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1.悠悠岁月(78)三合一

敛财人生[综]. 林木儿 10061 字 10个月前

赚大了!

几个月翻了一番。

以前何小婉说他回来不先回家,这回不了,穿的西装革履的,提着大包小包,直接就回家了。到了镇上下车,遇到的人表情都很奇怪。

老三也以为是自己的装扮问题,把蛤蟆镜扶起来,跟人家说话。

到了家把媳妇亲了一口,“给你说啊媳妇,咱这回是赚大了!”说着就找孩子,“县城没人,你接回来了吧。人呢?给我儿子闺女买好东西了。”

“没我的?”何小婉拍了老三一把,“走的时候不言语,回来的时候吓人一跳,进屋!我跟你说件事去!保证吓你一跳。别说只你挣钱了,我这回也给咱家省了一大笔。”

老三把省钱的事自动过滤了,拿了一个最大的包给她:“衣服,还有那什么化妆品,香水什么的……”

何小婉进屋一边翻检一边说:“这回给那谁还钱,只还一半知道没?我把咱家的铺子要了一半回来。”

老三手一顿:“那是我朋友,我两之间就是君子协定。你跟人家闹什么呢?”

“什么君子协定?”何小婉才不信这一套,“真要是赔了,你看他还认你这朋友不!到时候还不是啥都没了!你信的过,我信不过……”

“不是!”老三就纳闷啊,这不是你信得过信不过的问题,“你是咋要回来的?”这事她说的有道理,生意场上翻脸的多了,但咱拿了人家的钱,抵押给人家铺子,就是没想着耍赖是不是。对方也未必不想着留一手,因此咋就能要回来的。要媳妇一告,人家就给了,那这个面子给的太大了。他当然得问了,“你是咋要回来的?”

“我去起诉离婚了!”何小婉朝老三一笑,“这办法怎么样?绝吧!”

老三看着何小婉愣了半天,“啥意思啊?”

“就是判离婚啊……”何小婉点了点老三,“这事你就不懂了吧!婚内财产有我一半的,咱俩这一离婚,他就得还给咱……”

“所以呢?”老三只觉得脑子嗡嗡嗡的转,“所以是……咱们现在……你跟我……”

“离啦!”何小婉拿着口红照着镜子对比颜色,“画着会不会红?”

这态度老三当时就笑:“你有毛病啊,跟我开这玩笑,我差点当真了。”

何小婉把口红抹上,然后抿着嘴唇,含混的应着:“没开玩笑……”她指了指炕的方向,“那有判决书……铺子的事你可记准了,别把钱都给人家,彪呼呼的!”

老三把炕呼啦全掀开了,找出最近的纸张打开一看,只觉得浑身的血都不流了,“真离了?”

“啥真离假离?”何小婉回头叫老三看她的嘴唇,“咱不当真,那就是假的。咱俩没结婚证过了那么些年了,谁说咱是假的。再说了,离了还能结,离婚证复婚证才多少钱?这一颠倒咱省出一个铺子。”

“我就值一个铺子?”老三像是问何小婉,又像是问她自己。

何小婉拉了一下老三:“想什么呢?叫你看我的嘴唇呢。”

老三深吸一口气:“谁愿意看,谁看吧。我不看了!”

说着,转身就出去了。

何小婉在后面紧喊慢喊,人都跑远了。

邻居就说了:“小婉……老三要是打人,你喊咱们一声……”

“老三干啥打人?”何小婉莫名其妙。

“你不是跟人家离了?”邻居才更莫名其妙呢。

“假的!”何小婉嘿嘿笑,“离婚证结婚证,那是个狗屁。”

然后老三还没想明白了,到处都知道两口子是假离婚了。

但老三还是把借人家的钱足额的给人家了。

古巷那边改建翻新,有铺子,老三又买了两间。但这两间铺子,全就属于他自己了,跟何小婉没啥关系。

老三晚上过来跟四爷和林雨桐喝酒,搬了一箱子啤酒来,“……我是见好就收,赚头不错了,就赶紧抛出去了。我家里有老婆孩子要吃饭呢。全换成股票之后,我是一宿一宿的睡不着,就怕全跌进去了,叫老婆孩子跟着受苦。所以人家等着呢,我不敢啊。赚了不少了,收了吧。结果回来了,何小婉给我来了这么一下……说实话,我没想着离婚!真没想着不跟她过!当然了这也怪我,我跟她说了就没这事了。如今是钱赚了,家没了。守着家,赚钱的机会就从眼皮底下给溜了。我想着回来大概有的吵了,没想到何小婉也能耐了,知道还有起诉离婚这一说……这弄的!家散了!”

林雨桐倒了酒:“那以后呢?咋弄?”

