名重甲骑兵的耗费就相当于四十名中央军士兵,这还是因为赵国境内盛产战马,因此在战马上还节省了不少钱财的缘故。

但即便是以这个比例来换算,如今赵国养着李牧麾下这五百名中央军骑兵所需要耗费的钱财物资,就相当于养着两万名中央军士兵的钱财物资!

如果是要养五千名重甲骑兵,那就等于是养着多出来的二十万赵国中央军!

廉颇听完虞信算得这笔账之后,整个人的嘴巴都张得大大的,过了半天才道:“这重甲骑兵,竟然如此耗费金钱?”

赵丹和虞信同时点了点头,道:“正是!”

廉颇叹了一口气,神情沮丧。

赵丹看着老将军这副模样,想了想还是安慰道:“其实老将军勿忧,只要等到以后优质钢的产量上来,那么这养护的成本其实还是会下降的,以寡人和虞卿的估计来看,未来数年后养个两三千重甲骑兵应当不成问题……”

廉颇一听这话立刻就跳了起来,笑道:“如此甚好,大王乃是一国之尊,说出来的话可不能轻易更改,这三千重甲骑兵的名额,老臣这就记下了!”

赵丹看着老脸都笑开了花的廉颇,半晌无语。

这老家伙,原来是怕寡人不继续投资重甲骑兵了,故意装这副模样在这里等着寡人呢。

谁特么说廉颇性情耿直的?

寡人早就应该从那个所谓“负荆请罪”的故事里看出一些东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