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 王道治国

刘备的日常 熏香如风 2631 字 10个月前

只因安氏四姐妹,公孙、乌、副伏罗三王妃,多力有不逮。

三百亚马逊早已习惯了如今的生活。横竖一里的王城,便是刘备许诺的坚固城堡。幽州汉话,越发纯熟。且国中汉胡、汉羌,大杂居,小聚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兼容并蓄,和谐统一。亚马逊并无异于常人之外来感与陌生感。宾至如归,都无法准确形容。以此为家,当家做主,更加贴切。

将三百亚马逊出宫嫁人,断然是不可能的。所谓用生不如用熟,孰能生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定要好生调养,养精蓄锐,早日将生米做成熟饭。

“臣等,拜见王上。”

“免礼。”待众臣落座,刘备环视众臣,这便开口:“左国令,且宣诏。”

“遵命。”士异这便将先行拟好的诏书,展开诵读:

“封,田丰为辅汉大将军幕府,军司空令。秩比二千石,‘银印青绶’。另赐黄金千两,锦袍十件、四季朝服八套及驷马安车一辆。”

“臣,遵命。”田丰稳稳出列,拜谢领诏。

军司空令,简称军司空。为军中主狱官。

《二年律令·秩律》:“中发弩、枸指发弩、中司空、轻车、郡发弩、司空、轻车,秩各八百石,有丞者三百石。卒长五百石。”‘发弩’和‘轻车’均为军队将领,‘有丞者三百石’指‘发弩’、‘轻车’、‘司空’之丞,各秩三百石。

今汉取消八百石俸。且刘备辅汉大将军幕府,又仪同三司,食万石高俸。故军司空令俸禄亦相应提高,秩比两千石。

田丰刚正不阿,又敢于直言进谏。正是军司空令不二之选。

待宫女在比二千石一排,另设新席,领腿疾初愈的田丰落座。

刘备这便将目光投向武臣席列。

“王傅。”

“臣在。”

“兴兵讨贼。”

“遵命!”

田丰忽垂泪长拜:“臣,田丰,愿鞍前马后,甘为驱策。为匡扶汉室,效犬马之劳!”

刘备这才醒悟:“先生献上下二策,却隐去中策,可亦因‘疏不间亲,卑不谋尊’乎?”

“正是。”田丰拜服在地。

“能献上下二策,先生忠心赤胆,孤已尽知也。”刘备这便点头:“趋利避害,人之常情。孤亦不例外。然有些事,即便明知有害,却也必须去做。为杀我一人,贼人竟不惜驱策冀州百姓,乃至百万人流离失所。倒毙于道者,日以千计。千万百姓乃是我等之‘衣食父母’,若无百姓供养,何来高楼华厦,丰衣足食。贼人却视如草芥。此等无君无父,无法无天,禽兽不如之辈,留之何用!”

环视群臣,刘备再开口已声如雷霆:“疏到禁中,兴兵杀贼!”

“臣等,遵命!”

命人将田丰送往楼桑国医馆,好生疗养。刘备这便起身罢朝。

自从收到洛阳密信后,就一直心事重重,郁郁寡欢的荀攸,终于拨开云雾,重见天日。整个人如释重负,健步如飞。

此事,起源于贾诩和李儒。正如胡辅为颜良取字时,所言:良禽择木,良臣择主。

刘备少时便称麒麟。然诸如‘贾李和忧’。二人皆智多近妖,又心机深沉,七窍玲珑之辈。刘备择人而仕。二人又如何能不择主而侍。所谓双向抉择,便是君臣之道。

四大府丞,忠心耿耿,此生为刘备鞠躬尽瘁,自不用多说。然而,只有知道主公刘备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四人才好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对症下药,看人下碟。用不同的战略眼光、策略计谋,去考量,辅佐。

简而言之。借五路贼兵之手,四大府丞想看,在危急时刻,国难当头时,刘备会如何展露真心。这便是后世所说“求生的本能”。平时里,倒是可以满口仁义道德,假装圣贤。然危急时刻,生死之间,往往会顾不得许多,而露出本性。

霸道、王道、臣道。

无论刘备如何选择,四大府丞皆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辅助刘备。以求达成完美结果。

当然,按照刘备的想法,贾诩、李儒,甚至戏志才,都是霸主之路的坚定拥趸。荀攸之所以心中不安,正因他还是偏向于王道。生怕刘备显露霸主之姿,与洛阳朝堂决裂。

因为,从法理上说。刘备出身汉室宗亲,若与汉庭为敌,则会弱化他身上的天命光环。没有了汉室宗亲的身份,又何谈三兴汉室。若如此,与叛汉之王莽何异。

田丰也是一样。只不过比起荀攸,时常因刚而犯上的田丰,更显燕赵刚烈之风。喜欢“刚正面”。即便如此,亦刻意隐去中策。甚是可以说,不惜在献策时设了个圈套,只为尽可能不影响刘备的抉择。

正因如此。刘备才暗叹诸人‘恪守臣节’。

当然,无论刘备选择何种救世之道。四大辅臣始终忠诚如一。并在刘备选择框架内,竭尽所能的趋利避害,追求利益最大化。

这便是谋主的恐怖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