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悠悠岁月(130)三合一

敛财人生[综]. 林木儿 9953 字 10个月前

按照正常的流程,是结婚的头一天,男方家的三代,即新郎、新郎他爸,新郎他爷爷,三代人得上女方家去。如果他爸不在了,就找叔叔伯伯,嫡亲的没有,同宗族的也行。爷爷辈的也是以此类推。毕竟,整个宗族里就剩下一根独苗苗的,这种不多,也不是结亲的好对象,一般都是家里也不怎么样的人才肯把闺女嫁过去,自然也就没那么些絮叨的礼仪。但是正儿八经的程序该是如此的,男方得去三代,去女方的家先人的陵前,正儿八经的带着祭品鞭炮,跪下磕头告诉人家女方的先人,两家愿意缔结秦晋之好,这个程序叫‘司先(仙)’。从女方回来之后,再拿着祭品,去自家先人的陵地,烧新衣,放鞭炮。这叫‘迎先(仙)’。就是请家里的长辈们的神灵跟着回家吧,家里有喜事了,请回来受新人的参拜吧。

就是这么一套的程序。

特殊时期的那十年里没这些讲究了,近些年又开始回归了。

大家基本都是这么办的。

清丰这个婚事呢,有点特殊,就是女方家实在是太远,这想讲究也讲究不起来。

人家家里要是遇到这种女方家很远的情况,就是在十字路口画个圈圈,然后对着女方家所在的方向,磕头祭奠,除了没能亲自去陵地,其他的程序一个都不会省。

到了金满城和李仙儿这里呢,为了省了那些买祭品和给先人买衣裳的钱,以女方家远不‘司’女方的先人为理由也就罢了,自家的先人就在边上你家院子不远处躺着呢,你都敢不去迎。

老二就说他哥:“得把爷奶爹妈给请回来。”

李仙儿就接话:“请啥请?离的这么近,要回来就回来吧。还要人去请!活着的时候不叫人省心,死了还不叫人省心……”

老二扭身就走了。

侄儿结婚的大喜日子,为这个闹起来就把婚礼搅和了。再心里不得劲,可那话是咋说的,死人没有活人要紧。活人都顾不过来,顾啥死人呢。

英子就说老二:“要你操那些闲心。”

去先人的陵地烧祭品,衣服这些,有些人家讲究,就烧真衣服,大部分是纸糊的,你说用纸随便折一个拿去烧了能费多少事。李仙儿不是舍不得这个,是跟金大婶置气呢。

一副‘你能!你强!你了不起!但我儿子结婚我就是不请你,你能把我怎么着?我还能把你气的死的不能再死。’的架势。

所以,这事谁说,李仙儿都不会听劝的。

对婆婆的恨啊,到现在都没消。

金满城只当没听见这事,喊清辉呢:“找的那个摄像的找好了没?明儿准点来……得从八点开始摄像……”

李仙儿怼了老二,转身就问英子:“叫花花在县城去你那边住一晚……在那边发嫁,算是有那么一回事……”娘家远吗?去哪迎新娘子?得找个地方吧。这又能用的到别人了。

老三在边上本就生气,不用英子说就直接道:“去啥县城呢?不管谁家的屋子是那么随便叫闺女出嫁的?”再说了,从金家门里出,再从金家门里入,先人得羞死!

别说他不乐意,别人也不会愿意。

老三又偷偷打电话,原本安排的迎新娘的车给换了不打眼的旧车。想要好车装门面,对不起!没有!

我爸我妈我爷我奶你都不认了,我们这些人在你眼里算个锤子!

李仙儿没招了,找了自家的妹子家,叫花花在那边借宿一晚上,然后从那边发嫁。

而且每个新娘子都是要带女伴的吧。一般是十个八个的,但花花娘家不可能来这么多大姑娘。只能是男方帮着找。

像是清平清宁燕儿敏儿芳芳,再加上李仙儿娘家的堂妹侄女的,反正是凑够了八个人。

一大早的,带着花花去盘头化妆的地方叫人家给收拾,晌午十一点又坐上接新娘子的车给回来。

新郎得在车前给新娘子三鞠躬,或是几鞠躬,然后男方再给女方红包。直到给的女方满意为止。

一般都是两三百,百的,就下轿了。

花花这边拆一个红封,十块!再拆一个,五块!

瞬间,脸就拉下来了。死倔在车上不下去。

清丰尴尬的很,到车边哄她:“你下来……你下来我给你补上……”

“你还藏钱了?”花花的脸色更难看,当时就叫清丰拿出来。

清丰尴尬的要死:“我没……就是说过了从爸妈要……”

我都下轿了成你们家的人了,还要的出来吗?

