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以子之矛

明王首辅 陈证道 3053 字 12个月前

不过,陆王心学的某些观点,在现代人眼睛却是不可取的,譬如说:心外无物。

现在是大明正德十四年,王守仁的心学观点还没有达到盛行的巅峰,但今年老王平定了宁王之乱,个人的名望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所以研习“阳明心学”的读书人越来越多,这个龚享就是“阳明心学”的追捧者之一。

此时,在场所有目光都投向徐晋,看他如何反驳龚享。既然是辩论,自然一方是正方,另一方是反方了,徐晋现在便是反方。而“心外无物”的观点是王守仁提出的,那么徐晋要反驳龚享,那就等于在反驳王守仁,压力山大啊!

龚享自以为取了个巧,脸有得色地看着徐晋道:“徐解元,在下说得对否?”

徐晋不禁有些好笑,随手拿起案桌上的毛笔,问道:“请问龚兄,我手里有笔乎?”

龚享眼珠一转,淡笑道:“无。吾心中无此笔,此笔自然便不存在了。”

龚享话音刚下,徐晋便大笔一挥,在前者的脸上打了个醒目的“x”!

霍……

瞬时全场都惊愕了,龚享更是整个人都傻掉一般,伸手一摸,顿时沾了满掌墨汁,不禁又惊又怒地道:“岂有此理,辩不过便动手吗?真真有辱斯文!”

徐晋微笑道:“非也非也,龚享不是说此笔不存在吗?何故能在你的脸留下墨迹!”

此言一出,顿时全场皆寂,紧接着哄堂大笑,徐晋这招绝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哈哈,龚享要么继续“心外无物”,装作这些墨汁不存在,要么便是认输,承认徐晋手中的笔存在。

龚享面色涨得通红,眼看徐晋又要举笔划来,急忙退后一步,吃吃地道:“徐兄手下留情!”

徐晋这才把笔搁下,微笑道:“这个世界,物质第一,心(意识)只是第二。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你视若不见就不存在,如果在下手中拿到的是刀,龚兄还有命在乎?

正如井底下的青蛙,抬头只能看到井口上方的天空,在它的认知中,世界就是井口,难道这个世界就真的只有井口般那么大吗?”

此言一出,再次全场死寂,有人陷入了沉思,有人似笑非笑。

龚享本来面色涨得通红的,此时却是幸灾乐祸地看着徐晋,哈哈,姓徐的有点得意忘形了吧,要知道“心外无物”的理论是巡抚大人提出的,你后面那段话不说还好,这一说岂不是在骂巡抚大人是“井底之蛙”。

此时,院子中静得落针可闻,所有人的目光都有意无意地往座上的老王瞟去,气氛尴尬而微妙。

萧晚的策论文章,诸考官在乡试阅卷时已经评过了,所以无需再评一次。

萧晚毕竟只是一名书生而已,毫无治政的经验,见识有限。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所以他所作出的文章终究是流于表面,没有深度可言,更别说切中要害了。整篇文章总结起来的意思就是:轻赋税、薄徭役、施仁政。

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内容,毫无新意可言,但萧晚这篇文章也有出彩的地方,那就是辞藻华丽,读着朗朗上口,所以评分得了个“中上”。

约莫小半个时辰,徐晋的文章也写好了,四周围观的举子均是表情怪怪的,当主考官刘翰林拿到徐晋的文章一看,顿时也皱起了眉头。

原来徐晋的文章是这样写的:若要振兴我大明,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如保如何,第二如何如何……

徐晋这样的答题方式实在太白了,有失读书人的格调,让刘翰林颇有点不适应。然而,当刘翰林耐着性子看下去,表情却是越来越畅快,最后甚至轻拍了一下桌面,脱口道:“妙哉,一针见血!”

此言一出,萧晚顿时变了脸色,他本来还信心满满的,因为刚才他凑热闹,上前看过徐晋文章的开头,一见到那白得不能再白的答题方式,差点就失笑出声,都懒得继续看内容了。

这时,刘翰林站起来,将徐晋的文章郑重地逞给了王守仁,道:“徐子谦这篇文章还是由巡抚大人来点评吧。”

王守仁好奇地接过文章,同样微愕了一下,不过很快就被内容吸引了,时而皱眉沉思,时而捋须点头。

话说徐晋这篇文章虽是用大白话作答,但条理清晰分明,让人一看就懂。最关键是徐晋作为穿越者,对于明朝的历史走向,以及明朝最后灭亡的根源也知之甚详细。所以文章中指出的问题均切中要害,所提出的强明略策也极具针对性。

王守仁越看越是震憾,因为从这篇文章来看,徐晋对大明朝现存的弊端和隐患,似乎看得比自己还深入透彻。对方明明只是一个十来岁的书生,毫无治国理政的经验,竟然将大明朝存在的问题看得如此透彻,简直不可以思议。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壮哉,我大明少年,与国无疆。说得好,妙极,本官认为此文章大善,评分可为上等。”

徐晋文章的最后引用了梁启超先的文章,《少年强则中国强》里面的句子,王守仁读到这里不禁击节赞赏,还马上命人抄写多份,给在座众官员士绅传阅。

王守仁此言一出,萧晚的脸色彻底灰了,对着徐晋拱了拱手道:“徐兄高才,萧晚受教了!”

在场的官员士绅神色各异,如此一来,徐晋在诗词和文章上均击败了乡试前十的两名举子,以后谁还敢说他这个乡试解元,名不正言不顺?

“恭喜徐解元实至名归!”

“徐解元大才啊,这乡试榜首名副其实,可喜可贺。”

在场与徐晋交好的举子们纷纷出言道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