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猜忌暗生

刘备的日常 熏香如风 2381 字 10个月前

“此城地势低洼,如何防水?”刘备又问。

“城外淀泊密布,可用于蓄水。待围城圩田百里,当自绝水患。”华歆脱口而出。安次诸多情况,与一片白泽的督亢并无不同。先排出积水,再圩田蓄水。排建干栏重楼,底层亦不住人,上游再无大水,又如何能淹没楼宇,乃至家园尽毁。

“主公若不来,臣正欲上疏,将县治迁往南六十五里外的石梁城。”华歆笑道。

“此城西距常道城四十里。与常道侯阙机可有往来?”

“常道侯苜蓿地皆在国内,牛羊圈养亦无过界。”华歆自明白刘备所问。

“如此甚好。”刘备轻轻点头。这便是农牧的好处。最大程度利用地力。无需一大片草原,便可牧养数倍的牛羊。

有道是实操出真知。

东平舒侯弥加,常道侯阙机,韩城侯骨进,各部牧民通过几年的田间实践,得出许多宝贵经验。

比如,苜蓿秋季播种成功率最高。据牧民试验,立冬前后播种,仍能安全越冬。且秋季时杂草渐枯,幼苗可免受杂草侵害,秋季亦有利于蓄积养分,防御病虫害,利于田间管理,诸如此类。与临乡遍生在大堤、河岸边的野生苜蓿不同。由牧民精心照料的苜蓿地,亩产鲜草高达八千斤。以青干苜蓿为精料,拌入足量稻草,饲养的母牛,日产奶量增多近五成。

真不愧是牧草之王。到哪说理去。关键是与稻草混饲,让临乡的稻草也有了用武之地。一亩苜蓿与足量稻草青储,可饲养五头成年母牛,或四头成年公牛。东平舒侯弥加,常道侯阙机,韩城侯骨进,各有方数十里乃至百里的苜蓿地。不下两百万亩苜蓿。

而临乡稻草更是堆积成山,去年仅临乡一地,便产新鲜稻草三十亿斤。

满打满算,能饲养四十余万头成年母牛。

若非牧民照料不过来,牛羊遍地又有何难。

不算不知道,一算当真吓一小跳。

不好好喂牛,却要和太平妖道沆瀣一气。上谷乌桓王难楼是什么想的?

话说,为平衡四部乌桓,临乡向来一视同仁。并未因右北平乌桓王乌延,与自己有通家之好,便有失偏颇。之所以从八百余落的小部落,一跃成为仅次于上谷乌桓的第二强盛部落。只能说,风云际会,因缘巧合。时也,势也,命也,运也。

胡人性狭。猜忌已然形成,此时说什么都无用。

不到数年,从八百余落暴增到六千余落。

说你蓟国一视同仁,未曾偏颇。谁信?

刘备已去信辽西太守赵苞。赵苞回信说,辽西乌桓丘力居部,并无异动。

丘力居众五千余落,本在四部乌桓中居于前列。今被乌延部超越,是否心生不满,又或是见钱眼开,被上谷乌桓王难楼重金收买亦未可知。

总之不可不防。

安次地力何止未显。即便不以临乡类比,百里之地,亦能纳数十万百姓。华歆任重而道远。

离开安次,刘备这便乘船前往泉州。

辽西柳城。

出城时,忽觉背后有人窥探。马上之人这便回头眺望,见太守正含笑立在城头谯楼,为其送行。

这便远远抱拳,挥鞭出城。

“父亲。”出城不久,便有一队人马赶来迎接。领头之胡人青年,孔武有力,必是豪杰。

“蹋顿。”马上之人,正是辽西乌桓王丘力居。

“如何?”蹋顿轻轻打马,稍稍落后,与丘力居并驾齐驱。

“无妨。”丘力居笑答。

“那合兵之事……”

“再议。”丘力居奋力挥鞭,电射而去。

“父亲等我。”蹋顿重夹马腹,亦迎头追上。

一队胡骑这便呼啸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