清宁才不管了,憋在车上都快闷死了。三叔也是,换的这是啥破车?车不好,路况不好,后座直接塞了五个人,挤的人快受不了了,她跟清丰说:“赶紧拿钱的,给花花了,进的还是自家的家门。拿六百,图个吉利。”

这么大的声,谁听不见。本来办喜事嘛,亲戚朋友乡里乡亲,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这么一吆喝,都朝这边看。车窗开着,就看见花花手里的十块五块一块的零钱。

大家都喊李仙儿:“新媳妇进门头一天,可不敢这么抠唆……”李仙儿吭吭哧哧的,“不是抠唆,就是图个热闹……”

不情不愿的拿出六百块来,花花这才缓和了脸色下了车。

然后跨火盆,进了家里就入席。

清宁和清平跟着花花坐新娘这一席。啥好菜都紧着这一桌上。新娘子屁股下面铺着厚厚的褥子,反正就是被伺候的跟娘娘似的。

清平跟清宁叹气:“当一天娘娘之后,得做半辈子丫头,半辈子保姆。”

有婆婆在,得跟丫头似的伺候。有了孩子,就是半辈子的保姆。

女人这一辈子啊。

清宁没那么多伤春悲秋,只能算是凑活的席面,她吃的还挺香。一是颠簸累了,二是好些年没吃家乡的这种席面了。

抽空还得看一眼清远,他已经是大小伙的样子了,跟着清辉哥几个带着清丰给客人敬酒呢。这个时候就得弟兄多,挡酒的人就多。

满院子的宾客正热闹,清宁也觉得有意思,左瞧瞧右瞧瞧,一扭脸,就见自己正对着的那个新房的窗户,整个窗户的玻璃,不明原因的往下掉,她‘哎呦’了一声,然后紧跟着的就是‘哐当’以及噼里啪啦的声音。

清宁整个都愣住了。

这个事故是在她眼前发生的,没有人碰窗户,今儿天好,万里无云,一点微风都没有。

窗户那是哪种三扇子的老式窗户,每扇子窗户都分三格。玻璃一共九块。

倒是怎么叫这彼此分开的九块玻璃,几乎同时掉落的?

在她看来,这几乎是跟灵异事件差不多。

一院子的人都惊动了。有的跑过来看,有的赶紧问,到底发生了什么。

事实上,真的什么都没发生。

但就是什么都发生了。

九块玻璃同时砸下去,幸好是都在吃饭,新房里没人。不幸的是,新买的彩电就放在窗户下面,然后被砸坏了。

这个问:“谁碰窗户了?”

新娘子这一桌就做在外面,靠着外面的墙下,坐这一桌子陪新娘的姑娘。谁都没起来碰过窗户,来往的人走另一边,因为这一面坐着人几乎是贴着墙了。那玻璃万一朝外掉下来,估计这一桌坐的,不死都得伤了。

幸好,是朝里掉的。

这是不幸中的万幸万万幸。

可既然谁都没碰,又没风,不存在任何外力。窗户是早前金满城自己装上去的,不存在偷工减料不牢靠的现象。

那这是怎么掉的?为什么会出现不符合常理的事?

金大婶的小妹子,跟金满城年岁一样大的那个小姨,就撇着嘴说了:“……给孩子结婚这么大的事,家里都不放你爸你妈的照片。也不说把人给迎回来?这能是咋了?肯定是我那老姐姐,孩子的奶奶见孙子结婚了高兴,回来了。这不,给你们打招呼呢吗?”

这哪里是打招呼?

这分明就是动怒了。

大家都这种说法还是比较信服的。

那些村里过来帮忙的人就七嘴八舌的说了:“仙儿也是的,这么大的事都敢马虎。”那个说,“啥事马虎?这事能马虎?就是故意不想请的。”又一个嘟囔,“那就是活该!做事差了大劲了。”

李仙儿能心疼死,一台彩电三四千块呢。还没舍得开呢,然后现在哐当一下给砸了。

她是信自家婆婆回来了这个理由的。

真的!自家婆婆多不待见自己,她心里清楚。

心里一万遍的骂,但还不得不忍下来,然后叫人准备吃的喝的鞭炮祭奠的贡品等等,叫清丰清辉小一辈的这哥几个去陵地里一趟。

清宁脊背上的汗毛都竖起来了,围着窗户转悠,把力学材料学等等的一系列东西都用上了,可是还是看不出来门道。

这种现象真有些反科学啊。

哪怕真是自己不知道的某种自然现象导致的,可这发生的时机是不是也太巧了。

她低声问清平:“是奶回来了吗?”

