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1 以一济全

刘备的日常 熏香如风 2357 字 10个月前

家丞、家令,不敢想。门大夫、舍人、庶子、洗马、行人……皆秩六百石啊!

各城令、长,若能再为侯府官。可比领食二千石的高官!

便有郦城令郭芝上书询问,如何才能领食双俸。

刘备还没想好如何作答。楼桑令乐隐亦上书同问。

刘备非但不恼,反而满心欢喜。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一句话,食多少俸,便担多少事。明君行高薪养廉。正待其时。

心有所想,这便下笔批复:“恩泽广被,惠济无远。”

学坛士子纷纷求问恩师。

大儒陈寔笑道:“‘广被’,出自张衡《东京赋》‘惠风广被,泽洎幽荒’,释义为‘遍及’。‘无远’,出自《尚书·大禹谟》‘惟德动天,无远弗届’,释义为‘无论远近’。君侯之意,乃是让各城令长,不仅要治理好本城,亦能兼顾临乡各地。”

众人领悟,亦纷纷拜服。

君侯所开食俸,皆有规则可循。

四位学坛祭酒,亦食双俸。正因传道、授业、解惑,教化万民,超出了地域的限制,惠及整个临乡。正是“恩泽广被,惠济无远”。

同理,楼桑医学馆治病救人,活人无数,亦超出了地域所限,惠及全境。也符合“恩泽广被,惠济无远”。

华大夫当食双俸。

如此说来,城仓长、南港长、市长、置长、治水官,皆能兼顾全境,为何不算?

学子又齐来问。

蔡邕笑答:“以一地济全境也!”

思前想后,饶是四位大儒亦纷纷点头。以一地济全境,便是从财政上说,精简官吏亦能节省许多支出。如此高效,领高俸亦是应当。

饶是两位家丞,亦微微变色。君侯何等英雄,竟向贱者下拜。

身上却不敢怠慢,随刘备同拜。

华佗如何敢受。急忙避过。

刘备侧身恭迎。华佗推辞不过,这便微微领先半步下船。又被刘备送上马车。

一路抵达伴宫,路上行人指指点点,纷纷避让。华佗下车时才得见,驾车之人竟是临乡侯本人。

“山野草民如何受得……”华佗流泪下拜。

刘备急忙扶起:“公,救死扶伤,大爱无疆。备当以国士待之。”

华佗以袖拭泪。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又迎入正殿。宾主落座。刘备这便将心中所想和盘托出。

静静的听刘备说完,华佗这才开口相问:“敢问君侯,对草民如此礼待,只为治病呼?”

这句话,看似简单。却大有深意。

刘备略作思量,这便答道:“备请公来,看似治病,实为治世。”

“愿闻其详。”

“所谓医者父母心。治国如治病。人有疾,国亦有疾。人之疾,无非外邪、内邪。国之疾,无非内忧、外患。大汉煌煌四百年,看似强盛,却早已病入膏肓,时日无多。然,如何救治?备以为,内外症结,需双管齐下。剜除脓肿,辅以膏药治外患。开膛剖腹切除恶瘤,辅以汤药治内忧。如此伤筋动骨,势必元气大伤。故屯田养民以造血。血气充盈,方能熬过内忧外患,还一个升平盛世。”

见华佗沉思不语,刘备又道:“备少时杀流寇,诛马贼;北上塞外,独抗鲜卑十万大军于白檀。小试牛刀。便想治一治这内忧外患,病入膏肓的大汉。”

华佗一声叹息。这便起身,长揖及地:“君侯之心,(华)佗已尽知。佗半生醉心医术,虽活人无数,却终究无法治这时日无多的大汉。每每想来,扼腕叹息。心想,若不学治病,多学治国之术。可还一个清平世界,朗朗乾坤否?今闻君侯一席话,心结终解。愿以末技侍君侯,为国造血。”

说完,伏地行大礼。

刘备急忙起身,将华佗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