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和亲可以!下嫁也可以!但是窝囊气,咱不受!”
“这话,是我说的,永远作数!”
林雨桐说完,就在那老儒见鬼的视线中走了出去。
外面那些格格身边伺候的嬷嬷跪了一地,一方面是因为万岁爷来了。另一方面是因为被林雨桐的话给吓住了。
倒是林雨桐看见四爷在外面,还愣了一下,行了礼,四爷伸手就扶了。
九爷跟十三爷才赶紧行礼。这不愧是敢拔刀的,这话说的,霸气!
但是真的好吗?
不要……咱就换!这话说的,叫人瘆得慌啊!
林雨桐却看着四爷问道:“爷,我说的话作数吗?”
四爷点点头,看了看跪了一地的奴才,道:“作数!永远作数。皇后的话就是懿旨,怎么能不作数呢?”
九爷的心一下子就踏实了。要是这样的话,其实送孩子进宫也没什么嘛!还省了嫁妆。孩子还有身份,以后也有保障。他现在想的是,怎么才能将自家的闺女都塞进来,这省下来的,就是挣下来的。
十三爷觉得,回去能跟福晋有交代了。要是万岁爷跟主子娘娘都是这么个意思,其实嫁到哪里有什么分别。
先前就听万岁爷说过,要在京城盖公主府。公主们有半年的时间必须在京城的。要是蒙古真觉得这公主的额驸其实也是说换就能换的,那么,他们还会觉得只要把公主娶回家供着就是万事大吉了吗?以孩子们的性情,干不出半路换丈夫的事,这句话的威慑作用才是最关键的。
这大概才是皇上应允的毫不犹豫的原因。
晚上,林雨桐洗了头发,在熏笼上晾着。
就见四爷放下手里的书,问道:“你佩服孝庄文皇后?”
林雨桐一愣,“一个女人,做到那个份上,别说我佩服,爷难道就不佩服。”
见四爷盯着她看,林雨桐有些恍然,就笑道:“但是作为女人,谁也不会想成为她。嫁了丈夫,却不是正妻。即便为小妾,也不得丈夫喜欢。更闹心的事,丈夫还喜欢上了她守了寡的姐姐。好容易生了儿子,丈夫却死了。为了儿子,不得不下嫁小叔子。可这些却得不到儿子的理解。母子不和,还不等儿子能理解她,儿子又死了。留下小孙子和天大的家业。孤儿寡妇,艰难求存。她老人家过的没我幸福。”
四爷一听就笑:“你真是什么话都敢说?”
“夫妻俩关了门说话,怕什么。”林雨桐嗔了四爷一眼,“就算爷想秋后算账,我也不认。反正没人证!”
清穿故事(138)
礼部紧锣密鼓,确定下来了登基大典的日子。
当然,这都是要四爷操心的事,跟自己其实不相干。
袁嬷嬷之所以这么激动的将这事禀报给自己,是因为登基大典之后,才能确定封后大典的时间。
只有封后大典之后,正式的祭拜了天地神明,自己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后。
她对这些倒不是很在意。倒是弘昭突然不在宫里了,太后她老人家寂寞,终于想起还有个孙子弘暄,于是,早早的就把孩子接走了。没有熊孩子淘气,竟然叫人觉得心里空荡荡的。连弘暄这个贴心的小棉袄都不在,她顿时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弘晖在户部,听说还是要清理一下旧账,开始忙了。
弘昀呢,在理藩院。蒙古那边的爵位更迭频繁,几乎天天都有人在为这个打官司。九爷管着内务府,理藩院实际上一大半的事是弘昀担着呢。
弘时这娃还在上书房念书,起早贪黑,就怕被师傅们训斥。
只有莫雅琪有空,再说了,放松了这么久,也该去瞧瞧这个格格们了。
今天的天好,初春,带着点风,柳条已经发出了嫩芽。
宫里换季的衣服已经发下去了。因为守孝,宫女的衣服全都是月牙白和鸭蛋青的。就算再怎么爱美的宫女,也不敢这个时候掐尖打扮,犯了主子的忌讳。
所以,整个紫禁城都有些闷。
格格们也在念书,都是老儒在讲什么女四书。
林雨桐的到来,叫那位老先生就赶紧停来下来了。
她不能反对女子学女四书,这是跟整个礼教对抗。她的小身板还真扛不起。但她想,她能教导她们一些别的什么东西。叫她们不能甘于屈从于命运。
在这个世上,于女子而言,其实她们的身份要想过的好,比别的女人更容易与便捷。
她站在上面,孩子们跟师傅就不敢坐下。
但她今天就是不想坐。她看着站在下面,一个个低眉垂眼的姑娘,扬声问道:“你们,是不是多少都有些委屈,觉得要被抚蒙,觉得自己要重复你们的姑姑们,你们的姐姐们的命运。”
谁也没想到,林雨桐一上来,就直接将话给摊开了。
不一时,下面就想起了抽噎之声。、莫雅琪扭头看看,哭出声的是三伯家的妹妹,今年十一了。是三伯家的嫡女。她没有满人的名字,只有汉名叫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