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眼睛近视,受到打击了,原本阳光的张百忍便变得多愁善感了:
我眼睛近视了,日后,肯定会影响找对象的。
我们这里近视的人很少,感觉挺丢人的。
我戴着眼睛,别人都用异样的目光看我,这多难为情呀。
为了能给金蝉子调节心理,张百忍便先对过去的自己调节,这样,也便是自我检测了。
这个症结是“认知”和现实偏离了,或者说以偏概全了。
张百忍为自己调节:
人总会有路走的,只要你肯用心,绝对不会走上绝路的。
别老宅,多参加社会实践,经常在所见所闻中矫正它,并变自发为自觉,最忌讳钻牛角尖了。
总之,心理调节便是在实践活动中矫正自己的心理,是参照客观的结果矫正心理的过程。
关于实践活动,可以先挑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再一点点扩大范围。
反正,在自己喜欢的实践中调节心理,会事半功倍的。
在矫正的过程中,找出是认知、兴趣、需要等哪一个或几个个性心理特征的问题,而后,再注重矫正之。
而把有问题的几个个性心理特征矫正好了,心理自然便好了,这样才是短平快的办法。
而且,这些才是心理的内核,调整它们才是最有效和省力的,调整外围,一辈子的时间搭上去也是不够用的。
自己不要这样做,也不要让爱讲理论的咨询师给忽悠成了这样,切记!
“认知”障碍了,张百忍连学习的“兴趣”也变淡了,作为一个好学生,马上便蜕变为差生了,还产生些许厌世的心理。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这本是很好矫正的,然而,张百忍却不这么看: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这些大家都懂,不过,能和其他个性心理特征互动就更好了,接着往下解构分析。
“认知”和“兴趣”改变了,它们扩张蔓延,张百忍的“需要”连带也被扭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