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万军丛中

刘备的日常 熏香如风 2529 字 10个月前

麴英领麾下部曲,早已断了乌桓归路。

待平虏校尉文丑领麾下抵达,战斗早已完结。

将难楼扔给军士止血包扎,张飞这便赶去与文丑相见。

“校尉何其晚来!”张飞嘿声一笑。

“校尉何其猛也!”文丑亦当世一流,抬眼便知张飞身手。

“临来时大哥已交待,自家事,自当上心。”张飞抱拳。

“校尉且去歇息,余下交给某便是。”文丑亦抱拳。

“有劳。”

“不送。”

一千精骑,多有顿挫轻伤。皆无大碍。有绣衣吏记录功勋,何须猛张飞善后。回去涂抹活血散瘀的跌打药酒,不日便好。

厮杀一起,逎国国君便登城眺望。

见蓟国精骑如猛虎入群羊,杀得不可一世的乌桓突骑人仰马翻,血流成河。方知蓟国势强。天下已无人可出其右。心中感叹万千。身旁有猛虎侧卧,此后需好生维系两国关系才好。

为避嫌。刘备此次未调动归义三侯国一兵一卒。草原外的高车十二部,更是未动用分毫。所凭,皆是蓟国兵丁。

饶是如此,亦势如破竹,一战而胜。

两位义弟,更视十万贼军如草芥。

草草包扎,难楼与麾下千夫长、百夫长、等一众王庭高官,便被押解临乡。

船停南港。听闻上谷乌桓王被俘,万人空巷。围观人群,指指点点。先时,祸害北疆如猛虎,边民闻之变色,避恐不及的三郡乌桓中最强大的一支。上谷乌桓,今一战覆灭。

北疆皆平,蓟国再无虎患。

二贼授首,贼军如鸟兽散。

除去几座王都大城,挤满贼兵。散落各处的城邑,并无多少兵丁驻守。麴氏先登以曲为单位,分头出击。清缴残敌,光复城池。

南路贼兵遂解。

又闻海贼大军已北上。三千余艘大小船只,数万贼众,齐奔渤海而来。

事不宜迟。横海左司马潘鸿亲领麾下明轮斗舰出西林港,逆北巨马水而上,奔赴逎国。

为防蓟国增援,上谷乌桓已先行焚毁逎国港。以为能将蓟国舰队挡在河面之上。奈何数艘大小不一的机关船,沿明轮斗舰与野岸一字排开。船翼翻转,很快便拼起一座下坡浮桥。

所谓浮桥,便是指用船或浮箱代替桥墩,浮于水面为桥。军用浮桥又称舟桥。《诗经·大雅·大明》有“……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之句。记载的便是周文王于十三年(前1184年)在渭河架浮桥,娶太姒为妻之事。今汉大河水道,亦有蒲津桥等舟桥往来南北。

对于蓟国将作馆来说,完全没有难度。

舟桥搭设完毕,便有一将拍马冲下。正是后军校尉张飞,张翼德,亲领麾下一千精骑,驰援逎国。

恰逢月落日升,水雾弥漫。河滩枯草晨雾缭绕。早起的乌桓骑奴,三三两两赶往河边取水饮马。河中忽传来阵阵马蹄激起的水响。骑奴纷纷直起身,搭手张望。一匹高头大马,冷不丁从雾气中溢出。骑奴猛然后仰躲避,扑通一声跌坐浅水。

宛如灵蛇般的矛尖,贴面而过。锋利的蛇刃寒气逼人,带起一串殷红的血珠。

伴着压抑的惊呼,周围骑奴纷纷跌坐浅滩。越来越多的骑士,呼啸而去,竟将浓雾撕碎。

这些卑微的骑奴,无一人遇害。

奴隶们先胡乱摸过己身,又互相看过彼此。性命犹在,眼中皆是劫后余生的莫名慌张。

旭日初升,隆隆声便响彻乌桓营地。张飞遥见王帐,蛇矛一指。

身边精骑这便呼啸而出,挥刀扑上。

敌袭的马蹄声,草原人再熟悉不过了。何需哨兵示警,这便三三两两冲出帐篷,披挂上马。草创的大营,散落四周的拒马鹿角,早被绣衣吏暗中撤去。寨门亦被提前开启。箭楼上守卫皆不见踪迹,鲜血却滴满木梯。不用说,也在昨晚及天明前,被人割断喉咙。正因为尸体还未凉透,鲜血才未凝固,溢出箭楼,沿木梯流下。

上谷乌桓王难楼亦奔出王帐。

放眼望去,见来袭只有千骑。这便微微松了口气。粗声吆喝左右,迅速上马迎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