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宅在家中,好好种田养士,以备不虞了。
朝堂的事,只有朝堂诸公去操持。
再说,县侯的封赏,已经不错了。
还有将军号?
听起来,似乎很拉风。
春分刚过,整个临乡,备耕、通渠,开始了新一年的稻作。圩田还在继续。围绕督亢,环环建起的圩堤,纵横分割,犹如棋盘。冰雪消融,春江水暖。水路通畅无比。舟船往来,接送农人。船头田间,还有山歌对唱。虽多是蛮语,却胜在曲韵悠扬。
好一幅盛世美景。
管宁说,今年可再圩田数十万亩。
剩下水泽,督亢便力有不逮。尤其是临乡南部,仍是一片无人问津的野泽。血战一场,除北疆祸患。刘备难得空闲。这便准备着手督造大利城和临乡城。
大利城居南。到幽州南界督亢陌的大片野泽,便归大利城圩田。
临乡城居东。东南部水泽,自划归临乡下辖。
郦城大建接近尾声。督亢城早已立满桩柱,大别山蛮随到随建。今春至夏,再圩田五十万亩后,刘备这便要着手督造大利、临乡二城。
最先得知消息的楼桑学坛,又举坛轰动。
大利、临乡二城的城长之位,必出自楼桑学子。
放眼望去,芊芊学子中,谁又堪称治世良才?
临乡上下,皆拭目以待。
三月末,朝堂有六百里加急送到楼桑。
函中还夹着一份邸报。“邸报”又称“邸抄”(亦作邸钞),并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上录朝廷内外诸情。乃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文书,及政事军情的文抄。
邸报中,详细记录了刘备返回楼桑后的诸多军情。
大阏氏返回部落。高车十二大部,暗中联合。趁副伏罗氏宴请鲜卑大单于时,举兵发难。当场斩杀檀石槐一众亲信,并将数千颗硝制好的首级送到白檀城下。
夏育等人已校验,确认檀石槐全家在列!
大单于果然难逃一死。
高车十二大部又联名上书。请求南下归附。副伏罗氏更是举族南迁,穿越大漠,立王庭于白海之滨,与汉军接洽,以示心诚。
传言圣心大悦。已诏封副伏罗氏为归义王。并将白檀城下数千鲜卑俘虏并部族,交给副伏罗氏统领。
鲜卑覆灭,高车又来。
刘备叹了口气,不知是喜是忧。
副伏罗氏竟敢立王庭于白海之滨,此时,东西皆有鲜卑残部,南面又是三路汉军驻守的白檀城。如此胆色,非同寻常。
继檀石槐之后,草原又要出雄主?
刘备微微顿了顿,再往后看。皇帝廷议,问政群臣。左右皆说可行驱虎吞狼之计。高车在北,三郡乌桓和南匈奴在南。若上下包夹鲜卑,草原可定。
唯有蔡邕上书言道:示好高车,不啻养虎为患。鲜卑战败,已成弱势。高车若并鲜卑,不正如当年鲜卑南下纳十万北匈奴部族一般无二?待高车势大,必定如匈奴、鲜卑故事。南下抄掠边郡。那时,狼灾未免,又生虎患。边疆形势更加糜烂,边民苦不堪言。
因此次兵发北上,蔡邕亦上书阻止,为陛下不喜。故而不纳其言。
刘备猜测。陛下心中,或已许高车南下。又说要行和亲之策。却不知这次要把那位宗室女子嫁给新鲜出炉的归义王。
除了高车诸事,邸报还对北伐封赏略说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