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百害不侵

刘备的日常 熏香如风 2622 字 10个月前

知刘备不日便将远行。百官纷纷提前宴请。刘备忙于西进诸事,分身乏术。这便让两位主簿,代为赴宴。

殖货里四时流香。两位主簿皆高才。出入府门,自有气度。久而久之,便被左邻右里合称为‘流香主簿’。

刘备闻此雅号,久久不语。

话说。人之际遇,果然千差万别。二人若不认主刘备,待投靠董卓,荼毒天下。毒士之名,怕是一辈子也洗不掉了。

这日清晨,天未亮府门被咚咚敲响。

阙上绣衣吏居高喝问。

答曰,渊泉张猛,受父命前来拜见君侯。

史涣来报。刘备这便起身,梳洗更衣后,书房相见。

见此人年纪轻轻,却颇为英武。身后数名老卒,皆百战精兵。刘备甚喜。

细细询问方知,此人名张猛,字叔威,敦煌渊泉人。乃度辽将军张奂三子。自幼弓马娴熟,熟读兵法。允文允武,颇有将才。这便拜为西域长史府兵曹史一职。询问凉州诸情。

白身来投,便登高位。张猛焉能不喜。这便忠心辅佐,不起二心。将凉州诸情细细道来。又密报刘备,所携老卒,皆曾随其父久经沙场。人脉甚广。凉州边郡守军,皆有同袍。进出边关,调兵遣将,自当全力以赴,亦颇多便利。

刘备欣然点头。

能得凉州三明之一的度辽将军张奂鼎力相助。此去凉州,必定事半而功倍。

恩师此策,着实高妙。

见三百六十人还有空余。

贾诩又道:“诩亦向主公保举一人。”

“何人?”

“此人与我同乡。且与段太尉甚有渊源。在三辅之地颇有人望,或可一用。数日前已去信,不日便到。主公可当面一观。”

“如此,甚好。”刘备大喜过望。

却不知贾诩所举,又是何人?

大汉皇帝诏曰:

“以辅汉将军临乡侯(刘)备,为西域将兵长史。假鼓吹幢麾,领麾下人马,择日启程,疏通西域。”

翌日一大早。黄门令左丰便来宣诏。

“臣,刘备,领诏。”刘备奉诏起身。

黄门令左丰这便叹息道:“昨日堂议,奴婢胆颤心惊,心惊胆颤。昨晚更是辗转反侧,一夜未眠。今日见君侯举止有度,自有风仪,便知无忧矣。”

刘备笑答:“备已有万全之策。让少令受惊了。”

“无妨,无妨。不瞒君侯,后半夜,奴婢却也想通了。”左丰一脸庆幸:“奴婢与君侯荣辱与共。陪君侯同生共死便是。”

“少令且放宽心。”刘备宽慰道:“今时今日,又何至于此?”

左丰终于放心。这便伏地行礼,自回宫复命不提。

‘西域将兵长史’便是西域长史。

‘鼓吹’军乐。“横吹,胡乐也。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长安,唯得《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因之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后汉以给边将,万人将军得之。”

‘幢麾’旌旗仪仗,上饰鸟羽。

此二物,皆是将兵万人之上将,所用仪仗。故用“假”,即特准借用之意。

陛下这份诏书,写的甚是宽泛。并未规定日期。让刘备自行‘择日’。当然也不可拖太久。正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厉兵秣马。一个月内出发,应该没问题。

送走黄门令左丰。在书房彻夜通读,一宿未眠的李儒,躬身问道:“主公昨日言‘借’。是否行‘驱虎吞狼,以夷制夷’之策也?”

“然也!”刘备大喜。

仅凭一个‘借’字,未曾参与整个前期谋划的李儒,便能窥破刘备的通盘设计。果然大才!

贾诩亦拜服:“今日方信主公灵秀天成,慧眼识人也!每有所出,必有所中。一亿钱换回李文优,何其便宜!”

刘备笑执二人之手:“吾得文和,文优,何愁大事不定呼!”

主臣三人,相视而笑。其乐融融。

洛阳虽广,风传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