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0 乞伏来投

刘备的日常 熏香如风 2626 字 10个月前

“麾下有几部?”

“弗斯、出连、叱卢、乞伏四部。”

“还有多少人马?”

“部中还有二万余人。”数万之众已死大半。

“我兵出金关,已有数月。为何迟迟来投?”

“大人在白檀先败三部联军,又令高车十二部屠灭大单于全家。如此血仇,岂能善罢甘休。”乞伏纥干语出平静。

“既如此,为何又来投?”

“为报血仇,我等远走西域。秃发既灭,而我种辈亦死大半。眼看灭种在即,如何还能坚持。想必,大单于在天有灵,亦不会怪罪。”乞伏纥干又平声答道。

“心中可还有怨念。”刘备忽问。

“事已至此,心中无怨。”乞伏纥干伏地叩首。

“若再复反,则灭族矣!”

“如若再反,人神共戮。弗斯、出连、叱卢、乞伏四部身死族灭。”

“来人。”刘备一声令下。

“在!”左右齐声应和。

“领弗斯、出连、叱卢、乞伏四部,即刻入城,分别安置。”

“喏!”

见主簿李儒欲言又止。刘备这便笑道:“主簿可是忧乞伏四部,阴怀祸心,居心叵测?”

“然也。”李儒这便言道:“主公明见。乞伏部一路冻毙大半,岂能不心怀怨恨。”

刘备笑答:“先前拒不投降,乃因忠于故主。所谓‘尽人事,听天命’。如今来投,乃因人事已尽,天命如此。天命不可违。生死亦无悔。此,便是草原的道义。”

“臣,受教了。”李儒笑叹行礼。

吊桥徐徐落下。城门缓缓开启。

关羽、张飞,一马当先。麾下精锐尽出。押解乞伏鲜卑入城就食。

雪花无声落下。

一切终归落幕。

被无名王称为‘遥远绿洲’的西域,也因绿洲的关系,放大了城市属性。称为‘西域城郭’或‘西域城邦’。

一旦坚壁清野。军民据城而守,作壁上观。乞伏部数万人想在绿洲之外获得足够补给,根本就是妄想。

程普率军扼守桢中城,又阻断前往域外路径。山青水绿时,尚能猎野兽,挖野菜艰难维系。今天寒地冻,再遇暴雪。藏身葱岭的乞伏部,再也撑不下去了。

两个办法。攻取一座堆满粮草的城市。或向域内最强者投降。

攻城?

无名王都没有完成的壮举,已饿到极限的乞伏部鲜卑更是有心无力。

唯有向刘备乞降。

“乞伏氏原居乞伏山,因山为部,后以部为氏也。”

“灵州保静县(甘肃银川)有乞伏山在黄河西。当西秦之北。疑乞伏氏原居乞伏山。”

刘备早有听闻。乞伏部首领乃名叫:乞伏纥干。纥干,鲜卑语意为“倚靠”。

《晋书·乞伏国仁载记》:“(纥干)年十岁,骁勇善骑射,弯弓五百斤。四部服其雄武,推为统主,号之曰乞伏可汗‘托铎莫何’。托铎者,言非神非人之称也。”

沿葱岭河到它乾城,不下两千里。路上不断有部民冻毙。乞伏部将尸体就地焚烧取暖。却并未吃掉。

一路只能不断杀马果腹。没有马匹的高车又唯有遗弃。缺少马匹,妇人亦要涉雪步行。亦多有冻毙。如此恶性循环。

待到了龟兹绿洲,它乾城下。

已冻死大半。

怀抱婴儿的鲜卑妇人,望城而哭。城上同为鲜卑余部的拓跋勇士,亦纷纷流泪。不时回望长史府。奈何长史刘备,并无将令传来。虽心生不忍,然无令岂能擅开城门。那可是杀身灭族之大罪!

又过三日。数十名望城而哭的鲜卑妇人连同怀中婴儿皆冻毙。结了层厚厚的坚冰,宛如一座座静默的雕塑。

城头守军,心中骇然。

各个目不斜视,再不敢频频回望。如今各为其主,城下乃生死大敌。岂能为敌软了心肠!设身处地。若我等此刻在城下,乞伏据城内。又可会轻易放我等入城。

焉知无诈!

凛风呼啸一整天,眼看寒夜将至。

它乾城长张猛,这才登临瓮城。居高喝问:“城下何人!”

须臾,便有一人从马车营中走出。跪伏在一排冻毙的鲜卑妇人身前。悲声答道:“乞伏部鲜卑,走投无路。特来投靠大单于。”

张猛呵斥道:“此地只有汉,辅汉将军,西域长史,临乡侯。何来鲜卑大单于!”

“……乞伏部走投无路。特来投靠汉,辅汉将军,西域长史,临乡侯帐下。”来人这便改口。

张猛再喝问:“你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