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教授的愿望是美好的,也代表我国所有科技工作者的愿望,但现实却是很骨感的。我们要搞如此巨大的工程,无论在技术上和物质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呀。”
南秉怀露出激动的情绪:“这是挑战不假,但还谈不是‘前所未有’吧?想一想我们老一辈科学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搞出的两弹一星吧?在那个一穷二白的时代,他们不仅在简陋的设备下,更是勒紧裤腰带搞出的国家重器呀。这对饱受当时的内忧外患的情况下,鼓舞了多少人?也保障了我国彻底摆脱遭受外部势力核敲诈的阴影。难道我们这一代科技工作者就不该继续秉持老一辈科学家的两弹一星精神吗?”
南秉怀的一番慷慨激昂让在座的专家们无比动容。
南秉怀对面的老专家不禁感慨:“当年的两弹一星是在追赶国外发达国家的脚步,而今天要搞500米口径的fast项目可是一种大超越呀。这不仅需要我国的雄厚的国力做后盾,同时需要成熟的技术呀!”
另一位专家点点头:“是呀,我们目前的技术都成熟了吗?想没想到在建设过程中会出现的意想不到的情况?”
南秉怀显得很坦率:“我是负责做这方面研究的负责人,应该讲还有部分技术遇到了瓶颈,但我们会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并去解决所有的难题。正如老一辈军事家那样,他们很多人都没有上过军校,但在残酷的战场上却是最好的课堂。他们之所以会成为名垂千史的革命家军事家,就是因为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想当初我们老一辈科学家搞两弹一星时,同样是这种情况。当时的技术也不成熟,还不是因为他们一变实验一边摸索吗?如今,我们目前的条件跟他们那个年代恐怕不能同日而语呀。”
坐在靠下首的一名专家闪了闪诡谲的目光:“看到南教授雄心勃勃的样子,难道想做当年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吗?”
南秉怀摇摇头:“就算我们成功制造出500米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也不配跟搞出两弹一星的前辈比肩,但我们这代人如果一事无成,恐怕世人永远都不知道我们的名字。即便是知名度再高的科学家,也不如一个三流歌星在普通老百姓眼里有知名度。”
丁院长这时插嘴:“就算我们去搞这项超级工程,也要让自己在公众面前默默无闻,因为事关国家机密。我们参加这个项目的科技工作者也要像当年老一辈科学家一样,就算对自己的家人,也要保守秘密。当然,不会像当面科学家那样隐姓埋名甚至与世隔绝。”
在座的专家们纷纷点头。
··································
又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讨论,专家们的想法逐渐产生了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