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指幕府,“丞”指承事。
府丞,亦非刘备独创。
汉代便有“府丞”。
如少府有“丞”,称“少府丞”。协助皇帝管理少府庶务。又比如“相府”也有“丞”,一般由丞相自行任命,亦是专管庶务。至于如何分工,由丞相自己去定。
各方诸侯,有“家丞”。各地太守,亦有“郡丞”。
刘备欲避用长史而立府丞,自然考虑得当。因是幕府属官,无需上报尚书台,刘备自行任命便可。
此次远征西域,麾下出力甚伟。免夜长梦多。不等黄门令左丰回京。刘备便择吉日,大摆宴席。犒赏麾下文武。
席间觥筹交错,气氛热烈。
待酒过三巡,菜过五位。刘备这便言道:“陛下既封我为西域都护,便要当都护之责。奈何陛下已命少令传来口谕。令我‘择日返京,另有大用’。”说着,刘备环视群臣:“西域初定,百废待兴。我若远去,何人能为我分忧?”
话音刚落。徐荣、程普,这便抱拳起身:“愿为主公分忧。”
“卑下亦可为主公驻守西域。”徐晃、臧霸,接连站起。
“我等本就是西域都护一系,自当留下。”府曹段煨、张猛,亦起身。
刘备正欲开口。不料李儒与戏志才亦双双起身:“回禀主公,西域事关重大,臣等自当尽忠职守,为主公经营西域。”
李文优,戏志才,皆国士无双。两人双剑合璧,驻守西域。刘备自当后顾无忧。
心念至此,刘备这便言道:“诸君之心,备已尽知。明日必有计较。来,先满饮此杯。”
“臣等敬主公。”左右家臣齐齐举杯。
心结已了,臣主尽欢。
乘兴罢宴,入中垒,登重楼。七位小姐姐,艳似桃李,貌美如花。奈何各自显怀,不敢妄动。
抬头看廊下。大平座内,亚马逊各个灿衣烂甲,英气逼人。
思前想后,还是算了吧。万一力有不逮,未能毕其功于一役。岂非让一世英名付诸流水。
这便临窗高卧,一觉到天明。
“主簿且速速道来。”见三弟张飞急不可耐,刘备笑道。
“先前得贾主簿手书,知晓陛下欲封何进为大将军。料想,陛下又封主公为大将军,乃有制衡之意。以宗室之大将军,制衡外戚之大将军。此其二也。”
“原来如此。”刘备轻轻颔首。
戏志才亦补充道:“陛下之所以敢开,宗室立大将军之先河。乃因主公横空出世。南征北战,屡立战功。积功至此。有功岂能不封?料想百官亦无异议。于是陛下顺水推舟,以宗室制衡外戚也。”
“敢问主簿,有无其三也?”张飞又问。
“哈哈哈……”麾下文武欢笑一堂。
“其三自然有。”李儒笑答:“抛砖引玉,待价而沽也。比起辅汉大将军,主公及我等所看重者,乃是王爵。封关内侯需五百万钱。料想,王爵价必高也。”
“库中金币,分他一份便是。”张飞瓮声说道。
“三弟不可胡言。”关羽急忙制止。
刘备却笑着摆手:“无妨。”
李儒这便岔过话题:“恭喜主公,可中立幕府也!”
“恭喜主公。”文武齐声恭祝。
幕府。古称“莫府”。因军队主将的府署设在帐幕内,而得称。
幕府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
《史记集解》引如淳曰:“将军出征,行无常处,所在为治,故言‘莫府’。”又引崔浩曰:“古者出征为将帅,军还则罢,理无常处,以幕帘为府署,故曰‘莫府’。”
按此条引,则幕府初为出征将帅之中军帐,非常设机构。
至汉代,外戚多以大将军、车骑将军职辅政。均设幕府,召署名人学士,与参政事。
光武中兴后,此风更盛。邓、窦、梁、马,外戚辅政,均开幕府,以树私党,以邀名誉。
幕属虽多居武职,然军政之事,无所不预议,实开后世幕僚之始。后三公、权臣、疆吏等,亦设立幕府,招募亲信。
至汉魏以后,“开府”遂成为一品的荣衔。
大将军(幕)府有:
长史、府掾、府属、府舍人、府参军,等属官。
换句话说。幕府乃大将军私府。除幕府外,大将军亦有公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