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劳。”高览紧随其后。
一路行来,颇为安静。厮杀声,欢呼声,几不可闻。单此一项,便知蓟国在督造上的匠心独运。
官舍皆钉有门牌。长史、参军、兵曹、军监、禀假、军市…不一而足,功用一目了然。
“其职吏部集各一人,总知营事。兵曹掾史,主兵事器械。禀假掾史,主禀假禁司。又置外刺、刺奸,主罪法。”
兵曹掾史,主兵事器械。
由门下书佐,领入兵曹官舍。兵曹掾史这便起身相迎。
宾主落座,兵曹掾史直入正题:“下官已得王傅手令,为扬武校尉调配部曲。敢问校尉,善水步骑?”
“某不善水战,步骑皆宜。”高览答道。
“善攻善守?”兵曹掾史又问。
“破敌为先。”高览再答。
“既如此,或可配一曲盾弩手,一曲刀盾手,二曲突骑,一曲铁骑。”兵曹掾史言道。
校尉下设五曲。亦分前、后、中、左、右。一曲五百人。计二千五百人。
“如此,甚好。”竟有三曲骑兵,高览大喜。
兵曹掾史又问:“羌胡可有异同?”
高览摇头:“别无不同。”
“如此,突骑当数乌桓,铁骑当属鲜卑。校尉有亲勇多少?”
“百余人。”
“可编为近卫。”很快,兵曹掾史便在板上列出所需兵马:“盾弩一曲,刀盾一曲,突骑二曲,铁骑一曲;战马三千匹,驽马二千匹,机关兵车一千辆。辅兵一千,百工营官若干。”
“咕咚!”高览重重吞着口涎。
五千匹马,千辆兵车。
蓟国之强,闻所未闻!
欢迎你!
?“此去冀州二国,当有蓟国上将陪同。”王太妃自帘后言道:“谁人愿同往?”
黄忠这便抱拳道:“臣,愿往。”
“区区蟊贼,何须劳烦王傅。”荡寇校尉颜良起身道:“臣愿领麾下精兵,南下讨贼。以除后患!”
“末将当同往。”讨虏校尉文丑亦起身言道。
“荡寇、讨虏,同行,事成矣。”蓟都尹娄圭抚掌而笑。话说蓟国人才济济,将星汇聚,此乃天意也。
“戈船左司马胡玉,与贼酋郭祖相熟,可令其随同前往,见机行事。”右丞耿雍又道。
“如此,二位校尉各领本部兵马,与辛氏二杰同往冀州。”王太妃这便命左国令士异,取来兵符将令。
“得令!”颜良、文丑,双双出列。
“扬武校尉,领本部兵马,驻守南界,接应荡寇与讨虏校尉。”王太妃又道。
“臣,领命。”高览亦出列。
“横海中郎将,全权处置粮草转运,兵马调度事宜。”王太妃逐条说来。
“臣,领命。”黄盖亦出列。
“王傅居中坐镇,谨防宵小。”
“臣,领命。”黄忠最后出列。
“天下播乱,贼寇逆窜。农人纷纷逃亡,良田皆荒芜。眼看饥荒将至,早日平乱便成当务之急。蓟国富庶,更惹贼寇垂涎。虽不敢大举入寇,却屯于国境,流连忘返,乃心腹之患。且数十万贼寇,悬于汉军后背。广宗战事胶着,一时难分胜负。若贼人反戈一击,与城内贼酋里应外合,重创汉军,破围而去。则势危矣。”王太妃最后言道:“于国于家,当驱散乱贼,造福万民。”
“臣等,领命!”
王太妃一席话,令辛氏兄弟亦钦佩不已。蓟王少时丧父,与孤母相依。之所以能成为今日之蓟王,母亲居功至伟。
诚如王太妃所言,于公于私。蓟国南境,皆不可坐视贼人盘踞。
蓟国兵力,多为招募。兵士足月领取薪俸。蓟国多粳米,故薪俸皆用铜钱。今已换成蓟国上币。东凌邑矿山,铜锭、铁锭不断。偶有金锭、银锭随船送来。刘备却并非一味铸币。首批四出文钱,铸满十亿即可。
货币滥发的危害,刘备又岂能不知。
之所以缺钱。除去经济繁荣,丝路流金。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豪右囤钱避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