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县里的条件就是没有条件。只要人家肯设立一个分校在那边,啥条件都能答应。
而周扬呢,这次也沾了便宜了,分校建起来,他就是校长了。
在高校内算是走上管理层了。
林雨桐把想办法买来的野兔都给老师留下了,“知道您好这一口,剥洗干净的,您冻在冰箱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
冬天的时候农村的青年爱逮兔子。有的还养了细狗的,这也是托老三找人弄来的。
如今能有啥野味啊,就是野兔子还能逮到。
可秦国就是觉得林雨桐用心,学校那么多基地,都在荒郊野外,野兔多的是,可谁都没想着给自己弄了送来。就桐桐最用心。除了吃的,这一年四季的衣裳,这些年了,他就没另外置办过。去啥场合的都有。
你说这样的学生,可贵不可贵。
每次出差,跟老伙计们在一块的时候,他觉得最值得炫耀的就是这件事了。
“听说你们引资呢……”秦国给了林雨桐一个名单,“这些当年都是我的同学朋友,如今也都是华侨了……说我的名字,他们不会吝啬的……”
这都是人脉。
林雨桐知道这份名单的重量,郑重的接了,“不会叫老师难做人的。”
从省城回来,事情就多了。
开会,天天开会,就是为了专门成立的这个开发区的事。开发区如今就有两个大项目,一个是高校的分校,一个是农业科技园区。林雨桐作为参与者,就说了,咱们应该将图书馆,留住科技人才的实验大楼这些基础设施先建立起来。同时配套设施得有。比如学校,医院,市场等等。
最后这个一句那个一句,其他的都通过了,市场这东西最后讨论成批发市场。
整个县城没有成规模的批发市场。
这个提议很好。
有了批发市场,人气就上来了。
这消息一散出去,急着要买批发市场门面的人,到处打听上了。
连老二都亲自来了一趟,“要是有合适的门脸,价钱还说得过去的话,我都想买两间。将来给俩孩子一人一间,守着铺子就有饭吃啊。”
林雨桐说:“我打了招呼了,给咱们预留了四间。我这边不要,你跟我三哥看怎么分吧。”
那哥俩肯定是平分啊。
老三不止想要两间,这边林雨桐给留了两间,他那边还找关系另外给了三间,如今为难的就是怎么把这个门脸给连成一片。
人家说店大欺客。咱不欺客,但这大门脸做生意的好处谁都清楚。
年跟前了,想要铺子的都交预付款呢。
老二跟英子俩跟做贼似的来的,带着现金嘛,钱是缝在棉袄里面的。到家才拆出来取钱呢。
这边老三急着叫何小婉:“叫你取的钱取了没有?”
何小婉躲避了一下,“那什么……我忘了跟你说了,我这不是嫌银行利息低,把钱存基金会去了吗?”
存基金会?
“不管是哪,咱存着就得能取出来吧?”金老三催她,“折子给我,我取去,这边不等人的。”
“跟桐说一声,先缓两天行不行?”何小婉挠头,“那什么……我存着的是十年的死期……”
“桐还能啥事都管。能给咱们想办法挤出两个铺子就不错了。你知道我另外弄那三间铺子,人家要了我多少中介费?”老三伸出巴掌,“整整五百!知足吧你!赶紧的别废话。”
“是咱村里基金会那个代理……”何小婉皱眉,“你知道的,咱们拿着凭条,不一定马上能取出钱的。村里这些收了钱马上就会把钱高利息的放出去……你知道咱村的情况……这两年种果树,没啥收入。这到了年跟前了,都借钱过年呢。你说这能刚借出去就把钱往回收吗?”
老三能气死:“我跟你说了,存银行,存银行!去是得排队等,但这安全啊。你知道个屁!你去了,人家一点钱,给你开个票,你就回来了,是不是?”
“嗯!”何小婉那点头。
“那孙子压根就没把账交到基金会去!他借着基金会的名义把钱放出去,从里面吃这里利息呢。十年!你是真行!”老三头上的汗都下来了,大冬天的把棉袄脱了浑身都冒气,急的人啊,“你手里还剩下多少钱没存?”
何小婉伸出俩手指头,“这个数?”
“两千?”老三咬牙:“都拿来!”
“两百!”何小婉从裤兜里把钱摸出来递过去!
两百?
这点钱够干啥的?!
“你别着急!”何小婉急忙道,“我找我弟弟借点去,得交多少?”