“一拍两散吧……孩子咋办?”判给何小婉了。可何小婉呢?管孩子真不行,“凑活着过吧,这心里堵的慌。破镜重圆那是扯淡!一碰就散!”

是!离婚别复婚,回头草别吃。

这道理啥时候都准。

不管怎么不舒服,就是老三说的话,孩子判给何小婉了,要真掰了,何小婉一准不叫老三碰孩子的事。为了孩子,能怎么办呢?糊里糊涂的过吧。

孩子还在县城,不过老三是基本不回家了。何小婉要来,就来。不来,也不催着来。

外人瞧着稀罕:哟!这两口子玩西洋景呢。

可苦乐只有自己知道。

何家妈专门去找老二:“我是真不知道,小婉这闹的是啥事?叫赶紧复婚吧,这不像话。”

老二也生气呢,就说:“那些年没结婚证不一样过……”把人给怼回去了。

英子就跟林雨桐学:“法院是来人调查的。怎么就不知道了?还不是信了那些话,觉得老三有了外心了。当妈的当时信了她自家的孩子,这也没错。可事过了,就这么轻松的过了?一句解释的话都没有。这回小婉的娘家,真没给她填什么好话。”

然后,偏偏她就最信她娘家人。

老大还进城说老三:“你咋那么傻,就把钱全还给人家了!我跟你大嫂为了你的事,跟着小婉跑前跑后的,结果折腾了一圈,白忙活了。咋这么老实呢?”

老三就跟不认识他似的,跟店里的伙计说:“招呼客人,我去库房看看。”

软钉子把老大给顶走了。

赵爱华说老大两口子,“跟个搅屎棍似的,哪里都少不了他们。”不想着过自己的日子,把这些闲事当的可真了。地里的活都不干了,上蹿下跳的帮着弟媳妇给弟弟离婚。

这不是有病吗?

如今事过了,想圆回来了,可谁是傻子?

把清宁烦的不行不行的,“啥时候你们升职跳出这个圈子啊。”

真是把奇葩事看了一个遍,“我觉得我以后遇上啥奇葩人奇葩事都能淡定了。难怪我二伯说家里的事够写几本小说的。真的!谁家有咱家热闹?”

想跳出县城的这个圈子?

林雨桐说她闺女:“你爸现在才三十多就已经是副处了。这个速度已经够快了。这都得循序渐进。就算想往上走,也得上面有位子啊。”

这完全是糊弄孩子的话。

林雨桐这边的差事交不了,且走不了呢。

如今的中高考都是七月份。正热着呢。

考试有一个月,老师就问这些女生,谁的例假期会在考试期间。提前打针,推迟例假嘛。

清宁觉得自己的日子很悬,有可能擦边着呢。回来跟她妈说:“要不我也打针。”

打啥针啊?

林雨桐不让:“你一般不是肚子不疼吗?那就没事。卫生巾垫着,你自己安心。”

大夏天的骑着那东西一点都不舒服,考试完例假没来,结果捂了一屁股的痱子。清宁是欲哭无泪,“这倒霉催的。”

这么大的女孩子,例假不会准的准准的,有了一两天的差,也正常嘛。

结果怕出丑,就得受罪。

考的怎么样这话,林雨桐和四爷从不问清宁。

清宁自己倒是说了,说这个出题意图,说这个题里有多少陷阱,不知道要坑多少人。

两人一听,得嘞!她是把出题的套路都摸出来了,还有啥问题啊。

清宁给屁屁上抹上老妈给的痱子粉,穿着短裤背心在家里又蹦跶开了,还问四爷:“爸,我出去旅游您看怎么样?”

旅游啊?

“跟谁去?”四爷当然得问了。

“我自己。”清宁朝机场方向指了指,“坐飞机,去京城,去南边,都行。”

四爷把报纸合上:“那你猜我会说行还是不行。”

肯定是不行的。

清宁抿嘴,又砸吧了两下,“那个……别的同学上中专的话,都算是快要工作的人了。你看那个徐强,放假了就跟着拉矿泉水的车往南边跑,全国各地的跑。多厉害。要不我跟我姐去……我们去京城……你们送我上飞机,然后叫严格来接我们……”

严格还是个小学刚毕业的小屁孩。

林雨桐岔开话题:“最近怎么没见严格给你写信?”

清宁撇嘴:“我还当是他要跟我绝交了呢。结果打电话反问我说为啥不给他写信。我说我写了,他说他没收到。我又问他说,那你给我写的信,邮到哪里去了?他说叫他奶奶替他寄的。结果呢?我没收到他的信,他也没见到我的信。要是不打电话来,我真跟他绝交。这可真是有意思……严格都气疯了,他奶奶把信都给拆了,还都截留下来了……要不是严叔叔和史阿姨人不错,我真都不稀罕跟他家来往,啥人啊……”

啥人啊?

