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八章 关中的复苏(二)

蜀汉的复兴 混吃等死 1294 字 10个月前

所以,归根结底一句话:这七百万石粮食撑不到十个月。季汉政府要想一个稳定的关中,还得寄希望于明年的春小麦丰收以及土豆种植的全面铺开。

西元268年十月初一,在暂时安抚好了这里的异族,安置好了降兵,以及勉强给雍凉十七郡凑齐了太守、县长后。关彝在长安召集诸多官员集会,其主题就是如何恢复关中的生产,稳定关中的秩序。

“大司马、大将军,诸位上官。我大汉现有的余粮已经开始全部北运。留府长史那边制定的预算是五百八十万石。其中有八十万石是计划中运输途中的损耗。实际能够入库长安的,大约是五百万石,加上原先的库存两百万石……经过周密计算,这批粮食,大概能够撑到明年的五六月份。但是,由于旱灾、蝗灾、战事的影响。今年关中的冬小麦种植近乎于零。所以,明年五六月间,即使风调雨顺,关中也不会有太多的收获。若是没有其他的生发,明年五六月间,关中就要断粮了。”

在座的诸人,无论文武,自姜维以下,听到裴越的计算后,个个都面色凝重。

“大司马,可否继续向东吴买粮?”

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刚刚赶到长安的雍州刺史柳隐。他起了这个话头后,关彝为首,复兴社诸多精于经济的元老们纷纷摇头。

“好叫柳刺史得知,根据我大汉司闻曹最新的情报。晋国在丢失雍凉后已经迅速的和东吴接近。而由于我大汉拿下雍凉,东吴对我国的态度也有了变化,所以……”

“这……裴从事,真的毫无办法可想?”

“呃,柳刺史,倒也不是毫无办法可想。我大汉的汉中、武都、阴平、汶山四郡,都以种植冬小麦为主。其收割期是在五月下旬。若是赶得紧一点,可以再支援关中这边大约二十万石粮食。成都平原那边,二三月种植土豆,大约七月能够收获。应该可以支援一百万石……总之,下官的典农衙门和大司农府辗转腾挪,可以让关中撑到下次秋收。但若是明年关中再有灾荒……”

中国的小麦种植,基本以长城为界。以北种植春小麦,每年三四月播种,七月下旬收获。春小麦抗寒、耐旱、生长周期短。但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其为人类提供的能量比起冬小麦来就差得远了。

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是广袤的冬小麦种植区。每年的九十月份播种,第二年五月底六月初收获。和春小麦比起来,冬小麦娇气,生长周期长,但是口感好得多不说,富含的营养也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