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 人间惆怅 西风多少恨(3)

小娴就问日本人到底有多矮。对于这个话题,她是敢问的。一来不涉及文化,二来通俗浅显。

“日本在历史上不就叫倭寇吗?倭人倭人,倭人就是矮子啊。”顺民解释。

这下,小娴又不敢说话了。大家都说,日本人不高,东洋兵很矮的,都和厨房那个胖胖的黑黑的老张差不多个儿。老张在李家的绰号就是武大郎,五短三粗,偏偏在厨房忙活,有时候,大厨有事了,叫老张来帮个忙,掂个大勺炒个菜什么的,老张还得备一张板凳,站在板凳上。厨房里的人没有一个不笑的,老张也不在乎。

他矮,但是又讨了老婆,还生了两个孩子。老张在李家很满足现状。

小娴听不懂什么叫倭人,只知道不是好人,欺负过中国人。但在历史上什么时候,她哪里知道?如听天书。

顺民说有的日本人还不及老张高呢。他也应景地想到了老张,拿老张做比喻。“可是他们矮虽矮,但团结,攻击力强,又有德国的新式武器做后盾,东北三省已经沦陷了啊。”

话题说到这里,就很沉重。这对一个爱国意气风发的青年来说,都是不可忍的事。

顺民坐了下来,说要喝水,小娴赶紧倒了双手递过去。

她的主要职责就是照顾少爷的生活起居,她清楚自己不能和少爷聊深层次的话题。不过,少爷每次回家都愿意和他谈论外面的东西,也让她颇高兴。

少爷是看重她的。

“有一天日本人会打过来吗?”这是小娴的担忧,也是整个李家人的担忧。她虽然目不识丁,但起码的爱国心是有的。

也不是爱国,小娴也搞不懂何谓爱国。她只是觉得,日本人不该来侵犯,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和日本人有什么关系?

她不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那时外婆正处于花朵一样的年龄。

既然别人都看出了她的美丽,那么,高中生顺民又是一个激情勃发的青年,更是没理由不注意到。

想必,顺民也是英俊的。

我没有见过年轻时顺民的照片,当他出现在我的视野时,他已是垂垂晚年。但晚年的他,依旧身材高大,相貌端正轩昂,那年轻时候想必一定是帅气的。

我外婆后来能爱上李顺民,一定也是被他的外表打动过。哪个少女不怀春,就算是低贱的丫鬟又怎样呢?

那是一段好时光。

早早的,外婆醒来,打水,倒茶,伺候外公洗脸。然后,备墨,拿纸笔,站立一旁,看着外公练字。大户人家的少爷饮食自然不差。外婆跟着外公,吃的或许也是小灶。

我妈曾告诉我,解放前的锡城,各种点心小吃和现在相比,只多不少呢。什么扬州富春包子,一咬一嘴油的锡城小笼包,黄澄澄粗粗的油条,白的和牛奶一样的豆浆;精致可口的小馄饨、细面条、小米粥、八宝粥、稀白粥、我妈说那个时候的小馄饨,搁的汤料都是原汁原味烧煮了多少年的鸡汤,非常香。那叫卖混沌的小贩,一掀开煮的热气腾腾的馄饨,香飘十里啊。我妈说的并非夸张,在那个动乱的物质匮乏的年代,贫穷人家能吃上几只香喷喷的小馄饨,是一件要记得很久的事。

那么,大户人家呢,家里有现成的厨子,自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了,只是要市面上有的。外婆跟着外公,饮食上滋润了,整个人也就会变得更漂亮。

到底从什么时候起,外公开始教外婆习字的呢?

这是一个谜。

但一定是偷偷的,不是堂而皇之的。外公的母亲,一个高傲的女人,是不容许自己的宝贝儿子,闲了没事干,手把手的教一个丫鬟认字。这不合乎规矩。既然命为丫鬟,就应该本本分分。等年龄够了,给她配一个男人,继续留着使唤,要么就是转手卖到别的人家,给点钱,也就尽了主仆之谊了。

从古至今不都是这样吗?

那是一个杏花虽然落尽,但桃花依旧绚烂的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