清平:“……”我也想知道啊!

悠悠岁月(130)

还要摩托车?

“……也不看他家的闺女值不值一辆摩托车!”在电话上,李仙儿是这么跟林雨桐表达对此事的看法的。

电话是在英子这边打的。

林雨桐在电话上还没说啥呢,英子就说李仙儿:“你看你说的是啥话?觉得人家姑娘不值一辆摩托车,那这婚事还说啥,不说算了。”

林雨桐心说,李仙儿气是气的,但未尝不是说的义愤填膺的,等着自己跟二百五似的说一句:放着我来!

我凭啥再给你买一辆摩托车?

别的事上,许是这些兄弟们看看他大哥作难,会伸把手也不一定。但这事上绝对不会。

当年金老大娶媳妇,为了一辆自行车,差点把老两口给逼疯了。

那时候金老头在外面求爷爷告奶奶的,只差给人作揖礼拜了。后来还是人家战友伸了把手,为了这个人情,四爷其实没少帮这些老战友。走动的不方便,但只要如今还健在的,年节都有电话,不在一个地方,但节礼是可以邮寄的。

为的啥?为的就是当年的那一份恩情。

可那份恩情真正的落到谁身上了?

落到他金满城身上,落到他那一辆破自行车上了。

在这里跟自己来这一招,林雨桐能搭理她?就说了:“那你们看。娶媳妇跟嫁闺女还不一样。嫁闺女这事吧,只要闺女觉得好,那都行。毕竟以后又不跟闺女一块过日子。这娶媳妇可就是往后跟媳妇儿一个锅里搅稀稠了。顺心不顺心的,这天天得见。自己思量。”

然后就说挺忙的,直接挂了电话。

英子就用刚才那话,“觉得不值一辆摩托车那婚事就算了”,直接把人给堵了。

别开口问我借钱,觉得买不起,算了就是了。

这事上不怕人指摘的。

毕竟刚回来的时候比较张狂,为了显示自己有面子,把在京城老四是怎么招待的,说的人尽皆知。又把在县城消费了多少,吹嘘的有一没二的。

人家都知道老二老三老四,在侄儿娶媳妇这件事上,态度是积极的,是端正的,是大度的。然后你现在再说人家啥也不管,是不是有些自打嘴巴。

老大两口子在家还真有些坐困愁城。

往常一不顺心就骂金满城的李仙儿,也不骂了。主要是怕家里住着的亲家给听见了。

这会子不光不能谩骂,不能拉着脸子,还得带着笑脸,表示这点钱,对咱家不是事。

再加上要过年了,往年过年能凑活,今年把人家亲家大老远的叫来了,这过年就绝对不能凑活。

这又是一笔开销。

没办法了,金满城找老五去了。

老五能借给他吗?老五两口子多抠啊。花花都在这边呆了半年了,老五两口子也都见过。作为长辈,第一次见后辈,又是亲侄儿要娶回来的姑娘,这见面礼是少不了的。这两口子只当看不见,装糊涂一分钱都不拿。李仙儿把这两口子骂了个死臭。

这会子上门去了,老五一直就是不言语。马小婷就说:“……我们家可怜的跟啥似的,哪里有啥钱啊?刚买了一辆摩托车,就花了七千多。如今过年都要过不去了……要不是有俩孩子,肉都不想买……就是买肉,还只买了两斤,是个意思就算了……”

反正就一个意思——没钱。

金满城回来跟李仙儿低声这么嘀咕,李仙儿差点破功吼男人一嗓子:你是不是傻?借不来钱,不会直接去借车呗。

借来等婚礼完了就还回去不就行了。

老三原来是有一辆摩托车的,早就旧了。老二也有一辆,买的本来就是个二手的。他不是啥讲究排场的人。几百块钱买来的,换了个新发动机,一样代步。

老大家不是没想过这两辆车,不过是自己打从心眼里就瞧不上。

然后趁着晚上,亲家歇下了,两口子才出门,找老五商量借车的事。

马小婷当然不愿意,自家都不怎么舍得骑,只想着走亲戚的时候用用。然后就锁家里盖上,务必要尽量保持新一些,等将来孩子结婚的时候还能拿出来当大件用。

这么宝贝东西能借出去吗?

马小婷拉着脸:“老五说车的发动机有点问题,正想着这几天找人去退了呢。用旧了,不好退……”

李仙儿赶紧道:“咱不用,就是摆着的。结了婚就给弄回来。”

“过了退货的日期人家也不给退吧。”马小婷就说,“一星期之内,能结婚吗?”

