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还是临乡侯时,曾设‘河堤行人’一职,治理淀区水患。
此人名叫卞纪,字元纲。不仅精通先贤王景诸多治水篇章,亦对其所作《大衍玄基》,颇有心得。
后为治水官。六县为国,卞纪顺理成章为都水长,兼领王宫行人。
“臣……从未饮过此酒。见爵中酒色发绿,隐隐透着股药味。以为此酒有异,故而未能入口。”卞纪辩解道。
士异叹了口气:“菖蒲酒色橙黄微翠绿,清亮透明,气味芳香,酒香酿厚,入口甜香而不腻,略带药味而不厌,酿和爽口,辣不呛喉,饮后令人神气清爽。诸位以为然否?”
“正如左国令所言!”
“……”卞纪浑身抖如筛糠。
中计了。
杯弓蛇影,音犹在耳。不料自己亦未能躲过。
“都水长还有何话可说?”说话之人,乃是蓟国妃。
“臣……无话可说。”卞纪再抬头,已涕泪横流。
摘冠在地,只见满头白发,竟未老先衰。
“想来这几年都水长,过得也不易。”蓟王太妃一声叹息。
“臣,首鼠两端,日夜煎熬。今日,终能以真面目示人。”
“你究竟是何人?”蓟王妃问道。
“臣,姓卞名纪,字元纲。王妃所问的另一个身份,乃是黄巾三十六方渠帅之:卜己。”
“卞纪、卜己。姓名各去一半。”蓟王妃言道:“都水长,劳苦功高。修堤筑渠,治理国中水患,造福万千百姓。日前又上疏千言,欲修长渠,通连国中多条河流。我已命二位国相看过,此举与国有大利。正欲上报蓟王。事到今日,如之奈何。”
“命运多舛,造化弄人。”卞纪怆然一笑:“卞纪先遇大贤良师,后遇主公矣。”
“先入为主。”蓟王妃轻轻点头:“各为其主,亦是人之常情。然国法不容私情。念你在蓟国恪尽职守,多行利国利民之事。今日,我便代蓟王做主,放你归去。山高水长,江湖路远。你且珍重。”
“臣,无言以对。”卞纪涕泪下拜。
帘后蓟王妃,从不轻易开口。然只需她开口,便无人反对。
长母之妻,一身侠义。
如何能不令刘备,敬之爱之。
待国令士异将前情娓娓道来。在座的南官官吏,这才恍然大悟,安心之余,又纷纷咬牙切齿。
太平道早有耳闻。本以为是救病治人,使人为善的正教。如今看来,也是教唆人为恶的邪教异端。
想想也是。既是治病救人。又为何装神弄鬼,假借符水。国医令华大夫早有言,符乃药汁涂抹而成,遇水散落,重变成一碗稀汤药。
仅此而已。
“启禀王太妃、王妃。国内太平道,定要连根拔起。否则祸国殃民,遗患无穷。”南港令李永,肃容起身。
“明廷所言极是。”南港属吏纷纷起身奏报。
“此事王上已有计较。”蓟王妃言道:“莫让这些跳梁小丑搅了兴致。来,我代王上敬各位。”
“敬王妃!”南港属吏纷纷举杯。
再抬头,一干反贼已被抬下,鲜血亦被抹去。除去几处被飞虻箭射穿的箭痕,漆木地板又被擦拭一新。
鼓乐再起,舞姬重归。国令取盛装蒲桃美酒的鎏金酒壶在手,打开壶盖,遍示众人。并无机关,亦无隔断。内胎圆润,工艺精良,正是寻常酒壶。
士异笑着摇头:“心怀叵测,暗藏不轨。人前人后,变换嘴脸。长此以往,心魔滋生。
害人害己。
好端端的一场国宴,险被宵小之辈无端毁去。”
南港令李永叹道:“自己包藏祸心,又岂能正视他人?”
“正如茶馆所说评话,汝南应劭《风俗通义·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杯弓蛇影也!”国令士异,一语中的。
茶馆中,时人汝南应劭之《风俗通义》,甚是风靡。可谓人尽皆知也。
南港属吏,纷纷点头。
见杯中弓影,以为是蛇在酒中,勉强喝下。即疑而生病,明白真相后,疑虑消失,沉疴顿愈。后遂用杯弓蛇影或弓影杯蛇,指因错觉而产生疑惧,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忧。
“问心无愧,神鬼避之。”国令士异,目光如炬。
殿内众人,继续畅饮。其乐融融,恢复如初。
中途的小插曲,反成了新鲜谈资。罢宴后,经由南港属吏之口,广为流传。
不出所料。那些被收监入狱的太平道徒,必遭严刑拷打。供出同党,指日可待。
又五日,恰逢大堂会。
临乡三百石以上文武百官。皆有出席。
见临近午时,王太妃、王妃,便又设宴,款待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