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低声的,但不可置信地问了一句。
不过没等有人回答他。
价格就再度被刷新。
“26万!”又是那位程老板,和董飞燕示意了一下,还和看过来的林海文对了一个眼,堆出笑容来。
“这位程老板的来头,帮我去看看。”林海文和坐在边上的付健说道:“什么文化公司,做什么生意的,以前的拍卖纪录,都给我查查清楚。”
凌鸣激动着呢还,这间富贵鱼缸确实不是凡品,但毕竟还是现代瓷器,是他刚烧出来的,卖到26万的价格,已经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但看了一眼身边这个人,也就是林海文,他又不觉得不能接受了。
照理说,艺术家的价格是有一个上升的过程的。
比如瓷器里头的大家张松茂,他的纪录就有过百万的时候,相比较艺术性来说,凌鸣这件富贵鱼缸就未必比不了他的,更何况,这种级别的凌瓷,也不是说能够量产的,全看天意。但是张松茂的价格,也是一步一步走上来的,他今年60多了,近年来产量大幅度减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不再做了。
但林海文绝对是个例外。
他的价格在《燕明园小街》时,只有3万欧元,在国内已经不低,但对他自己来说,是很便宜的价格。然后这个价格就迅速飞起了,到《大地母神》的时候,已经是80万欧元,再后来更是高达300万美元,以至于现在的《瓷·八作》,拍卖估值是按照400万欧元,也就是3000万人民币的价格来做起拍价格的。
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一个过程,嗖嗖嗖垂直上升的。
在凌鸣看来,凌瓷可能也会有林海文这种上升曲线了——这显然是痴心妄想。
不要说两者不能直接对比,就看产量,凌瓷现在已经是常规商品,而林海文的画,这五年来,平均一年五幅都没有。他签约了布罗画廊之后,也不过一年出5幅,往往有时候还不足这个数量,可以说比大部分的高龄画家还要稀少,加之他进步非常快,所以在某个他的艺术阶段,画作就相对比较少。
比如说委拉斯贵支阶段,就那么寥寥几幅。
再到源古典主义的萌芽阶段,也就是《大地母神盖亚》等,一只手都数的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