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着急开张,乃因财政捉襟见肘。春暖花开,万物萌生。姻婚嫁娶,喜生贵子。实在是举不胜举。竟有三公年过半百,垂垂将死还要娶妻?!
能蠢动一下,算您老赢。这礼金,我出便是。
皆知临乡侯豪爽利落,一掷千金。如此财神下凡一般的人物,如何能少了份喜帖?
于是乎……
刘备要参加的喜宴,竟从春深夏初直排到秋末冬寒!
参考给两位太后和何皇后的礼单,从三公始,如此逐次降等。合算下来,亦是一笔巨款!
不去,伤情。去吧,伤财。
如之奈何。
做一个视金钱如粪土,仁义值千金的豪杰,容易么我。
下朝后,陛下临轩高望。见群臣三三两两,出宫门,上车驾,皆奔上东门而去。不禁问道:“阿父,今日有何喜事?”
张让略作思量,这便言道:“今日临乡侯金水潭小市开张,群臣皆去恭贺。”
“哦?”陛下一愣:“为何百官皆知,独朕不知?”
“陛下明鉴。”张让谄笑道:“临乡侯并未通知,百官之所以自行前往,乃因……”
“说来。”
“乃因,先前府中有事,皆向临乡侯府投过喜帖。正所谓礼尚往来。如今临乡侯喜事临门,焉能不去?”张让躬身笑答。
“呵呵……”陛下笑着点头:“百官必是冲昨日抵港的那一万石临乡名产而去。”
“正是,正是。皆知临乡侯富甲一方,为人又豪爽利落。虽拜卢尚书为师,却并不与党人沆瀣一气。整日飞鹰走犬,击鞠饮宴。身边皆是游侠,公子。或如袁绍、袁术之流。故而,临乡侯的金碗,端着最不烫手。”
“有理。”陛下一声长叹:“翠玉琼浆,琉璃香露,皆已风靡宫闱。百官亦有家眷,如何能免俗?”
张让瞥了眼陛下,知其心意,这便说道:“何止是百官,便是老奴,亦想去沾沾临乡侯的贵气……”
陛下哈哈一笑:“你这嬖奴。倚老卖老。朕之钱货,比临乡侯如何?”
“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岂是临乡侯可比?”张让等的便是此句,心中早就打好腹稿。
“如此,从邸库中再取一亿钱,存入你家便是。”陛下大袖一挥。
“老奴,叩谢天恩!”张让狂喜跪地。
汉末五千万之众。到三家归晋时,不过剩下寥寥数百万口。
吃饭的人,少了。
待休养生息,子嗣繁衍。人口众多乃至僧多粥少时,便再血洗,杀人减口。
纵观整个封建时代,便会发现一个简单至极的现象。每有朝代新创时,皆人少而国狭。待人口增多,国土亦开始扩张。兼并来的土地,便是为了养活不断增多的人口。然而在封建体制下,随财富积累,自然会产生分配不均。大量财富向少数人群聚集。大量底层人口赤贫如洗。于是饥民揭竿而反。均田分产,杀人夺食。只求一口饱饭。
暴乱过后。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田地荒芜,人口凋零。先前被少数人囤积的大片良田,皆成无主荒地。‘明主’再行屯田养民,将先前尽毁于暴乱中的村落、良田,再次修复、开垦。如此反复。
此不是救世。根本就是封建时代的‘休克疗法’。
如何解决?
很简单。让生产力与不断膨胀的生产关系,时刻匹配。
具体办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刘备的临乡,便是他的试验田。
如能成功,便推广全国。然,位卑言轻。单凭今时今日的他,是无法做到的。如何才能身居高位?
唯有将原本根深蒂固的利益链条,上层建筑,悉数打破。
此便是恩师、四位大儒、乃至主簿贾诩口中的‘待天下有变’。
刘备要如何做?
‘静观其变’。
身边所有人,甚至刘备自己都知道,这是他唯一也是最佳的选择。奈何心有猛虎,恶极噬人。面对即将到来的历史巨变,那种深深的无力挫败,时刻炙烤着他的内心。
若无来自母亲,妻子、义弟、挚友的情感维系。刘备绝不是今日之人畜无害,温润如玉的刘备。
曹操说,论天下英雄,唯使君操耳。
此句不见史料。然而作为一个靠谱的说书人,必然是发现了两人之间的共同点。
用后世的话说,两人是同一枚硬币上的正反两面。
本质别无不同。
言归正传。
胡姬酒肆,后楼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