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 贵不能言

刘备的日常 熏香如风 2562 字 10个月前

得此明主,臣复何求!

孙观、孙康二人心生折服。王上亦是豪杰!

黄駥千里神驹。百余里官道,瞬息可至。有二弟关羽乘赤菟,从旁护佑,安全自当无虞。遂命史涣守护车驾,刘备和关羽,纵马先行,奔赴楼桑国医馆。

待蓟王车驾抵达,华大夫已为少年诊治施药。

华大夫言:乃因水土不服,血弱气虚,外感风寒,邪气侵入与正气相搏,正邪分争而往来寒热,乃致风寒入里化热。此病多见于流民。“小柴胡汤”主之。只需静心调养,不日可愈。奈何未能及时施以汤药,乃是病情延误,命悬一线。

又随口问道:此症我蓟国良医皆可诊治,为何延误至此?

待车驾抵达,安顿好孕妇,刘备这便相问。

甄逸方才道出原委。

原来,甄逸乃中山毋极人,太保甄邯之后。数月前,甄逸官拜上蔡令。未等赴任,中山国突遭贼乱。这便携一家老小,乘船赴蓟国避难。眼看期限渐至,再不到任,便将做弃官论处。甄逸越发急迫。长子为不误行程,一直隐瞒病情。甄逸心中有事,夫人又身怀六甲。夫妻两人皆未能发现。乃至小病久拖成大疾。今日正收拾行囊准备返乡赴任,不料长子忽昏迷倒地,令全家手足无措。送到庵庐,良医言恐难救活。这便悲痛出声,被路过营地的刘备听见。

长子至孝,本是好意。却不料此举非但害了自己,险还累及家人。万幸遇刘备巡查三台城,方救了一家性命。

这便好言安慰甄逸,又令人安排馆舍,供其一家暂住。

至于食俸一千石的上蔡令,怕是赶不上了。

甄逸摇头一笑,无妨。事关一家老小安危,上蔡令不做也罢。

见他已然想通,刘备欣然点头。叮嘱良医好生看护母子二人,这便离开。

甄逸长揖相送。心中挂念妻儿,不及多想,便又急忙返回病院。

登楼入室。见长子、发妻正酣睡,诸子女皆安静的陪坐一旁,心生感恩。

须臾,见发妻悠悠转醒,甄逸急忙近前服侍。

妻张氏言道:“先前做一胎梦。梦见来时在蓟王车上寝寐时,有仙人持玉衣覆我腹上。夫君可知是何意?”

“此子贵乃不可言也。“声音出自隔壁病室。

“何人窥听?”甄逸高声相问。

便有一人,于门前长揖:“相者刘良,见过公子,夫人。”

赶来迎接王驾的百官队列,还有泰山四寇中的孙观、孙康二人。

除去难民不断拔营返乡,城中建好的民居,亦不断有人落户。刘备一问方知,皆是泰山人家。

因胡辅主政三台城,故而从山寨迁来的泰山人家,皆落户此城。颜良等人家眷,已先行迁入。颜良更是亲帅吴敦、尹礼、昌霸三位军曲候,领兵南下,迎接北上车队。

沿途匪患未除,小股蟊贼足以致命。自当谨慎。

先时,胡辅奔赴黄金台宣蓟王命。四寇五人问起城长食俸。胡辅答曰三百石。五人纷纷叫嚣太少。便要用自己的六百石俸与胡辅均分。被胡辅婉拒。又说,只需城内民众破万户,便可得食千石俸。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五人与颜良一合计,便将山寨内家人,齐迁入三台城。好早日为胡辅凑足万户之数。

得知详情,刘备欣然点头。草莽英雄皆如此。只需交情到,便可为友两肋插刀,肝胆相照。

胡辅乃前大将军窦武孤孙,有一股与生俱来的侠义之气。与颜良等人也是对路。泰山人家落户三台城,蓟国上下皆乐见其成。如今水退,方圆五十里内,除去与容城交界处略窄。余下皆是三台城地面。先筑路通渠,改造荒地,再筑坝分水,向西淀圩田。凡新增之土,皆属蓟国所有,冀州诸国深受大恩,无人来争。

靠近城北的区域,脚手架已立起。城南还是尚未撤出的难民营地。

见蓟王车驾入城,民众纷纷让道行礼。穿过一处难民营地时,忽有隐隐约约的呼喊声,飘入车窗内。

“豫儿!豫儿!”

“停车。”闻哭声悲恸,刘备旋即言道。

“喏!”史涣这便令车夫勒停马车。

散布各处的绣衣吏,齐赶来护驾。手持追魂弩,目光警惕,扫过四周。确无埋伏,这才令车门开启,踏板落下。

见刘备下车,关羽亦翻身下马。

“大哥。”

“何人在营中哭泣。”刘备问道。

“应是流民。”关羽答道。

“且去一看。”

“嗯。”

绣衣吏前方开道,百官尾随其后。刘备和关羽一前一后,进入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