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9 顶级名产

刘备的日常 熏香如风 2635 字 10个月前

乌孙王使,痴痴问道:“且不知……造一座如此瑰丽的通邑大都,作价几何?”

刘备欣然一笑:“作价十亿。”

乌孙王使叹了口气:“如此巨钱,鄙国实难支取。”

刘备又笑:“以物易物亦可矣。奴隶、良马,皆可以市价折成五铢钱。”

西极马一匹可卖十万,乃至百万。十亿钱,不过换良马万匹。若再算上奴隶。这笔巨资,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临乡侯善筑城,天下闻名。

换句话说。

一座功能完备,远超当下的城市,才是临乡最顶级的名产。

也是最大的奢侈品。

“可否将此物,交给下官带回?”乌孙王使指着模具言道。

“可也。”刘备和煦一笑。

因为绿洲的关系,西域乃是城邦制。比起行国乌孙的赤谷城。西域各国,才是刘备最大的潜在顾客。

刘备大肆改造它乾城,又先把西域使馆改造完毕。其中用意,不言而喻。

时下筑城,材料多数不要钱。最贵的便是人工。以督造规模最大的临乡城计,花费不过亿钱。可想而知,刘备开价十亿修造赤谷新城,有多赚钱。

最关键,城市若交给刘备督造。一切设施便尽在掌握。在下水管网中,暗藏几条密道,亦是举手之劳。

用不用得着,两说。

万一乌孙有变,刘备携大军攻城。能有几条密道,岂非更多胜算。

且看乌孙王如何着想。

等乌孙王使来年开春返回赤谷城,一切便自有分晓。

不急。

君侯翩翩年少,等得起。

忽来几场暴雪,岁末将至。

莎车王遣使来报。

有大队牧民,衣衫褴褛,正沿葱岭河,向它乾城而来。

或是乞伏鲜卑。

乌孙国使呈上的乃是一条崩断的革带。

难怪见他面熟。此人正是击鞠赛时,那个纵马飞跃曹孟德头顶,又用鞠杖去勾刘备手臂,因而坠马的游击手。

幸得刘备伸手抓住腰间革带。虽断裂,缓冲之力却也救了他性命。

“正是下官。”乌孙王使,这便行礼:“多谢长史出手相救。”

“举手之劳。”刘备微笑回礼:“不知王使痊愈否?”

“早已无碍。”

寒暄数句。刘备这便问道:“不知王使此来,所为何事?”

“乃为通商而来。”乌孙王使这便言道:“听闻长史驱逐胡虏,平定西域,复通商道。这便星夜赶来相见。不知,能否在赤谷城,亦建学馆赀库?”

“可也。”刘备欣然点头。先表姿态,再谈买卖。乌孙王使好手段。

“我国亦多奴隶。可否如贵霜一同贩来?”王使又问。

“贵国亦多奴隶?”刘备反问。

“然也。”乌孙王使这便将乌孙国的奴隶来源,细细道来。

奴隶的最大来源,自然是对外战争。

乌孙崛起的过程中,先后击败了大月氏人、塞种人,及北匈奴。故此三人种,乃是国中最大的奴隶来源。

奴生子,亦是奴隶。辈辈相传,奴隶数量颇为可观。据说,此时已不下数十万。

大月氏(dàrouzhi)人,属于欧罗巴人种,源起于东欧平原古印欧人大迁徙的一支。

塞种人简称塞人,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

“乌孙于西域诸戎,其形最异,今之胡人青眼赤须状类弥猴者,本其种也”。

按此说法,乌孙人也应为赤发碧眼(青眼赤须)、浅色素之欧罗巴人种。

刘备笑道:“月氏、塞人,尽管贩来。”北匈奴与大汉有血仇,就算了吧。

乌孙王使大喜:“长使所需多少?”

“先来一万户。”刘备笑道:“可仿效贵霜,一户十人,每人十二铢金。”

“多谢长史。”乌孙王使这便伏地行大礼。须知贵霜据此五千里,而乌孙不到两千里。沿途花销,自比贵霜少了一多半。

“速速请起。”刘备伸手虚扶。

比起奴隶。刘备更喜乌孙西极马。这便问道:“不知贵国‘西极马’,能否一同贩来?”

“有何不可!”乌孙王使喜上眉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