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这便点头:“如此,摆阵!”
见我方突然变换阵型,恩师欣然点头:“善。”
“此是何阵?”崔太尉问道。
刘御史答道:“大将位于阵后,周围囤以重兵,左右张开如双翅,乃攻守兼备鹤翼阵。”
被偷袭得手,百官多有不服。便有人问道:“连胜三局,士气正盛。胡人侥幸扳回一局,正当奋起直追,为何示弱?”
恩师答道:“若想锋芒毕露,势必养精蓄锐。虽连胜三局,奈何马力不继。摆下攻守兼备之鹤翼,便是为了蓄养马力。”
司空张济亦点头道:“击鞠十局决胜,只需胜五局便可立于不败,六局则小胜,七局中胜,八局大胜,九局全胜,十局完胜。在老夫看来,能胜五局足以。”
司徒杨赐却摇头:“司空中庸之言不可取。西域诸国皆为汉藩。若不能胜,如何彰显我大汉天威。如今西域局势日渐糜烂。所谓乱世用重典。此时若不示强,必被胡人所轻。于国不利。”
百官纷纷点头。
这便有亲随小黄门将百官言语,上报黄门令左丰。左丰又逐一禀明陛下。
陛下亦点头道:“力争全胜。”
场中小黄门悄悄抹了把汗,这便将鞠球稳稳摆在击球点。
鸣镝五响。
杨奉轻轻抖绳。胯下骏马不疾不徐,稳稳起步。
对面胡骑双眼微眯,驱马上前。何须去抢。大力挥杆,将鞠球击向己方。
当中一胡骑,举杖将球截落马前。
见对面人马皆寂静无声。这便传语众骑,驱马冲上。
“缓进,保持阵型。”居于主位的袁绍,这便喊道。
待胡骑逼近,袁绍又道:“两翼包抄!”
鹤翼阵两侧菟园四骑,纷纷驱马,上前拦截。
居中的袁绍、袁术、曹操三人同时纵马逼上。
位于燕尾的刘备三人,亦均匀散开。
七骑保持马距,双翼迅速张开。抄向胡骑。各骑却并不指向某个人,而是封住了全部的出球线路。
类似后世的区域防守。
鞠球在胡骑间,来回传递。想要引开防守,趁机撕破防线。奈何对方不为所动,两翼齐飞,正不断逼近。
马上诸人,皆盯住各自左右两侧胡骑,准备拦截。
人马交错,鞠球猛然滚入眼帘。
曹操想也不想,探身横扫!
众人皆笑。唯独恩师面色严肃。
崔太尉这便问道:“子干因何不乐?”
恩师轻声道:“情况似乎不利。有道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连赢三局,疲态已露。反观西域人马,却始终如一。”
恩师文武双全,言出必有所依。
杨奉连冲三次。胯下战马鼻息如练,疲惫已显。
须知,全速冲刺,最耗马力。杨奉为抢开局,不惜马力。而对面胡骑却不疾不徐,平稳如一。
如今三局刚过,马已疲惫。
最关键是。骏马只有一匹,不可中途更换。以杨奉如今状况,怕是撑不到十局。
事实上。袁绍等人一开始所制定的战术,便是速战速决。能连赢六场,又何须打满十局。
“如何?”袁绍这便赶来相问。
杨奉轻轻点头:“尚可。”
“好,再来。”袁绍挥杖示意重新组阵。
双方摆好阵势。
杨奉驱马走到边线,与另一端的胡骑遥遥相对。
待小黄门摆球撤离。鸣镝四响。
杨奉咬牙打马。
骏马嘶鸣,奋力迈开四蹄。然而速度却比先前掉了一个档次。
对面胡骑稳稳加速。两人几乎并驾齐驱,同时挥杆。
人马交错。杨奉猛抬头,鞠球直飞对方半场。
袁绍心中一凛:“防守!”
胡骑得球。一字排开,同时向前。
见鞠球落在左侧一骑,袁绍这便冲去拦截。抢在袁绍出手前,胡骑轻轻一拨。鞠球横滚,直落在右侧骑手杖下。
袁术亦扑上。
鞠球却在一字排开的胡骑间来回传递。追之不及。
转眼已过半场。
胡骑抬眼扫过。见刘备三人各挡在三面战鼓前,封住角度。一声呼喝,长蛇阵四散而开。想借场地宽度优势,扩大击球线路和散布更多的击球点。刘备不过三人,能守住正前,却守不住两边。能守住面前,又守不住背面。
拦截失败。袁绍等人纷纷调转马头。
转向,往往是胜负的关键。
突骑直线推进,我方迎头阻拦。一旦拦截失败,必掉追赶。马匹从减速、过弯、掉头、再加速,已落后数个身位。
胡骑却一直未停,均匀加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