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急忙推辞:“此乃皇后御用之物,臣妻如何能用。”
“无妨。既是我所赐,但用无妨。”
“这……”刘备心生感动,这便伏地行礼:“臣,叩谢。”
风起帘动。何后不禁轻咳出声。
郭常侍示意小黄门取来汤药。交由宫女捧入,皇后服下,这才止咳。
“近水风寒。景色虽美,却不宜久留。皇后善保凤体,臣不敢多扰。”刘备这便告退。
“也罢。郭常侍,替我送君侯。”何后柔声道。
“遵命。”郭常侍躬身领命。
“臣,告退。”刘备捧起托盘,躬身后退,转身出门。
太后、皇后,皆凤体微恙。这禁中,实在是高处不胜寒。
沿阶而下。
前面引路的郭常侍忽转身回望,泪洒当场。又以袖掩面,神情甚是凄苦。
刘备这便问道:“老大人因何落泪?”
郭常侍趋步前行,低声言道:“听闻太后赞君侯乃是长情之人。老奴不知怎的,却想起了皇后。徒生感慨,让君侯见笑了。”
“皇后有何忧虑?”刘备问道。
“宫中王美人临盆在即。陛下已许诺,若诞下麟儿,便立为太子。”郭常侍这便说出皇后隐忧。
原来如此。
刘备叹了口气。历史是如此的雷同。
偷看刘备一眼,郭常侍言道:“听闻此言,皇后这才忧闷生疾。”
见刘备不搭理。郭常侍又道:“陛下冷落皇后已久。如今专宠王美人。一旦……皇后恐如宋皇后故事。”
宋皇后正因被陛下身边近臣、宠妃谗言诬陷。而累及全家。
帝王家事,刘备又如何能管?
再说,何后得势,势必鸠杀王美人!
故而无论郭常侍如何言语试探,刘备一路皆闭口不言。
白天往来菟园,习练击鞠。回府后,亦挑灯夜练。
三日匆匆而过。
今日要入宫觐见何后。一大早,七色婢便服侍刘备洗漱梳理,换穿朝服。御赐车驾刚入上东门,便有郭常侍亲随小黄门,守候传话。言道,临乡侯无需入宫,且转去濯龙园。
皇后这几日一直在濯龙园游玩。
濯龙园,为皇家禁苑。位于洛阳城西北隅,近北宫。今汉初时,为皇后养蚕娱乐之处,内建织室。张衡《东京赋》:“濯龙芳林,九谷八溪;芙蓉复水,秋兰被涯;渚戏跃鱼,渊伏游龟。”
桓帝时扩建,引谷水入园池,开溪流,造瀑布,架桥梁,并埋建繁密的地下管网,供园中下水之用。园林景色益臻幽美。“濯龙望如海,河桥渡似雷”。足见此园以水景取胜。桓帝经常在此吹笙,举办吹奏会。
此园亦有典故。
《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
“车水马龙”,便从中简化而来。
小黄门引路,车驾转往濯龙园。
入园下车。郭常侍已赶来相迎。
“老奴拜见君侯。”跪地行大礼。
“老大人快快请起。”刘备上前搀扶。
“君侯且随老奴来。”郭常侍躬身引路。
见中常侍一路引向水边,刘备这便问道:“皇后何在?”
“皇后在对岸濯龙桥上。”中常侍答道。
刘备举目眺望,果见南岸有一座长廊,飞架在碧波之上。宛如游龙出水,蔚为壮观。
再看周围滨水楼阁,水天一色。绿树掩映,繁花盛锦。果然是人间仙境。北岸有一条曲廊直通南岸龙桥。跨水穿行时,刘备不禁感叹:“若有一舫,泛舟湖上。坐看碧波如镜,鸳鸟成群。岂非妙哉。”
郭常侍这便赔笑道:“君侯说的是。奈何陛下惧水。少时喜登高楼,如今连楼阁亦不上啦。”
“哦?”刘备这便点头:“有道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陛下善保龙体,也是人之常情。”
郭常侍一声长叹,再无言语。
圣心难料,时阴时晴。
龙桥上起重楼。居高远望,满园春色,尽收眼底。
刘备抬头看时,忽觉楼上有人窥视。细细去寻,却又不见人影。
这便收拾心情,随郭常侍,拾阶而上。抵达临渊阁外。
郭常侍请刘备稍待,自入阁通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