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禁军

“朕让你来统领禁军,一来,朕看你忠心不二,且勇猛健硕。二来,朕,想削弱何将军的势力,朕不想日后的大汉王朝,交于一个异性手中。”

蹇硕点头,想了想又说:“陛下,微臣还有一事,也想趁今日有此良机与您说了。”

“爱卿请说。”灵帝走累了,索性坐在了玉石雕刻的台阶上,一只手无力的搭在了蹇硕的肩头,这样可以缓解一下疲累。

蹇硕坐在了灵帝下侧,作揖道:“陛下,微臣有一事还请陛下及时考虑起来,陛下有二位皇子,虽都尚年幼,可终究他们当中的一位将会是大汉国的继承人,陛下应该考虑立太子一事了,与其避而不谈,还不如昭告天下,这也是历朝历代皇上必做的事情啊。”

灵帝听了蹇硕这番话,神情有些凝重。他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并没有直面蹇硕的问题,只是说了句,咱们继续走吧。

“蹇大人,以您的看法,二位皇子,哪一位更适合做太子呢?灵帝忽然问道。蹇硕回道:“陛下,如果按照汉朝祖制,理应立刘辩为太子,因为他是皇长子。如果按照智慧贤能来论定的话,微臣认为……”蹇硕说到此,停顿了下。

灵帝示意继续说下去。

“二皇子刘协更有君王气度。”蹇硕坚定的说。

灵帝听了,默默地点了点头,回应道:“蹇大人的想法与朕不谋而合。只是朕想知道,蹇大人为何对小皇子刘协情有独钟呢?”

“二皇子刘协虽年幼,却已经表现出了他的极高的禀赋,论才华与宽仁孝悌,他都比长子刘辩有过之而不及。上次,刘协处理闵汶贪污米粮的事情,给微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微臣认为小皇子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贤才。不过,立太子一事,最终还是要皇上说了算。”蹇硕如是说。

灵帝说道:“长子刘辩轻佻,无君王威仪,小皇子刘协,宽厚仁慈,聪慧有加,像极了他母亲王美人,而且自小就生活在宫里,言传身教中有帝王的威仪。朕也喜欢小皇子刘协,只是只是废长立幼这件事也不是朕能说了算的,这还要群臣共议,方能定夺。”

“陛下当务之急是照顾好自己的龙体。”蹇硕扶着灵帝,不知不觉,两人已经走到了德阳殿殿堂。

刚走下阶梯,就见张让已经举着一顶华盖等在了一旁,见灵帝下来,立马为灵帝撑起了华盖来抵挡细密雨丝。

张让见灵帝面色晦暗,便轻声说道:“陛下还是回寝宫休息吧,龙体多保重。”

蹇硕说道:“张大人,有什么事情改日再议,皇上龙体欠安。”

灵帝听巴,却着急起来,说道:“朕稍稍休息一下即可,张常侍究竟有何事在此等候朕?”

张让俯首道:“京师有望气者(注)要求面见皇上,说有要事商议,关乎社稷安危。”

蹇硕出于灵帝身体考虑,便上前劝说灵帝改日接见,此时,灵帝似乎一改往日的疏于朝政的习性,整了整华服,对张让道:“朕,想要听听望气者到底说什么,有请。”

灵帝坐上了德阳殿高高在上的皇位,有侍女奉上花茶,灵帝没看一眼,却命令上了一樽酒。灵帝喝了口酒,没有了刚才的疲累。此时,那位望气者徐徐而来,童颜鹤发,他禀报道:“庶民连日来以观天象,连日来,庶民注意到有一股黑色之气盘旋于皇宫南北两宫之上,久久没有散开,黑气乃血灾之气,恕庶民直言,不久后两宫必有一场大的血光之灾。”

灵帝听了此番话语,瘫软在案牍上,他将杯中之物喝了个精光,呐呐自语道:“朕早料到,宫里必有此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