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大风曾歌

诸侯之中多有不和,人人又各怀私心,皆驻军关外不进,使得虎牢关不过五万人,却守了下来。

直至洛阳城中传来了一则消息

汉东都洛阳,二百余年,气数已衰。旺气实在长安,当奉驾西幸。且关东又有贼起,天下播乱。长安有崤函之险;更近陇右,木石砖瓦,克日可办,宫室营造,不须月余,可护驾无恙。

董卓欲弃洛阳,领天子迁都长安,如此之为,也就等于将虎牢关中的五万人舍弃了在外。

虎牢关中的守将再无战意,开关以迎诸侯。

诸侯军入关,兵马囤聚,却无再进的意思。

关中,顾楠坐在自己的房间里,手中摊着一本书,有些百无聊赖地翻阅着。

“砰砰砰!”房门突然被敲响,顾楠诧异地回过了头。

“来了。”一边说着,一边站起了身向着门边走去。

将房门打开,面外站着的却夏侯惇,见到顾楠,夏侯惇笑着说道。

“先生,外面下雪了。”

“下雪了?”顾楠顺着夏侯惇的身后看向外面。

外面确实下起了鹅毛大雪,飘荡在天中。

“先生等了这么多日,想来是很想见着吧?”夏侯惇也看向外面说道。

顾楠一愣看向他问道:“你怎么知道我在等着下雪?”

“先生这几日常望着天上,还问往年关中都是什么时候下雪,我们又不是傻子。”

夏侯惇笑了一下,让开了些身子,外面的雪被风吹乱,四散着纷飞。

“先生很喜欢雪景?”

顾楠看着雪,轻笑了一下:“还好吧。”

“元让,我取了些酒来,今日我们喝上一顿。”

一个声音从院中的门口传来,是夏侯渊笑着几人从外面走了进来。

“军中不让喝酒。”李典走在他的身后眉头微皱,似乎觉得不妥。

“偶尔一次,不要总是这么死板。”夏侯渊勾搭着他的肩膀,拍了拍。

李典无奈地叹了口气,点了点头:“那就一次。”

“哈哈哈哈,好,老洪今天要喝个痛快!”

人挤进了院中。

顾楠笑看着众人,风雪里,小院倒显得不是那么冷清了。

夜空晴朗,看来今天是不会下雪了。

山坡上顾楠将无格收起,收回了自己的腰间,准备离开。

躺在一旁的曹操,侧过眼睛。

“先生可知道高祖最好唱何歌?”

不知道为什么曹操突然问起这个问题,顾楠摇了摇头回答:“不知。”

“高祖最好吟大风歌。”曹操起身,慢慢从地上站了起来,坡上的风卷着他的衣角。

“听闻,曾是一个秦将所作,高祖闻之,直呼此歌尽述出他之心胸,使之传唱军中。”

他转过了头,对着那坡远处的虎牢关,高声而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歌声传于坡中,苍然沉沉,如是歌声从那世而来。

歌尽声毕,曹操立在坡上,怅然若失。

“大汉之志,还有多少人记得?”

许久,他声音颤抖地说道:“操记得!”

那大汉之志,驰骋山河,威加海内,他曹操记得。

“先生。”曹操背过手,背对着顾楠:“那许邵说我乱世奸雄,这奸雄,是不是要叫万人唾骂的?”

顾楠站在曹操的身后,微微一笑:“是啊,千古骂名。”

“那便骂吧。”怔怔地听着耳畔的风声,这大风里,似还听得见那军中高唱的大风歌,曹操攥着手。

“汉土不当分崩!汉人不当蒙难!”

诸侯不行,他曹操来。

······

虎牢关中,关上的旗帜被风扯紧,这几日的风越来越大,就连旗杆都被吹得摇晃。

守关的兵卒站在关上,将长矛靠在怀里,手摆在胳膊上摩擦着。关上点着火把,但是因为在高处,风更加的大一些,火把也是忽明忽暗,一副随时都可能要灭去的样子。

带来少有的一点点温度也会立马被风吹散,士卒的身上只穿着一件铁甲和几件衣裳,被冻得手脚冰冷,只能靠在城墙的边上勉强躲避着风吹来。

“开城门!”

关下传来了一个声音,士兵从城墙后探出了个头来向着下面看去。

是一骑骁骑,阵勒马站在关前,手中举着一卷书文,还有一块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