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态度下,赵丹可以在开战之前将安邑承诺给魏国,将平阳承诺韩国。
毕竟只不过是两座城市罢了,相对于赵国所获得的大半个河东郡来说完全是微不足道的。
但现在这个情况又有所不同。
如果让韩国同时获得了平阳、宜阳两座城市,那么韩国人的收获就有点太大了。
一个强大的韩国,还会心甘情愿的当赵国小弟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赵丹当然也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毕竟赵韩两国现在是盟友,但是未来肯定要成为敌人的,除非赵丹不想一统天下了。
于是赵丹也不废话,直接开口对着韩王然说道:“如果韩王愿意的话,那么便可以用平阳来交换宜阳。”
这就是赵丹的打算。
平阳,宜阳,一字之差,但却是两座完全不同的城市。
它们虽然都是韩国曾经的首都,但是一座在河东,一座在中原,之间足有数百里的距离。
赵丹现在就是要让韩王然把河东郡之中的平阳交给赵国,然后中原的宜阳城就可以归还给韩国了。
从赵国的角度来说,这么做之后整个河东郡绝大部分都归赵国所有,仅有安邑还是魏国的,比之前韩魏两国都在河东郡有飞地的情况要更好一些。
而从韩国人的角度来看,用宜阳换平阳,应该也是一件能够接受的事情,毕竟宜阳本来就比平阳要重要得多。
这个提议并不是赵丹一时起意,而是早就和赵国的大臣们商量好了。
正是在这样的考量下,赵丹才会特地在和秦王稷的谈判之中提出了要求秦国割让宜阳的要求。
总的来说,赵丹觉得这件事情无论是对于韩国也好,还是对于赵国也罢,那都是非常有好处的一件事情。
双赢。
当然了,有赢家就会有输家,唯一在这件事情之中受损的国家其实只有一个,那便是白白割让了宜阳城的秦国。
所以赵丹觉得,韩王然应该是会同意这个条件的。
赵丹猜对了。
在沉思了一会之后,韩王然抬起头来,十分果断的对着赵丹说道:“既然如此,那么寡人愿意以平阳城来交换宜阳城!”
赵丹和韩王然对视一眼,两人都十分愉快的笑了起来。
是的,在击败了秦国之后,赵国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那个战国七雄之中最为强大的、唯我独尊的那个国家。
这从韩王然对待赵丹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不知赵王有何事相商?”韩王然说话的时候态度无比的客气。
即便面前的赵丹从血缘的角度来说乃是韩王然的妹夫,但是聪明的韩王然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大舅子该有的威风,反而却多少显得有些谦卑。
韩王然并不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国君对另外一名国君表现出谦卑有什么值得指责的地方,这在战国时代几乎已经是不成文的规定了。
事实上当年韩王然去咸阳朝见秦王稷之时在咸阳所遭受的待遇,那才是让韩王然毕生难忘的羞辱。
和秦王稷的羞辱比起来,仅仅是把姿态摆的稍微高一些,甚至还会和韩王然客气几句的赵丹在韩王然的心中无疑就显得更加的令人心生好感了。
赵丹看着韩王然,脸上带着让人如沐春风的虚假微笑,心中想的却是历史上的那些史学家对于这位国君的评语。
老狐狸这三个字,韩王然应当是当之无愧的。
历史上的战国时代,韩国虽然被秦国越打越弱,但最后还是支撑到了战国最后十年才亡国,可以说是比较令人意外的了。
不得不说,韩王然的手段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不是谁都能够把一个不停衰落的国家治理得不生内乱,并能够在不停失败的同时仍旧牢牢掌握住最高权力的。
不仅如此,这位韩王然甚至还在秦始皇的时代派出了郑国这么一个超级间谍,想要利用郑国渠来拖垮秦国的国力。
只可惜英明的秦始皇和强大的秦国让韩王然的这一切谋划都成为了泡影。
很显然,这位老狐狸还并不够狡猾。
后世史学家对于这位国君的评价多是批评他鼠目寸光,只知道耍小手段,重视眼前的小利而忽视了对国家的建设,一昧取悦秦国而并不知道团结其他五国等等。
赵丹今天之所以召见韩王然,正是因为冲着这个缺点而来。
只见赵丹笑着对韩王然说道:“韩王,今日请汝过来相会,其实有一件好事要告知韩王。”
“好事?”韩王然的脸上露出了好奇的笑容,对着赵丹说道:“还请赵王明言,到底是何好事?”
赵丹笑了一笑,开口对着面前的韩王然说道:“韩王可希望宜阳城重归韩国?”
“宜阳?”韩王然听到这句话之后先是一愣,随后眼睛立刻就亮了起来,几乎是迫不及待的对着赵丹说道:“难道赵王有办法令秦王将宜阳城归还韩国?”
这倒也不怪韩王然如此失态,实在是宜阳城这座城市,对于韩国来说太过重要了。
韩国之所以能够在整个战国期间屹立七雄之列而不倒,宜阳城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宜阳城既是韩国最大的铁矿产地,同时又是韩国最大的冶炼基地和兵器制造之地。
正是凭借着宜阳城之中源源不断产出的兵甲箭矢,韩国士卒才会被苏秦夸赞为是“被坚甲,蹠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