这样的家长少吗?多了去了!

结果清宁还没说动她爸叫她出去旅游呢,就去不成了。

门口站着个瘦瘦高高的小少年,笑的阳光灿烂,对着在院子门口浇花的姑娘叫了一声:“清宁……”

悠悠岁月(78)

林家成在省城住院,丧事在家里办的。

孩子还没出生,没个顶盆的人。林玉康叫他的俩儿子当了孝子。加上清平清宁几个外甥外甥女,送葬的孝子孝女也七八个。都是一水的半人高,小半个人高的孩子。这才看的人最伤心。

村里来帮忙的,都只帮忙,不在丧家吃饭的。太年轻了,不管是丧家,还是来帮忙的人,都觉得心里不是滋味。

但该准备的还是得准备啊。席面啥的都有。

能瞒得了林家成,能瞒得了大房的爹娘,却瞒不了邓春花这个躺在家里的人。

哭嚎的撕心裂肺啊,但正哭着呢,听见厨房里做席面的说:“剁点五花肉,一会子要汆丸子……”

然后邓春花哭声一下子就止住了,朝外面喊了一声:“给我多放丸子多放生姜,要一大碗。别的菜就不要了,拿三个馒头就行。”

整个院子都静了三秒,然后帮忙的才若无其事的该干啥干啥去了。

英子一下子就释然了,这还是亲妈呢!对亲儿子的死也就这样了。

跟对她一对比,觉得后妈对亲生孩子都不错。可看现在,她也就是除了把她自己个看的重,都成了那德行了又赶上这糟心事,但人家还是一样吃一样喝,耽搁啥了。就连这半路上认回来的姐姐,心里都不是滋味,这几天心里堵的,根本就吃不下去。可人家呢?

林玉玲就说:“吃吃吃!就知道吃!回头一口噎死了,都省心了。”

最坑的就是林玉玲了。个个都是血亲,弟弟的后事得管,亲爸动手术要伺候得管,亲妈躺在炕上不省心还得管。真是把人坑死在这一烂摊子事里了。

这得亏是夫家一家厚道,要不然,真是寻死的心都有。

丧事是林玉奇办的,但哪怕是土葬,单位给的也不少。家里的丧事办的又简单,所以花费不了多少。估摸着,丧事完了,林玉奇估计还能剩点。

几个人就商量了,说也不上礼金了。一家给蓉蓉那姑娘一千块钱,挺不容易的。

这个没人有意见。

兄弟姐妹一人给凑了一千。

这可不少了。大房常走动的是林玉健和林玉康,林玉叶也常有来往。但人家还有俩儿子都在外地,一个当兵去了,一个在南边一个旅行社给人开车。赶是赶不回来了,但都叫林玉健给垫了一千块钱。

大房五个,就五千。

再加上林雨桐、英子、还有林玉玲,这又是一个三千。

林玉奇说他没有,没有就算了。

林玉玲看了林玉奇一眼,没言语。

这拢共就是八千块钱。八千块钱在九十年代初期的农村,是一笔大钱。

蓉蓉不要,反手给了林雨桐,“二姐帮我买成开发区的铺面。以后这钱,都给孩子存着。”

意思是不管我怎么样,但不拿孩子这点钱做其他的用途。

林雨桐看了林玉健和林玉康一眼,两人点头,她才把这钱给接下来了。

正说话呢,苏友德急匆匆的来了:“……我给报个因工伤亡,说是我叫他来县里给送一份文件的,结果半路出车祸了……这事能批下来……”

说着看蓉蓉的肚子,“叔能帮你的就这么多了……”

因工伤亡,父母每月能有儿子每月工资的五分之一做赡养费,直到父母死亡为止。遗孀帮忙安置工作,因着蓉蓉有工作,就给直接调回县城邮电局,还是会计,另外给分了一室一厅的房子。这个孩子,每月有他爸工资的三分之一作为抚养费。如果上大学,供到大学毕业,如果不上大学,供养到孩子满十八岁。这个工资是变动的,升工资了,这个费用也按照当时的工资水平算。

但如此一来,蓉蓉就真的成了林家的媳妇,林玉珑的妻子。

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她点头,算是认可这事。

林玉健亲自登门见蓉蓉的父母,蓉蓉妈都病倒了,说死说活不答应这事。

蓉蓉就说:“如今已经闹的人尽皆知了,生不生的我都怀过孩子。有啥区别了。”

世人就是这么严苛,对婚前的有些行为看的特别重。

又是一场人仰马翻,到底大人拧不过孩子,这事就算是这么定下了。

林家成的手术不能拖着了。可林雨桐不能再耽搁了,直接给了林玉健一千块钱,我不能陪护,找个伺候的吧。

算是尽心了。

英子只说:“得空我去看他。”一分钱都没掏。

林雨桐一是考虑名声,二是因着当初养父母那事。没叫自己上去撕去,自己就承担一半的赡养义务。给点钱省心。

据说林家成在病床上跟林玉健说英子:“连个干闺女都不如!”

