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料到,黄巾贼竟将发射天线,藏在了水底。
盯着正缓缓升高的直立龙首,典韦问道:“贼酋便在龙首之中?”
“然也。”苏越轻轻顿首:“切莫轻敌。内中必定机关遍地。”
典韦龇牙一笑:“究竟是妖魔还是鬼怪,试过某家雷磔便知。”
见遍布水池四周的青铜兽首,出水甚急。苏越便又叮嘱:“速进。贼人又在注水,不久龙首便将沉入水底。”
“走!”典韦取雷磔在手,撑臂跳落。白毦精卒打开暗门,向直立龙首扑去。
环视四周。见高楼林立,将水池遮蔽其中,便是在谯楼顶阁亦无法窥见。苏越这便醒悟,难怪一直寻不到‘枢机’。
黄巾贼借用‘戒盈杯’原理,将‘枢机’深藏水底。一旦池水超过存量,便会顷刻间漏完。直立龙首随之浮出,并缓缓升高,发布弦音暗语后,龙首再徐徐缩回。待池水注入,随之淹没于水底。遍布水池四壁的青铜兽首,内接暗管。可调节注水缓急,亦可赶在水量过满前,关闭阀门。
如此循环注水,龙首便可间歇出水。发号施令后,再沉入水中。尽可能的减少暴露在外的时间,自当最大程度的遮蔽己身。
想的很全面。设计的亦天衣无缝。
凡能窥破机关阵天机之智者,又如何会在面对一汪池水时,将机关器推入水中。明显缺少理智判断及深思熟虑的鲁莽行径,智者不为也!
奈何,却遇到个不管不顾的莽撞人。连人带楼入池,乃至水面上升,漫过刻度。累及池水漏光,现出原形。
人算不如天算。
有人会问,为何将池水注至将满未满之时。乃至仓楼入水即超量。原因不复杂。为了尽可能的节省出水时间,自当设置在即将临界之前。如此才能快进快出,缩短暴露时间。
一通百通。
目视典韦率众杀奔龙首而去,苏越不禁长出一口浊气。
胜败,在此一击。
转而又想,年前细作回报。言,邺城内堆土成丘。想必,便是为了挖掘此池。用来藏匿整个机关阵的“枢机”。
邺城机关阵,既是天下一盘棋。那么,所谓的‘枢机’,自然也是棋子无疑。于是在机关棋局中,‘枢机’便可比后世象棋之‘主帅’。
所谓趋利避害。
高手博弈时,无时无刻不在算计,如何在杀伤对手的同时,又令自家‘主帅’安全无虞。换句话说,无论盘上棋子如何移动,皆要遵循一个规则:首当其冲,要确保‘主帅’之安危。
参考上述规则。邺城内的黄巾贼在与左中郎将皇甫嵩率领的汉军厮杀时,调兵遣将前,第一要务便是先把‘枢机’藏好。
所以。当楼、墙、阙、杂、门,五种棋子,被接连调往城中各处,围追堵截攻入城池的汉军时。最重要的‘枢机’,则早已躲进最安全的角落。
当然,如此隐蔽的操作,一般人自无法窥破。然作为蓟国新一代的匠人之翘楚。大利城长苏越,对机关术的钻研和领悟,远非常人可比。记忆更是惊人。微微开动脑筋,便将左中郎将皇甫嵩的行军路线,分毫不差的在记忆中复盘。
略作回想,苏越便找出了“满盘皆动”时,机关杀阵中那片从未动过的区域。话说黄巾军还是棋差一招。满盘皆动时,不动便成了最显眼的异端。
事不宜迟。这便令白毦精卒皆下到底层,合力推动这座伪装成仓楼的机关器。
“听我号令,上行。”苏越一声令下,白毦精卒立刻推动机关器,沿轨路上行。
“缓停。”待停稳在交叉轨路,苏越又下令:“右行。”
白毦精卒再推机关器,向右移动。
连过两个接轨,苏越又令:“上行。”
于是乎,战场上厮杀正酣的敌我双方,谁都没有注意。在远离战场的犄角旮旯里,一座仓楼,游离在整盘棋局之外,悄悄向‘枢机’接近。
正因窥知了整盘棋局的“弈语”,苏越方可见缝插针。在不惊动众多潜伏在沿途的‘暗棋’的前提下,神鬼不知的接近目标。
绕过半圈鳞次栉比的亭台楼阁。一池碧波,随即跳入眼帘。
“这……”
苏越不禁一愣。难不成,所谓的‘枢机’,是这座池塘。
正如深入地下的水井难以伪造成机关器。这座池塘,又如何伪装。不可能啊……
且轨路也就此折弯,不复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