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僧多米少

大明第一祸害 俗人喝茶 2230 字 10个月前

而酸奶,是因为河套牛奶保存不易,农学院用发酵的手段得到的一种新饮品。为了推广酸奶,太子让太医院院正四处传播酸奶有益于肠胃,60岁以上京官每天能从超市免费领取一盒。

太医院院正倒没说大话,常喝酸奶的确有用。韩府每日都会从超市采购酸奶。

让韩文心酸的是,自从酸奶在大明各地打开了销路,河套户部又扩建了库房。这次天灾让户部好不容易塞满的银库、粮仓空了一大截。若下半年天有不测,户部不得不拉下脸从河套调银。

河套依靠农牧业富足,让韩文产生了想法。他想在户部另立专管农桑水利的农科。这些年来天灾不断,户部也应该重视粮食生产。

户部的前身是秦朝设立的大司农。到了元代,大司农仅仅作为专管农桑水利的官员。明朝废止了大司农。虽然在习惯上,外人也会把户部尚书称为大司农。可户部尚书把大量的精力用来管理财政,很少会关心农事水利。

“虾夷苹果是农学院新培育的新品种。经吐鲁番、云南、陕西几地的官员申请,本宫把种子给了他们。几年后大家能在市集上采买到。”朱寿翻了翻白眼,装着不知道这事在场的都知情。

韩文心里吐槽:如果地方官员一申请,太子就能把良种分下去,各地官员早就疯狂的递折子了。

他朝朱寿拱了拱手:“农学院育种,种子铺售卖,技师指导购买种子的百姓耕作。极为繁琐。殿下的出发点是好,但没有统一的管理,怕执行起来会出现各种麻烦。臣提议在户部下设农科,专管全国的农桑水利。”

韩文瞧了瞧太子的脸色温和,装起胆子继续说,“永乐初年江南各地设置治农官,由州府的通判、县衙的县丞兼任,专门负责兴修水利、劝导农桑。当初效果斐然,可久而久之治农官成了催粮官,逐渐被百姓嫌弃。臣以为,治农官有存在的必要。”

“臣特意向负责殿下田庄的魏彬魏公公讨教,田庄能高产,得益于统一化的管理。地方上各户田亩数量不一,有百姓家劳力富裕,也有百姓家缺乏劳力。如果有治农官指导百姓耕种,效果会更好。”

朱寿很认真地思考了韩文的话。

他威逼利诱宗室和朝廷把田庄、官田交由他管理。无法保证下一任皇帝也有弹压各方的能力。在后世信息大爆炸的时候,还有一些地方思想落后,更不要说明朝的信息传播。的确需要有专门的官员指导百姓耕种。

韩文见太子意动,不由得心中窃喜。

其实要育种技术也没用,技术都是农学院的技师研究出来的。鞑靼偷走的育种技术又有了改进,可鞑靼不可能再有机会偷走新技术。朝廷与其挖空心思从太子手中要培育技术,还不如直接和农学院合作。

如果良种能在朝廷的掌控下推向各地,对大家都好。

屠滽出列:“臣赞同韩尚书的建议。不过臣认为治农官应该下乡,教会村庄的农民用最合理的种植方式耕种。县丞一人不足以担当。朝廷可招收大量的治农官,给予吏目的待遇。”

在场的人都知道,‘皇权不下乡’是太子的心病。皇家商行在太子的示意下,以县城为中心,逐渐向乡间辐射。几十年后,太子很大可能会改变这一情况。与其这样,还不如让朝廷协助太子,把朝廷的权利延伸到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