这就是难为人了。

摆明了说啥都不借呗。

老五看他哥的脸,到底不忍心,就说:“你去找老雷。他那边能自己攒摩托车。还能赊账。先拿车,等到明年秋里……再还……”

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先过了这一关再说。

然后两口子连夜里,敲开了老雷修理铺的门,果然见里面停着一排排崭新的摩托。

老雷也说了:“要是现钱买,四千五就推走。要是秋后再给,六千不还价。”

大半年的时间,多要一千五百块钱。

可老大两口子没有第二种选择,果断的写了字据,然后推着摩托车就走。

老大不会骑啊,摩托推起来可费劲了。就这也有劲的不行,两口子在路上都想好台词了,就说出去串门,看见这车不错,顺手就买了。

这么说着,老大瞬间觉得好像就是这么一码事。

大半夜的进了门就吆喝:“清丰……花花……起来看看,给你们买啥了……”

然后不仅把清丰和花花叫起来了,还把肖爸和肖家叔叔叫起来了。

李仙儿特别豪迈的笑:“亲家,看这车咋样?我跟他爸出去……本来是给人家报喜去的……你说一些朋亲,咱又喜事不说也不行。一听咱说要买摩托车,人家特别热心,介绍了老雷……都说他那里的车最好,价格还合适……干脆就直接过去,问了价……一说六千,他爸就说行……这不……直接把钱给人家,咱把车给推回来了……”

摩托车这东西,看外观其实是看不出来差别的。尤其是对不懂行的人来说。

新车嘛,又是六千块钱从熟人那里买的,那这车的就绝对是好车了。

不过是不是好车,人家肖家也不是很在意。就是有这么一码事吧。

肖家叔叔就说:“那趁着年前,叫人把新房粉刷一遍,地面铺上瓷砖,我们也好量尺寸出去给孩子买家具电器。”

提了新要求,又变相的催那两万块钱。

刚跨过一座高山,又迎来一个天堑,怎么过呢?

两口子躺下了,李仙儿就踹了金满城一脚:“咱去南方之前,不是跟那谁借了一万块钱嘛。”

高利贷啊。

金满城摇头:“人家现在未必乐意借。”

“你傻啊。”李仙儿起身,黑暗里一双眼睛亮闪闪的,“他不借,别人肯定有愿意借的。毕竟之前那一万有人替咱还了,这些人不怕咱还不起……”

金满城平躺着,瞪着顶棚。要是这么说的话,也确实是有道理。

有还贷的能力,没道理没人借给咱。

“行!”他翻了个身,“我明早就去。”

早上七点出门,九点回来,揣回来两万五千块,偷偷的塞给李仙儿五千,过年和筹备婚礼的钱就这五千了,还没暖热的两万,两口子直接给了肖家。

金满城把钱递过去:“咱们如今取钱,钱数多了得上县城去。我一早去,现在才回来。”

肖家就觉得这金家看起来还真有点不露富的意思。然后两人就带着清丰和花花,去县城。这三叔也机灵,叫了清丰,说分开转。其实肖爸带着闺女偷偷去了银行,把这两万块钱给闺女存上了:“这钱谁也别说,以后自己想吃什么,就自己买。实在是没办法的时候,再动用这钱。卡号爸记着呢,有难处了给爸打电话,把给你的卡上打钱。不是教你留心眼,那清丰现在对你是不错,谁知道以后呢。你那公婆可也不是啥实诚人。所以啊,留着心眼没错。等将来有孩子了,看情况再说。记住爸的话。”

花花低着头抹了一把眼泪,点点头,“我没那么傻。他家还有个兄弟要读书呢。我拿咱家的钱干嘛,少花了他家的钱,钱也未必就能落到我们的兜里。还不是得顾着他兄弟多些……”

肖爸心里怪难受的,以前啥也不懂的闺女,都明白这里面的弯弯绕了。

事实上就是孩子说的这样,成家一个扔过一个,是好是歹自己过去。得顾着小的呢。

自己未必不是觉得把闺女送出门,任务就只剩下一个了。

人同此心,这边肯定也是一样。给大儿子把媳妇娶了,就爱咋咋去,肯定得顾着小儿子,不管是供着上学还是娶媳妇,这又是一笔极大的开销。

肖爸把这事放心里了,在县城把东西买了,清丰又找清辉,找了卡车给帮着拉货。

清辉不怎么认识大货车的司机,只能找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