多少都不跟你相干!我就不该想不开把钱给你管。
“你老实看着店,别的事你少管。”老三拿起棉袄,风风火火的又出去了。
何小婉着急啊,谁想到会有这么一出呢。
给他弟弟打了一个电话,那边说想办法给凑借一千来。
也是!两口子都是老师,工资拖欠的日子也不好过。要不是有家里几亩地,更艰难。
没辙了。她去找林雨桐去,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说了一遍。
“你把钱存基金会了?”林雨桐皱眉,要是没记错,这基金会在九九年的时候倒闭了。当时可是放飞了不少账。根本就要不回来。
存了十年死期!完蛋了!要不了十年就倒闭了的机构,这钱是别想了,“一年取一回利息,这事可别忘了。再不把利息弄出来……”这钱真是扔的响都不响了。
“不能给打个招呼叫咱把钱取了?”何小婉低声问道。
还真是啥也不懂。
“问题是你这钱是存在代理人那里去了。你手里的凭条只能从他那里取钱,对不对?但是他收了钱,没有第一时间把钱存到账户上,而是拿去挪作他用了。就是借贷出去。如果那些钱一个月能有五十块钱的利息,他给你二十算高的,但你不知道他自己是落了三十的。这事不是你跟基金会的事,是你跟代理人的事。要不这么的,你找那代理人去,看他能把钱给你变出来不能?”林雨桐尽量通俗的给她解释完,“我要是你,你最好别冲动,隔三差五的,百的把钱往回要。真一把把人逼急了,彻底跑了,我看你到哪找去?”
法院受理了一件案子,跟何小婉碰上的类似。
各村都有基金会的信贷员。都是本村的人。大家都熟悉,存钱把钱往那一放,拿个条子就走了。借钱也是一样,写个借条钱一拿也走了。
结果这信贷员放出去的钱收不回来,存钱的又急着要钱救命。
结果救命钱没等到,人没了。这肯定不能饶了这信贷员啊。人家要告状去!
没办法了,啥话也没留下,晚上收拾了几件衣服,直接跑了。不知道跑哪去了。
把钱借给谁了,借了多少出去,除了这人没人说的清楚。
然后人不回来,这都是个无头公案。
钱?
等人回来再说吧。
何小婉的心都凉了,“这可咋办啊?完了!你三哥那怂脾气,这会跟我没完了。”说着,抓着林雨桐的手,“要不,你先借我点,后头我一点一点还你。”
我就是借钱借给老三也不能大笔钱的借给你啊。
不知道轻重,这事嚷出去自家随手就拿这么多钱出来,传的满世界都是到底是不妥,总不能见人就解释说我家不缺那点钱。
林雨桐就说:“先看我三哥咋打算的。要是还用钱,叫我三哥晚上过去,我们不管是借还是怎么的,总能给凑出来。”
何小婉松了一口子,这倒也是。
不能买那么多铺面就买少点就是了,以后再买吧。
她这么跟林雨桐说,林雨桐点头说是。心里却道:这么便宜的旺铺,以后只怕再也遇不到了。
结果等了两天,都没见老三上门。
那边的交款也结束了,难道老三放弃了?
四爷说:“买了。不知道从哪弄的钱?”
这不知道来历才叫人觉得可怕呢。
中午吃饭从店铺门前过,林雨桐进去了,老三在店里,她就问了:“我三嫂说不行从我们那边拿钱,钱取出来放家里,也不见你过去……”
老三摆手:“以后别听她胡咧咧,钱暂时不用了。我想了想,一直跟我合作的那边发货商,人还不错。我给他们在这边当代理算了。钱他们先垫付的,我在这边继续满世界跑的给他们出货去,出一批货,算一次提成。拿这提成,还人家垫付的资金。如今这生意好做,在省里跑一跑,哪一趟都不会空跑的,有个小半年,这钱也就挣回来了。她那边现行给我发货,这边你三嫂盯着铺子生意慢慢做着,两边都不耽搁。”
这办法倒是不错。
“你们这个合作商还是不错。不是所有人都有这魄力的。”林雨桐就说,“咱们县有纺织厂,其实整合起来,做服装产业也是可以的。过了年,估计这事就得提上日程了。纺纱、织布、印染、成品服装,对方要是有幸福可以来看看。哪怕是在这边给他们做服装代加工呢。这中间少了很多运费的。”
老三算了一笔账,还别说,这个账是能这么算,“也好!到了咱们这边,看了我的家在哪,她也不怕我骗她的钱了。等明儿我打个电话去……”
悠悠岁月(63)
咋才考了八十九分呢?
