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博古通今之略,下有经天纬地之大才者。最忌怀才不遇。
若心胸稍狭,少则郁郁而终,多则性情大变。贾诩之所以被后世称为毒士,乃因其虽眼光深远,谋略超群,堪称算无遗策。但所献之计却往往损人利己,只求结果,枉顾百姓死活。
若不是路遇刘备,贾诩的经历大致不会改变。察孝廉为郎,因病辞官,西行返乡,抵达汧地,路遇氐人叛乱,同行数十人皆被抓获。贾诩诈说:“我乃是段公(段颎)外孙,尔等切勿加害,家中定会重金来赎。”段太尉畏罪自杀之事,氐人尚未得知。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虎威犹在。叛氐果不敢加害,还与他盟誓后一路送回,通行人等却尽皆遇害。
为何只救自己,不救同行。
又如献计李傕、郭汜,沿途收敛士兵,攻打长安。一手促成李郭之乱后,李傕等以贾诩之功欲封其为侯。贾诩却坚迟不受:“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傕等亲而惮之。
被人忌惮的滋味,想必也一定很不好受。
究其原因,便如刘备所言,庸主强驱良臣也!
既依赖贾诩的智谋能力,为自己服务。却又深深忌惮他的才能。于是用之惮之,防之害之。正是一众庸主所为。
贾诩所敬者,前有平羌乱之段颎。近有灭鲜卑之刘备。
马市偶遇。贾诩出言试探,刘备当面呵斥。
这便伏地认主。
想过刘备会重用,不料却如此重用。
得遇明主,何其幸也!
明主者,必有先见之明也。
被“察孝廉为郎”。乃是指孝廉举至朝廷后,按制并不立即授以实职,而是入郎署为郎官,承担宫廷宿卫,目的是使之‘观大臣之能’(等同于实习),熟悉朝廷行政事务。后经选拔,根据品第结果被任命不同的职位。如地方的县令、长、相,或朝廷的有关官职。
一般情况下,举孝廉者,皆能被授与大小不一的官职。
贾诩已被举荐为郎官,入仕在望。却称病辞官,黯然返乡。想必对日非的朝政,已心灰意冷。
又或者觉察到大难临头,辞官辟祸亦说不定。
无论如何,此时遇见刘备。兴许。明以照奸,待人以宽的刘备,能解贾诩之毒。亦说不定。
如刘三墩所言:且走着看?
菟,虎之别称也。
赤菟,便是指赤色老虎。
赤菟马如雷贯耳。却不知竟出自此人之口。刘备见此人面容清秀,身高七尺有余。颏下三缕轻须,目光炯炯,面含笑意,甚是儒雅。
却面生得很。
不等刘备问其名,此人又道:“此马性烈,非英雄不可乘骑。常人若要强骑,可去势。”
去势,便是指骟马。
时下常会将战马去势。去势过的骟马,个性较为稳定、安静,也不会因发情而影响作战。游牧胡族为管制马匹总数,亦会将除少数种马以外的牡马全部去势。速度赛马也常会去势。
好好的赤菟,还未留下后代便要割掉?
智者不为。愚者亦不为!
刘备这便笑问:“足下何许人也?”
那人笑道:“在下乃一边郡小吏。因疾辞官。欲寻觅西行商队,助我返乡。”
“足下又是何方人士?”刘备再问。
“凉州姑臧。”
姑臧原名盖臧,为匈奴所筑,城呈龙形,故又名“卧龙城”。西汉建姑臧县,隶武威郡,先为武威郡治,后改雍州州治。今汉因之。由于汉、羌、匈奴民多杂居,又地处中西交通要道,乃是数一数二的河西富邑。
刘备听他一口凉州官话,这才相问。果然如此。
这便答道:“此马雄壮矫健,自当配以英雄。只为下配庸人,便要将千里马去势。庸人不求上进,能与千里马匹配。反要毁千里马为驽马,与之下配。天下事若皆如此,众人碌碌无为,不求上进。岂非本末倒置?足下之言,与国无益。”
进言之人不愧反喜,这便长揖及地:“诩,终遇明主也!”
刘备急忙回礼:“备一时失言。请足下见谅。”
“君侯何错之有?乃在下以诓言诈语试探君侯在先,错在贾诩。”
“……”一段话听的刘备遍体生寒。
姑臧贾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