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 攻略河西

刘备的日常 熏香如风 2284 字 10个月前

待到三国时。西平麴氏接连起兵反曹,麴演、麴光、麴英等人,皆是史上留名的人物。

话说。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坐实“汉贼”。为匡扶汉室,各地皆有豪雄揭竿而起。西平麴演与张掖张进、酒泉黄华等人,相约举兵。虽兵败被杀,但此次麴氏叛魏,却使得整个河西为之震动。麴演之后,又有麴光、麴英等麴氏豪雄,相继起兵反曹。

却皆被曹魏政权血腥镇压。

为防麴氏再叛。魏明帝时,责令西平麴氏迁往金城。原因是金城较近,易于管控。

迁到金城后,麴氏又经几十年卧薪尝胆。与金城游氏并列为西州豪族。时在金城郡流传着一首童谣:“麴与游,牛羊不数头。南开朱门,北望青楼。”

唐记载:“公式居西平,十一代孙嘉,仕沮渠氏。”麴式的第十一代孙麴嘉,曾在北凉为官。北魏灭北凉后,麴嘉追随沮渠无讳穿越沙漠,占领西域鄯善、高昌之地。后来沮渠无讳病逝,麴嘉遂被国人拥立为高昌王。从此,“麴氏传国九世”,统治高昌国达百三十四年之久。

所以,站在刘备的立场上说。西平麴氏,可谓满门忠良。

与他三观相合,自当重用。

丝绸价高而轻飘。轻车一日可行三百里。商队不日便抵达河西走廊入口。

河西走廊,夹在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脉之间。狭长且直,形如走廊,因地处大河之西,称“河西走廊”。

走廊自东南往西北,依次经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一直延伸到玉门关附近。长两千余里,宽数里至数百里不等。

车队稍作补给,再从金城出发。越洪池岭后一马平川,正式进入河西走廊。

与此同时。一路长途跋涉的数十骑,亦抵达目的地。

“戏掾史,此处便是奢延古城。”

敦煌郡,治敦煌县。属凉州刺史部。上古时称“瓜州”。据所载,本是“允姓之戎”领地。亦载|:“敦煌古瓜州也,州之贡物地出好瓜”。

敦煌,为盛大之意,秦末汉初时,为大月氏居地。后月氏为匈奴所逐,敦煌一带遂成为浑邪王领地。武帝元狞二年,匈奴战败远遁。自此,大汉在河西置武威、酒泉二郡,并以玉门、阳关为隘,修筑长城。十年后,元鼎六年,分置张掖郡和敦煌郡,与武威郡和酒泉郡并称“河西四郡”。内迁居民屯田戍守,渐渐有了人气。

后有班定远终其一生,经营西域。暮年思乡,上疏乞归。曾言道:“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敦煌最初只是一边陲小郡。

领敦煌、冥安、效谷、渊泉、广至、龙勒,六县。其东以冥水与酒泉郡为界。今汉时,改渊泉县为拼泉县。因是丝绸之路的通关要地,人员往来频繁,因而两汉时皆发展很快。对外商贸十分繁荣。

自武帝“列四郡”、“据两关”后。敦煌始为中原通往西域的军事、商贸、文化重镇及交通咽喉。中原商旅从洛阳、长安等通都大邑出发,一路西进。在敦煌分道南北两路:或出阳关,走昆仑山北麓。或出玉门,走天山南麓。后经西域,最远延伸至今西亚、欧洲和北非地区。

于是。玉门关与阳关,一北一南。为通往西域的两座必经雄关。南北两条通关路线,合称为“南北丝绸之路”。

敦煌,遂成为来往商队,人畜歇脚和商品货物的中转站。

既是中转站,将丝绸转卖西域豪商,自当合情合理。

此乃众人深信富商所言的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便是那些亲眼所见的贵霜金币。

历代贵霜王皆喜欢将自己的头像印在金币上。制作精美,过目难忘。但中原并不流通。且非与西域豪商的大宗贸易,不可见。毕竟,西域亦有与五铢钱对等的银币和铜币。除了大宗贸易,无需用金币结算。而丝路上,最大宗的贸易,便是丝绸。

再加上临乡侯声名在外。最近东羌确是安分不少。于是趋利避害,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何全是丝绸。很简单啊。不贩丝绸,如何能称为丝绸之路?

开玩笑。之所以全是丝绸。有多方面的考量。

首先,丝绸价值高。时下布帛等同于货币。且从物流成本上说,丝绸要远低于其他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