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之禄,君之利也”。
话说睢阳人李永,买好果礼,这便赶回港口与相熟行商相会。时间亦早,便没有乘坐舫车。沿热闹的桥市,一路走来。正值春暖花开,邑中风物,直令人心驰神往。
眼看舟船在望,忽听背后有人惊叫。
“前面那人当心!”
李永闻声回头。只见一辆辘车载满鸡酒,正轰隆隆直冲过来。
危机关头,忽听一声闷响。辘车独轮在斜穿街道时,卡在了轨路凹槽内。车速陡降,车上竹筐酒瓮尽数飞出。一时鸡飞狗跳,酒水四溅。李永躲闪不及,被一个鸡笼迎面打翻在地。
“速速推走!”身后又听人喊。辘车抢在舫车驶达前,强行穿越轨路,独轮卡死槽中。推车壮汉猛然发力,车轮应声折断。重车砰然下落,坐在街心。
长出一口气。推车壮汉这便丢车转身,撑起双臂,抵住已驶到身后的舫车。
舫车虽已刹车落石。却仍在减速滑行。眼看便要撞上辘车。壮汉奋然发力,竟连人带车,稳稳逼停。
双层大车,百余乘客。如此膂力,堪称无敌!
待舫车停住。推车壮汉才吐气站起。只见相貌魁梧,雄壮过人。转身扛起辘车,让出轨路。
如此豪雄,当为少君侯所用,主驾急忙喊道:“壮士留名!”
沉肩卸下辘车,壮汉回头一笑:“己吾典韦。”
李永,梁国睢阳人氏。曾任富春长。为避仇家追杀,故远赴楼桑。寻泗水豪侠史涣相帮。梁国与沛国,皆属豫州刺史部。李永与史涣,少时便已相识。任富春长时,亦有恩于史涣。事出紧急,抵达楼桑后,多次联络史涣,皆未能相见。无奈滞留,又遇冰冻。这便闷闷不乐,在邸舍借酒消愁。
若能寻楼桑明庭乐隐说项,或有转机。
这便与相熟行商约定时辰,回船酣睡。
一夜无话。
翌日清晨。李永早早起身。整理仪容,换上新衣。见时辰尚早,这便想去桥市买几封果礼。也算不空手登门。
沿新铺设的青石板道一路东进。两侧脚手架林立,座座重楼正拔地而起。皆立辽东大木为桩,外包砖筒,上建梁架,平铺木板,再起高楼而成。楼高五重,二楼以上另设前后平座。两面坡顶,排瓦如鳞。廊柱檐墙,皆坚木包铁。一般箭矢断难射穿。火箭天袭亦不惧。少君侯富甲一方,为使治下民众安居,可谓不惜工本。
楼桑民多地窄,本无处安身。不料年前忽开溪谷宅院。桥楼和两侧高栏重楼,共可纳流民千余户。李永这便动了心思。楼桑虽号称五缺,却兵甲强盛,坞堡连横。固若金汤。少君侯少时便诛杀流寇马贼。去年又北上塞外,夜袭鲜卑王庭。杀得胡虏溃不成军,尸横遍野。威震北疆。
若能迁入楼桑,还有何所忧!
多日惆怅,一日得舒。身轻如燕,健步如飞。循着一家果脯商肆。
时下的甜味,主要有麦芽糖、蜂蜜和蔗糖三种。麦芽糖称“饴”和“饧”。《礼记·内则》提到:“枣、栗、饴、蜜以甘之”。早在春秋时期,先民已能用粮食制造麦芽糖。
许慎《说文》:“饴,米糵煎者也”,刘熙《释名》则说:“饴,煮米消烂”。将谷物煮熟或蒸熟后,加上磨碎的麦芽和水,在适宜温度下,使原料中的糊化淀粉渐变为麦芽糖。然后滤去渣滓再经蒸发,即得到稠厚的麦芽糖和糊精的混合物。
除去饴糖,还有蜜糖。少君侯后院仓楼四层,有蜜蜂数十箱。割取的蜂蜜,食之不尽。少君侯便逢春腊二赐,赏赐给家臣部曲。商家再买来,蜜制成果脯。称:蜜饯。
除去饴糖和蜜糖。邑中新有蔗糖。乃北迁山蛮带来。
先秦到两汉,有不少文献提到甘蔗和蔗糖。名称却有所不同。《楚辞·招魂》提到“柘浆”,即甘蔗汁液,司马相如《上林赋》上书“甘柘巴苴”,亦是指此。《说文》:“蔗,藷蔗也”,张衡《七辩》有“沙饧石蜜,远国贡储”之句,《三国志·孙亮传》也提到“交州献甘蔗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