说就说去吧,就是不孝顺了怎么的了?

干脆连去看一眼都不去了。

林雨桐也没去,只说年底工作忙。

清宁说起这些事的时候就说:“最倒霉的就是省城我大舅了……”

当年受过恩惠,如今一个侄子管的都比亲儿子亲闺女多。钱搭进去就算了,隔三差五的得去医院看看吧,有任何问题他得出面沟通吧。说实话,人家亲爹,都没这么叫人费过心。

难怪人家那媳妇不待见老家的人。可能人家真觉得,这些人都挺没分寸的。

糟心事一出接着一出,觉得今年的年来的特别快。

清远放寒假放的早,早早就回来野了。清宁初三,放假一直放到腊月二十八,而正月初四就得按时去上课。

也就是这中间就放五天假。

可光背回来的卷子,就半书包。

“我今年不走亲戚,哪里也不去,作业太多了。”清宁回来就找卷子,开始写她的作业去了。毕竟除夕和大年初一怎么着也得空出来。如此一来,只剩下三天时间了。

今年自家也不走亲戚,四爷得值班,林雨桐自己一样。

防止有什么突发情况。

大年三十回去,给小老太烧纸,叫她回家过年。再就是把礼品啥的给英子和老二一扔,叫他们走亲戚的时候捎带上就行了。礼给的重点,人不去就行。

回家来,也给张嫂放假,叫她回家过年去了。

张嫂家做的生意的受众人群不一样,因此他们家过年不打烊。不管是哪个常客打电话,说要招待客人,叫准备一桌两桌的席面,他们都给做。就跟林雨桐说:“您只管安心上班去,到了饭点,我过来给孩子做饭。”

林雨桐就点了点清宁:“我看要是叫你一个人生活,你可怎么活?”

以前还好,还知道给小老太搭把手,至少蛋炒饭,煮挂面这些她还成,生的变成熟的吧,但至少能吃。真一个人过日子,好歹不会饿着。

再看现在,清平都能炒两菜了,自家清宁呢,基本是家里有了保姆之后就不再进厨房了。

“等中考完了,我就学。”往后一推一推再一推。

不是非叫你下厨,就是觉得吧,这是一门生活技能。做不做是一码事,会不会做是另一码事。

过年不兴批评孩子,四爷岔开了话题,“今年是不是该咱家待客了?”

嗯!

是有这么一码事。

自从老三回来,过年的时候老三就喊了,说是兄弟几个一人待一年的客。

也就是大年初一一大家子坐在一起错顿团圆饭。

林雨桐就说:“张嫂啥都准备好了,热了就能吃。”

大年初一,就都来了。

金满城和李仙儿这都有大半年不怎么露面了。可能也是当时李仙儿的事闹得不好看,觉得脸上下不来。至于两口子关上门吵没吵,这就不知道了。

大过年的没人提不愉快的事,兄弟们坐一块喝点酒,妯娌们厨房外面两头跑,说说东家长西家短,这是林雨桐觉得过的最顺畅的一个年。

没闹起来,也没有哪个出面找事的。

要是年年这么过,也就没什么了。

过了年,气氛不一样了。

南|巡讲话嘛,意义不一样。

都说步子可以大一些,再大一些。然后跟城关镇置换的事情,就谈定了。

印刷厂开发区接手,而古巷划给了开发区。

老孙很嘚瑟啊:“水磨工夫,我是谁也不服。”

林雨桐就说起过年的时候突然脑溢血的副县,“住院得一两年的康复期,我看孙书|记……”她挑了挑大拇指。

老孙点了点林雨桐:“小林啊,你是讨厌的时候真讨厌,讨喜的时候那是真讨喜。”

那咋这么爱说大实话呢。

林雨桐如今也是不光埋头苦干,该抬头看路的时候也看路。孙书|记上去了,自己可能就得往前挪一挪了。自己这种状况,不会再分个一把手下来,下来也白搭,压不住自己。

老孙愿意往上走腾位置,林雨桐愿意送他一程,利人利己。

最开始彼此看不顺眼的两个人,现实碰撞,再是平行,到了如今,又有了一致的目标,这就算是暂时重合了一下。之后说不得又是渐行渐远,然后平行,不定什么时候又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