这不科学。
清远这孩子,没叫跳级,但整天被清宁带的,最基本的加减法还是不会出问题的。
两人把大衣脱了坐过去,林雨桐先把卷子拿过来,摸摸儿子的头,“没关系的,没考好也没事。”
谁还没有个粗心大意的时候,是不是?
不能要求个个孩子都跟清宁那脑袋似的,那才真是强求了。
接过卷子,卷子上不勾对号,只在错的上面打着大大的红叉叉。
这种老师其实也有点那啥,满卷子只看见叉叉,小小的填空题都给打着老大的一个叉叉。看孩子这用橡皮擦的痕迹,肯定最开始不知道他是哪道题错了的。
后来挨个又算了一遍,才把错题自己找出来了。
再看做错的题。
填空错了的这道,不能怪孩子。
如今的卷子都是老师手刻出来的,这道题里的数字原本大概该是0,结果印卷子的时候上一行的字带了勾滑下来了,这0有点看着真像是6,孩子当成6算的,自然就错了。
这种问题等以后不用老师手刻卷子了,自然就能杜绝了。这个空扣了一分,没关系。林雨桐问清远是不是这个原因造成的错误,清远连连点头,“就是6嘛,我们班都错了。老师都给叉叉,说看不清楚咋不问老师呢?可能看清楚是6咋问老师吗?我们又不知道那原本是0”
好吧,这话有道理。
然后再错的就是看图写列式的题了。十分的列式计算全错了。
有一道题是这样的:画了两排的苹果,上面一排,下面一排。每排都是五个。
看着这个图列式字。
孩子写的是两个五相加等于十。
这没错啊。
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老师给的正确答案是五个二相加等于十。
所以错了!
每题两分,五道小题全是这种错误,一分也没得到。老师给这道题的前面画了一个大大的零蛋。
一共扣了十一分。
清宁看明白了,皱眉道:“想叫学生这么添,那出题就得严密嘛。你给这竖着摆放的苹果中间划上一条虚线,人家就知道你这是分了五组嘛。啥都没划,那这题怎么答都是对的。”说着还问清远,“你们现在是哪个老师教的?”
很看不上的样子。
“云老师……”清远丧气的很,“改错得改一百遍,我得疯了。”
一百遍?
得把那种五毛钱买来的那种一百页一本的白纸暗格子本子写完一本吧。
疯了吧。
清宁跑书房拿零散的白纸出来,“走,姐帮你写。我画图,你填数字,一会子就完了。”
这回林雨桐和四爷都没拦着。
老师有时候也不是完全都正确的。
说是一会子其实弄完也用了差不多两个小时,很晚了,林雨桐叫姐弟俩梳洗了就去睡。
她自己把页数数了一遍,发现只有九十七章,还默默的模仿着孩子帮着补了三页给分开夹在里面,然后用订书机子给装订起来了。
四爷下来瞟了一眼帮孩子作弊的桐桐:“……”算了,权当没看见吧。
有啥办法呢?
林雨桐总不能又炮轰一次老师去。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现象,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变的。
按照阳历算,如今都是十一月抵了,一进入十二月,各个单位的日子都不好过了。
当然了,四爷这招商的,今年的日子过的还是不错的。不管是大笔投资还是小笔投资,总得划拉来。一开年四爷准备用‘外资’建果汁果酱厂。这个资金一到位,明年他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
而林雨桐呢,被建筑公司催账了。
人家说:“林局啊,只要把后续的账给咱结了。车还给你还不行?”
几千块钱的车,都旧了,林雨桐不知道那么没出息啊。
“钱肯定给你们,月底吧。我得把这边的账目清理完是不是?”林雨桐没打算跟人家耍无赖。
“这可说死了啊,不兴再该了。我那那边好几百口子等着吃饭呢。”这位经理真是把姿态放的低的很。
林雨桐就说:“你哭穷来了是吧?今年是有不少单位日子不好过,但这不包括你们啊。今年咱们县多少工程,可不都是你们承建的?知足吧!”
