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同舟共渡

刘备的日常 熏香如风 2794 字 10个月前

两汉乐府兴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皇后既去,场面顿时欢腾无比。

类似酒宴,皇后时常在船上举办。除去刘备这个新人,在场宾客皆已熟络。

推杯换盏,引吭高歌。气氛热烈。

为迎合这些世家公子,纨绔子弟。皇后刚离去,雅乐立刻变成靡靡之音。端庄大气的宫廷之舞,亦随之无缝切换成妖娆妩媚的北里之舞。

见世家公子们,纷纷击掌叫好,满场鬼哭狼嚎。刘备这才醒悟。此乃何后收买人心的手段。

只是曾几何时。何后如何把堂堂辅汉大将军,蓟王刘备,归于混吃等死的纨绔膏粱之流了。

心念至此。刘备不禁自嘲一笑。来之前,忐忑不安。生怕上了贼船,被人惦记。

如今不被惦记了,反而还有些小小的失落。

人呐,果然是个复杂的动物。

都是汉室宗亲。一笔写不出二刘。关了门皆是一家人。

蓟王又如何。

敬你的酒,也不能不喝。

刘备亦是豪杰。既已登船,何不与众同乐。

来者不拒。有呼必应。连饮数杯,与这些纨绔子弟立刻亲密无比。

见蓟王亦是性情中人。纨绔子弟这便百无禁忌。袒胸露腹,勾肩搭背。相互拼酒,撩拨撩拨宫女,调戏调戏舞姬。

场面一时污秽无比。

这才是纨绔子弟们的日常啊。

酒过三巡。见时候不早,刘备起身离席。

衣衫不整,满身酒气的宾客们,歪歪倒倒,纷纷恭送不提。

小黄门提灯饮路。

沿梯下船,登临画舫。徐徐向对岸驶去。

夜风一吹,月影浮动。阵阵幽香随风而来,沁人心脾。

刘备闻香回头,只见舱内玉影朦胧,似有别人。

以为醉眼昏花。待定睛再看,果见帘后横卧一人。

“何人不请自来?”

不及多想,这便挑帘入内。

近灯一看。

刘备肝胆俱裂,顿时酒醒一半。

“臣,有罪!”

“既与蓟王同舟共渡,何不趁此良辰美景,共赴巫山云雨?”

竟是皇后!

“不急。”刘备头也不回的说道。

似漫不经心,赏水天美景。却提起十二分小心,警惕的打量着周遭环境。

一旦上了贼船,想下便难。再说,身穿隆重王服,如何能游得了水。

郭常侍不疑有他。又岂敢催促。这便垂首帖耳,耐心等候。

话说。

那日家宴。蓟王醉酒,被小黄门架上马车的传言,在宫中甚嚣尘上。

虽说传言多不可信。可众口铄金,三人成虎。众人皆言,蓟王胸罗锦绣,暗藏伟器。乃世间少有之奇男子。

却不知,此言有几分真实?

“上船。”

“喏!”浮想联翩的郭常侍,被一声轻喝惊醒。

这便暗自吞了口口水,引刘备登上画舫,向宛如水上行宫的华云号驶去。

帛兰船,亦作“帛阑船”。乃是用帛装饰栏杆的楼船。赤楼,涂朱漆而成。

富丽堂皇,美轮美奂。根本就是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宫殿。

且与多以石木瓦当建造的地上行宫不同。

这座气派华丽的水上行宫,多是木质。时下“雕楹漆铜”的高级审美,皆在这艘华云号上淋漓尽现。

不知是否因远离人群,不再受规则左右。亦或是流动的自由,激发了匠人最大想象。

处处匠心独运,远超地上行宫。

刘备乘坐的这艘华美的画舫,在华云号的映衬之下,越发显得美中不足。相形见拙。

由舷梯,登临前甲板。赴宴宾客,这便齐齐围拢上来。

见刘备身穿王服。已到嘴边的大将军,旋即改成了王上。

“拜见王上。”

“诸位免礼。”刘备亦回礼。

如前所说。称谓另一个惯例是,因地制宜,灵活变通。刘备一身王服,还呼其为大将军,自然不合时宜。

前来相迎的人群,刘备略有面熟。多是上计时宗亲诸刘队列。百官少有,三公九卿更无一人出席。

何进虽为大将军,可一年不到的时间,积攒的人望亦有限。一句话形容。皆是些位高言轻,混吃等死之辈。

陛下又何须因这些人夜不能寐。

一日未立储君,诸如三公九卿,朝中重臣,便不会轻易站队。只会暗中结好,绝不肯轻易露面。

刘备若不是得到陛下首肯。便是皇后相邀,亦可推迟不去。

事关身家性命,举族安危。不得不慎而又慎。

话虽如此。可彼此皆是汉室宗亲,血浓于水,也不好怠慢。

寒暄数句,便有人出迎,请众宾客入内。

只有主宾抵达,才会如此。主宾未至,宾客皆在甲板等候。

换句话说,皇后想请之人,便是刘备。

既来则安。金水小市月盈钱一亿。便是皇后狮子大开口,又有何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