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清穿故事(95)

敛财人生[综]. 林木儿 3436 字 10个月前

林雨桐整理手里的单子,“谁还嫌弃银子多不成?”

正说着话,苏培盛就快速的进来,“爷,刚才宫里下了旨意,十三爷被封为贝子,做了九门提督。”

四爷蹭一下就站了起来。他是这么想的,但是还真没有来得及说这事呢。

才要详细的问,皇上又打发人来叫他过去。说是急事。

四爷连衣服也没换,就急着往园子里去。皇上坐在竹榻上,边上就放着冰山,“过来坐吧。”皇上的声音听起来透着几分散漫。

四爷行了礼,抬起头却微微皱眉,“皇阿玛怎么清减了这么多?”

才多久没见,怎么就瘦成这个样子?

皇上摆摆手,“有些苦夏罢了。”

这听在四爷的耳朵里,全都是假话。谁受热皇上都不会受热,不热哪里会苦夏。

但皇上的身体,关心可以,过度的关心就成了僭越。

他嘴角动了动,到底没说什么。

皇上似乎没看到四爷眼里关心,反而淡淡的道:“十三手里的差事交给十四吧。你盯着点。”

四爷心里跟着一颤,这完全就是自己的打算。

皇上对于自己的想法可以说做到了了如指掌吧。四爷的背后瞬间就被汗湿了。

“去吧。也没什么要紧的事。”皇上说着,就笑道:“听说弘暄长的好,好好养着吧。以后带来给朕看看。”

四爷收敛心神应了一声。直到走出畅春园,心还是慌的。

皇上知道自己的打算,但还是按照自己的打算做了安排。这是什么意思?

他不由的不多想。

林雨桐小声道:“应该就是爷想的那个意思吧?”

四爷摇摇头,“皇上看着还十分康健。”

林雨桐也就不敢瞎说什么了。她怕她这点见识误导了四爷。

就听四爷叹道:“倒是看着清减了不少。”

林雨桐还没说话,外面又禀报,说是十三爷来了。

十三进畅春园谢恩的时候,四爷刚出来。四爷这边才进了门,十三从畅春园出来,就又直接来了圆明园。

四爷见了十三,才要说话,十三就跪下了,“弟弟何德何能,叫四哥这样提携。”皇上话里的意思十分明显,正是四哥为他说话周旋,才叫皇上给了自己这样一个机会。

成了贝子,委以重任。

四爷愣了一下,手都有些颤抖。皇上这是要替自己做好人?

清穿故事(95)

弘暄的洗三办得特别热闹。

四爷一点也没有掩饰他的喜悦。因为这个孩子怀上的时候,正是他大病刚好的时候、这段时间,他虽然面上不显,但也害怕因为自己身体精元不固,叫这个孩子生下来体弱。但这话只敢放在心里,却不敢对林雨桐说,怕她身子重,思虑过甚。他也拿这个事问过苏大夫,苏大夫敢说什么?谁也不能保证一个还没出生的孩子究竟如何。每每被四爷问的一脑门子汗。

如今不光是四爷松了一口气,苏大夫在看到这位五阿哥的时候,那真是惊喜啊。健康就好,主子健康了,也就不用为难这当大夫的了。

因着这样的原因,弘暄的洗三格外的高调。四福晋都三十岁‘高龄’了,还能顺利的生下五阿哥,这在京城的贵妇中,绝对算不上多见。

因着林雨桐是产妇,不能露面,洗三当天,叫十三福晋帮着招待客人、十四福晋没用林雨桐说,自己主动当起了东道主,倒也不抢十三福晋的风头,两人有商有量的。

九福晋拉着十福晋帮着招待那些官宦的家眷去了,显示自家跟四爷家比别个亲近。

林雨桐在里面听说了,也不阻拦,“由着她们去吧。”

这点小心思很正常。都是些聪明人。男人之间没办法拉下脸来表达的意思,就得这些女人们出面周旋。

八福晋却没有搭理外面的热闹,而是直接又返回来,来找林雨桐。

“四嫂,年氏有孕了。”八福晋坐在床边的椅子上,看着睡在摇摇车里的弘暄。

林雨桐楞了一下,娶回家了都,怀孕不是很正常吗?

但见八福晋的样子,这话她却也说不出口。

“我以前是不是太傻了?”八福晋又问。以前府里也有不少伺候的丫头,还有扬州瘦马,都是下面的门人送上来的。这些都是玩意,她不放在心上。可是本质上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都是女人,都一样会给自己的男人生孩子。

而现在这个女人变成了年氏。她不在乎年氏生的孩子将来是不是继承府里,她在乎的只有胤禩。在乎的只有胤禩的心。

林雨桐嘴角动了动,“想开就好。对自己好点。”

这话叫林雨桐说来,也是干巴巴的。

就听八福晋道:“那几年,你们府上的李氏得宠的那几年,你是怎么过来的?”

林雨桐心说,那时候,我还没来呢。

但这话却不能说。想到年氏生一个死一个的体质。林雨桐道:“怎么过的?你还是别学着我。弘晖不是差点就没了。你再看看如今,不也就好了吗?”

也是。谁不艰难呢?忍了这么些年,男人的心也回来了。就连李氏生的那些孩子,不也都归了四嫂吗?

八福晋觉得自己懂了。这才站起身来,“四嫂歇着吧。弘暄长得真好。”

眼里有掩饰不住的羡慕。

林雨桐忍不住道:“弘旺也好。你瞧瞧弘昀和弘时,跟弘晖和弘昭也不差什么。”

这是说只要好好的对孩子,孩子都是有心的。哪里就不亲近了?

尤其像是八爷这样,将弘旺的生母打发到偏僻的院子住着,不许见孩子。好好养着,肯定就养熟了。

八福晋脚步顿了一下,“以后我带着弘旺和我家的大格格来玩,四嫂别嫌弃烦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