“快拉倒吧。”这位往前坐了坐,跟林雨桐算账,“当然了,你跟金局这说话办事那是没的说,说了年底给,这话从来就没变过。可那帮孙子,真他妈是孙子。你就说电机厂吧。资金到位了吧,没问题!几个厂子合并一个厂子,这边要把县里的电机厂往大的扩建,还得翻新一遍。人家说了,你们只管弄,到最后咱们结账。没问题啊对不对!咱都是公家对公家,出不了事的。结果呢,开工的时候说是完工了结算,完工了又说试用完了再给,之后又是各种的给我拖。他们没钱吗?说实话,那电风扇可都是金局给争取来的项目,卖的好着呢。没钱吗?上个月,人家电机厂添了五辆车。领导一人一辆座驾,肥的都流油了。我这边几万块钱给我结不了。我这手底下要吃饭不说了,这原材料也是从人家供销社给赊欠来了。人家找我要债呢。你说我不催他们催谁。可催了也没用。我都想好了,这个年底他们给就罢了,不给我就直接用工程铲车,直接把车给我拖回来。不拿钱来,对不住,车扣住了。”
说着,又对林雨桐笑:“对不住啊,气的狠了,在这里跟你屁叨屁叨的发牢骚呢。”
林雨桐似笑非笑:“你这话就是说给我听的。什么发牢骚呢?行了!给你一个定心丸,十二月二十,早上八点半,准点的,把你们的会计都叫上,咱们把账目审核了,该给你的一份不差你的。”
“哎呦!我的林局大妹子。”这位站起来就鞠躬,“你可是救了我的命了。我跟你说,人家供销社可是说了,我再是不还债,我们家去他们那连一包盐都买不到了。”
扯犊子!
“没人去供销社买这些东西了。不是看他们的脸买东西的年月了。”
说笑着,把人送走了。
卫生局这边呢,也是入了冬,都差不多搬到去年新盖的家属楼去了。
林雨桐一再说,装修完别急着住,晾上至少半年,不在乎那点时间。这么一耽搁,可不到了供暖的时间了。为了今年这集体供暖啊,林雨桐也是没少花心思。如今家属院是自己烧锅炉供暖呢。碳这些东西,都是单位出。各家是不需要缴纳供暖费的。
这待遇,在县里绝对算是好待遇了。
不知道多少人羡慕。
像是以前的老单位,住的虽然是单位的房子,可也都不供暖呢。以前是单位给供,现在单位拿不出去钱来,就自己想办法吧。
有些人家冬天那日子难捱的还不如在农村。在农村至少现在不缺柴火了。只要人勤快,家里的炕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都是暖的。灶膛里的火也能二十四小时不灭。
不会觉得暖和吧,但至少不会冷。
清宁回来就说了:“我们班好些同学,手都冻烂了……青青紫紫的,特别可怕。”
冬天孩子带的都是那种棉袖筒,圆筒的形状,手塞在里面。可写字的时候还是一样得拿出来。教室里没有暖气,要是老师舍得的话,还能给教室弄个蜂窝炉子。
“我们老师叫我挨着炉子坐。”被老师另眼相看已经习惯了,“每天下课我跟前就围着一群人,过来烤火。可我们老师太抠门了,炉子封的严严实实的,就我还能感觉到一点热乎气。”
煤球是要钱买的,你们那点班费够买多少的?
林雨桐抽空给俩孩子织了毛线手套,里面给缝了一层好皮子,带上自然暖和。想了想又给严格和那个叫徐强的也做了一双。叫清宁给他们。
清宁挑了一双好看的给严格,另一双去学校的时候就给徐强了。
徐强跟她再一个班。
一见这手套,徐强把手往背后一藏,“不用!真不用。”
小姑娘的手白白净净的,他都不好意思伸出自己的手来。
清宁把手套一放,“按这你的手织出来的,不要也没人带。”
说完转身就走了。
初一的孩子了,其实好些已经有点朦胧的意识了。有些就吹口哨呢,女孩送男孩东西,这可是很值得说叨的事。
徐强就恼了,一直不爱说话的孩子扑上去就给了对方一拳,“再看胡说八道我揍死你。金清宁才几岁你们就敢胡说……”
个头不高,但不知道从哪来的一股子狠劲,把别的孩子吓的不轻。
孩子们之间就是开玩笑的,爱传个闲话。
清宁朦胧的已经知道这话是啥意思了,回来还跟林雨桐说呢,“我再不替你捎东西了,人家都说呢。”
林雨桐懵了半天才‘嗯’了一声,“……知道了……”
眼看孩子就要到了青春期了吗?
好像有点快啊。叫孩子跳级的弊端显露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