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南港仓、东港仓、南关仓,数座百万石粮仓督造完毕。刘备这便择吉日,拜大兄刘文为城仓令,秩六百石。亦擢升二兄刘武为秩六百石军曲候,兼领城仓尉。管理临乡下辖的各处粮仓。
三座粮仓,需各级官吏三百。皆来自楼桑学坛。大儒崔寔不禁苦笑,学堂刚刚坐满,又被一网打尽,只剩童子两三只。若再来几座粮仓,学坛便无人可用。
没办法,论治民理政,崔寔自是第一。故而低级官吏多出自他门下。
也正因如此,临乡子弟多半投到崔寔门下就学。学成便可出仕。不求高官厚禄,只求能养一家老小。
便是斗食小吏,一年也有数万薪俸。加上门市、稻作,各项收入,细算下来,甚是丰厚。
单单五十亩良田,鱼、米两项合计,一年有十万钱的收入。再加上门市租金,为吏薪俸。一年可得二十万钱。除去税赋、庸金等各项开支,非但温饱无忧,亦可称富足。
天下多灾,州郡皆有齐民流离失所。异地乞食,成为流民。临乡非但风调雨顺,尚有余力容纳流民。且汉、胡、蛮杂居,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皆倚仗君之德。
“人君之德,莫大於至明,明以照奸,则百邪不能蔽矣。”
传言临乡侯灵秀天成,乃天家麒麟子。自有诸神庇佑。
临乡官吏,侯府家臣,有功之民。开春后陆续迁往临乡城。各地空出的宅院,刘备没有收回,皆算做各家的私产。可自行售卖。许多人家是分期购买。出售前付清欠款,亦或是将欠款转给新户,皆可。当初作价十万的良宅,竟卖出数百万高价。且购买者多是北地豪商巨贾。可见临乡之繁华兴盛。
落户临乡,好处太多。除了生活诸多便利,享受从就学、就医、就业等各种福利。临乡侯兵强马壮,更能护一家老小平安。才是关键。
如前所说。大乱将至。若不能举家避入豪强,形势危矣。
北地堪称豪强者,临乡侯自当位居第一。
夏,四月,江夏蛮反。
春分刚过,临乡上下便备耕、通渠,开始了新一季的稻作。上计掾陈逸已核算过,今季要育足够五百万亩水田所需的秧苗。
且五百万亩,还是保守估计。
南部诸城,容城已有旱改水田六十万亩。南关城三十万亩。益昌、平曲,各有约百万亩。合计三百万亩。北部诸城共计一百五十万亩。还有正在督造的南广阳城。南广阳城居于南巨马水岸,支渠四通,可得百万亩水田。
按照以往经验,连造城加圩田,且又不能误农时,故而,抢在插秧前只能圩田五十万亩。
如此相加,便是五百万亩秧苗的大致来源。
陈逸等人自不会是错。
只是少算了南部诸城,尤其是靠近东西二淀的容城和益昌,刘备已命人围泽造田。前些日,卢节和卢俭遣人来报。或可再得良田各二十余万亩。
刘备遂告知陈逸,以五百五十万亩秧苗计。
两位家丞又来上报。言,开春以来流民纷纷北上。又有塞外鲜卑不断南下。临乡人口今年或可破百万。少君侯辖地三百里,人手充足,机械齐备。以备无患,不妨育秧六百万亩。
刘备欣然点头。定下了六百万亩的总数。
一亩秧苗廿亩田。
就是说,秧田一亩能插秧二十亩。今年光是育秧,就需三十万亩良田。临乡北部诸城,户户已能自行育秧。南部今年刚改水田。对稻作一窍不通。刘备便命督亢和郦城农人,代为育秧。二城百姓皆来自稻区。精于稻作。君侯一声令下,农人齐声应诺。
临乡侯从不白用人。
代为育秧,种子、人工等费用,皆足量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