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这么回事

想通怎么了回事,叶宸连忙告辞……

李志追了出来,问道:“你咋个回事?”

“龙团胜雪,茶品色白如雪……我知道怎么回事了,明天再来。”

赵吉阳办理了茶叶的检测手续,叶宸拉着她,迫不及待的回到家中,从网络上翻出唐宋时期关于茶的记录和诗句。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

唐代,煎茶煮饮。

唐代的蒸青绿茶饼,制作工艺大概是:“采”、“蒸”、“捣”、“拍”、“焙”、“穿”、“封”七道工序。比宋朝简单很多了……

煎茶在《茶经》中有详尽的记载,茶饼要先研磨成粉状,过罗筛。煎茶的过程中还可以依照个人口感加盐来调味。甚至,唐人煮茶一度喜欢往茶汤里添加调味料,如盐、葱、姜或橘皮等等。

中唐时,陆羽极力反对这一煮茶的方式,说道:“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属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而习俗不已。”意思是加调料煮的茶水和废水一样,后唐的人开始提倡‘真香真味’,为茶道之兴奠定基础。

“叶宸,听我念一段。‘霜天半夜芳草折,烂漫缃花啜又生。赏君此茶祛我疾,使人胸中荡忧栗。’这首诗名叫《饮茶歌送郑容》,是唐朝的诗僧皎然写的,芳草指的应该是茶叶,烂漫缃花啜又生,应该是形容茶杯里的泡沫……这个皎然是陆羽的长辈、导师,至交好友。也是是茶文化的宏扬者……”

“找一下具体的。”叶宸道。

“没问题。”

‘霜天半夜芳草折,烂漫缃花啜又生’,芳草指的是茶叶,经过折碎碾磨成为茶粉,烹煎之际就会出现浅黄色如花的泡沫。

赵吉阳又给叶宸翻译了《茶经》的‘五之煮’,细述烹煮研末之后的茶叶,盛到茶碗里,产生视觉美感。其中有几段特别的有意思……

凡酌,置诸碗,令沫饽均。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饽者,以滓煮之,及沸,则重华累沫,皤皤然若积雪耳,《荈赋》所谓‘焕如积雪,烨若春敷’有之。

翻译成白话文,大概的意思是,饮酌之时,茶汤倒进碗里,要让沫饽均匀。沫饽是茶汤的精华……茶汤的饽,是以茶滓煮的,煮沸之后,累积层层白沫,皤皤如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