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算起来没几日,但他感到仿佛已经阔别许久了。
他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抬头望去。
入目就瞧见一月未见的少女深深埋首,一步一蹭地挪到距他三尺开外的地方,然后就长在那里一样,死活不肯再往前挪,看也不看他,在徐氏叙礼后,僵硬地屈身行礼道了万福。
桓澈明显感受到了她言行之中的疏离。
他甚至觉得她在有意躲着他。
他可是清楚记得,顾同甫还没被放出来那会儿,她胆子大得很,屡屡偷觑他不说,还跑来探病,连他斗纸鸢输了,她都会跑上来温声软语地安抚他。
这才过去几日,她对他的态度就大不同了。
他瞬间觉得满腔热情被浇了一盆冷水。
一种十分微妙的失落受挫感。
桓澈在她莹白细嫩的脖颈上盯了一下,骤然按下茶盏。
那“咚”的一声在静谧的室内有些扎耳。拏云与握雾互看一眼,殿下这是生气了?
桓澈起身客气还礼,命人给徐氏母女看座。
一个再寻常不过的揖礼,由他做来,便如流水行云,遍身风流。偏他容色端雅,举动贵介,不过一个基本礼节,徐氏竟觉自己生受不起,
她端量桓澈一回,又环视周遭,越发摸不着头脑。
这家茶肆她只零星来过一两回,寻常只去左近那些小茶馆。这家茶肆四时卖奇茶异汤,雅间里插时新花卉,悬名人字画,来此的客人多是出手阔绰的主儿,眼前这个少年衣着虽不张扬,但那穿的戴的怎么看也不是平常人用得起的,还有那举手投足间的气度,一般百姓家里可教养不出这般的雅人深致。
顾家何时有这样的亲戚?只有一个沾些亲故的沈家勉强能有这般派头。
徐氏心头一震,她听说沈家的人前阵子来了浙江……
徐氏委婉询问桓澈身份,并再三对于他的援手表示感谢。桓澈却是有些神思不属,只道是就手儿行个方便而已,不必知晓他的身份。
顾云容在一旁如坐针毡。她急等着回家更衣换鞋,外头的雨已经小了,可以撑伞回去了。可徐氏此刻倒仿似无甚还家的意思,竟是与桓澈谈起天来。
顾云容接连朝徐氏打眼色,可眼看着徐氏要转过脸了,桓澈就挑起一句话拉走徐氏的注意力。每次皆是如此,顾云容简直都怀疑他是故意的。
顾云容使眼色使到抽筋都没能唤起徐氏的注意,又见徐氏似乎对桓澈印象颇好,咬牙暗诽长得好就是沾光,只要愿意,随时随地都能成为妇女之友。
徐氏说话间感到一阵凉风夹着雨点灌入,忍不住看了雅间的窗子一眼。其实自打她进来就想问为何不关窗,难道下雨开窗是近来时兴的什么雅事?
桓澈暗暗瞥了顾云容几眼,却见她目不斜视,根本不往他这里看,正莫名气闷,听见徐氏后头的话,忽而转头:“夫人说,顾大人不日将治酒宴客庆贺平反昭雪?”
作者有话要说:小七一脸懵逼,说好的钟情于我的痴情少女呢?难道是塑料迷妹
说句题外话,日本侵华简直是有传统的。日本人当时认为自己是天神的后裔,其他国家的人都是秽土之犬,包括当时的东亚霸主大明。
“高贵的神国武士拿一点秽土之犬的东西不是应该的吗?”他们抱着这种不可思议的扭曲想法,来到当时还在大明王朝统治之下的中国沿海烧杀劫掠,完全没了心理负担和行为约束。
我很难理解日本人哪里来的自信,当时的中国比日本强大得多,之所以打败主要是因为多年没人敢挑战中国爸爸的权威,海防等同虚设,用兵重点又在北方,这他们钻了空子,后来就打得他们鬼哭狼嚎了。
不过日本人的奇葩也是一脉相承的,据说有些倭寇为了便于斩杀,会赤身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