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 谋录不尽

刘备的日常 熏香如风 2282 字 10个月前

幕府左丞,兼领蓟王宫中庶子。前官秩二千石,后官秩千石。两俸相加,超过真二千石的一众太守,与中二千石的一众诸侯。年俸合计二千五百二十石,折钱七十五万六千钱。

与远在洛阳的幕府右丞贾诩同俸。

好一个千里送骸骨!

话说,刘备善识人,天下尽知。麒麟寻宝,每出必中,从不走空。只是,此人何德何能,竟能坐享七十五万年俸!再加春腊二赐,轻松过百万。

放眼天下,便是洛阳朝堂诸公,亦多有不及。

“臣,乃元常好友。荐书在此,请主公过目。”荀攸这才道出实情。

“原来如此。”刘备欣然接过:“公达高才,又是元常所举,孤自当重用。”心里美得直冒泡有没有。

荀攸是何人。奇策十二,谋录不尽。大将军左丞,一直悬而未决。既得荀攸,终是完满。两位国相识人善用,内政外交,皆其所长。然论运筹帷幄,算无遗策,当属贾诩、李儒、戏志才、荀攸。

四大军师归位。咩哈哈……

史涣送来西极良驹。荀攸这便翻身上马,与刘备相伴入城。

待蓟王远去。亭舍众人各自嗟叹。前有戏志才自投马前。今有荀公达千里送骸骨。一前一后,皆享高官厚禄。

天下俊杰何其多。若得闻,如何能不千里来投。

“千里送骨”,遂成典故。

“何人吟诵郦文胜之诗文?”刘备这便朗声问道。

郦炎,字文胜。郦食其十五世孙,郦平十世孙,郦晁之子。范阳人,生于和平元年(150年),建宁三年(170年),迁居涿县。曾为郡吏,州郡察举孝廉,征召为右北平从事祭酒,皆不就。奉父母极孝,又身具高超诗文、音乐诸多才华,其推断事理,多为世人佩服。后因母亲去世,悲痛过度乃致精神错乱,疯病狂发。恰逢夫人生子,受惊而亡。妻家诉讼于官府,因而被捕入狱。熹平六年,在狱中被折磨致死,时年二十八岁。遗下一子:止戈。有集二卷,著有《遗令书》等。

恩师卢植为其作咏,颂其才德,惜其英年早逝。

乃是涿郡家喻户晓的有名诗人。诗文刘备亦多有拜读。

此诗文,为《见志诗》其一。虽怀才不遇,诗人却坦露远志,直抒胸臆。欲“舒吾陵霄羽,奋此千里足”,做出一番惊世伟业。不信命运,认为‘通塞由己,无须卜问’。又以陈平、韩信这些起于微末却终成大业的先贤自励,全诗字里行间,有一种纵横物表,不受羁绊的磅礴大气。乃是新体五言诗中难得的佳作。

必是胸有成竹,满腹经纶之大才,方能借此诗歌以咏志。当然,大骗子也可以。

无论如何,能成功引起刘备的注意。歌咏之人,目的已然达到。

须臾,便有一青年儒士从亭舍走出,冲刘备摇摇一礼:“颍川狂士,拜见蓟王。”

见他仪表堂堂,甚有姿容。刘备这便下马回礼:“先生因何吟诵郦文胜之诗篇?”

见刘备下马,儒生目中异色一闪而过:“世道艰险,逆乱在即。在下听闻蓟王于黄金台上建四方馆,这便千里迢迢赶去一试。”

“颍川文风鼎盛,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先生为何舍近求远?”刘备笑问。

“蓟国险固,人民殷盛,故远来求官。”儒士答道。

“蓟国横亘幽冀,一马平川,险从何来?”刘备再问。

儒士再答:“民皆城居,仓塔林立。环绕碧水青禾,围以陂渠长堤。舟船穿梭其间,车马不绝于道。民风爽烈,兵精将猛,如何能不称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