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账不均,销赃不慎。
钱不露白。将贼赃拿出去花销,自然容易败露。
分账不均,乃至团伙内斗,混乱死伤也容易走漏消息。
其实在刘备看来。掩埋消息,静观其变,才是上上之策。却不知为何袁绍,尤其是曹操,如此急迫。
难道只因少时情怀作祟?
袁绍等人虽是性情中人,却也没有清白到如此程度。
正如大长秋兼尚书令曹节,深藏不露,让人捉摸不透。刘备觉得,曹孟德心中亦有一个与梁冀金山相关的秘密。相比较金山的下落,刘备更想知道曹孟德心中的执念,究竟来自哪里。
“君侯。”正暗自出神,忽听身前有人问候。
抬头一看。正从长袖后缓缓仰面的,正是多日未见的东观博士李儒。
“原来是李博士。多日未见,可一切安好?”
“有劳君侯挂念。儒一切如旧,别无不同。”李儒躬身答道。
“快请坐。”刘备起身相迎。
“谢座。”李儒行礼后,脱鞋入座。
和刘备改良的雅座不同。
此时的坐榻,两人对坐。中间并无案几相隔。
榻后竖屏,榻前置案。案上放漆盘、耳杯、酒勺等物。案前置一漆樽。若在家中,便有七位小姐姐玉手持勺,从樽内舀酒添杯,殷勤服侍。而在胡姬酒肆。只能自斟自饮,或由下位者代劳。
比如此时便是李儒执勺,为刘备添酒。
金市在洛阳城内。位于雍门和上西门之间,紧邻城墙的一大片区域。
洛阳金市,并非只买黄金制品。‘金’字,乃是形容市场之繁荣,日进斗金。刘备进出内城,多是在城东活动。城西只去过陛下卖官的西园。还是从城北夏门入。夏门前有万寿亭。陛下抵京时,窦太后一行便是在此接驾。
此次车驾仍由上东门入城。南下开阳门大街,再折向中东门大街,一路西行,下穿南北二宫上架覆道,抵达洛阳金市。
从光武帝车驾入城,到窦太后万寿亭前迎新帝。洛阳城作为今汉都邑,随天下权贵皆上洛,两百年来城市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大。
城内城外,民众的生产生活亦不断丰富细化。于是洛阳城在营造之初,便是按功能分区,加以管理。内城中轴以宫殿区为主。围绕三公府、太仓、府库、商业区、权贵府邸等,细致划分。南北宫城,自当是政治中心。
而以‘市’为主要架构,结合手工业作坊和居民闾里的商业区。则构成了洛阳城当之无愧的经济中心。
金市首当其冲。日进斗金都不足以形容金市每天的交易流水,以及所创造的商业价值。
如何来理解‘市’。
在刘备看来。市,首先是一个开放的封闭空间。市有市门。市中还有市楼。每天擂鼓开市,鸣金闭市。市内有一条条纵横的商街。商街两侧,排建商肆。商肆外还可搭设临时摊位,供小贩叫卖。
商肆乃是一座院落。且多为一进院落。前楼,左、右附楼,后楼,以垣墙相连。重楼多为三层,设前后平座。前楼用于经营,后楼用于住宿,两侧附楼,乃是仆人、佣工、亦或是手工作坊,原料仓库不一而足。
此乃市中豪商的布局。
中等商家,类似后世大杂院。院中东南西北四楼,四家各据一栋。院门、垣墙皆拆除。左右道路‘井’字交叉,可通行南北。以前的院落随即成为开放的小广场。广场四家商肆亦各占一块,搭建成临时摊铺。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四楼能各占一栋,算是中上等。每楼左右各占一半,或四六、三七、二八开,又或分给三、四、五家,诸如此类,便是中下等。无论中上,还是中下,皆称商家。
还有一种,无固定商肆。门面多为租赁,且并无家传手艺,多游走各地,贱卖贵卖。此种称游商。可以简单的理解成‘游走的商人’。《管子·七臣七主》:“时有春秋,故谷有贵贱,而上不调淫,故游商得以什伯其本也。”
游商之外,还有小贩。便是走街串巷,或是逢集出摊的流动小商贩。
豪商、商家、游商、小贩。还有百工居肆,合力构成了‘市’。
而洛阳金市与一般的市,最大的不同便在于:此乃大汉国际贸易中心。
市中豪商,一多半来自异国番邦。所售皆是世界各地名产。甚至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物种。大象、犀牛、骆驼……操持着各国口音的汉话,夹杂着急促的卷舌音,汇聚成轰鸣的声浪。将来自世界各地的名产所释放的混合香气,一股脑的迎面砸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