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节 流金时代(二)

大明之雄霸海外 比萨饼 2284 字 10个月前

小伙子就发财了,立即坐船返乡,过得几个月,他又来了,这回带上了他漂亮的新婚妻子!

他又找了一块地,这次发财发得中规中矩,不算暴发户。

不过,他那聪明的妻子,就养起鸡来,为采矿人提供伙食。

鸡是野外散养的,小伙子的妻子,从不卖活鸡给人,都是她不辞辛苦地杀鸡。

最终还是给人们发现她发财的途径-----鸡是小粒金子的孜孜不倦的收集者,女人杀鸡时,总要搜索鸡胗,这样,她赚到的金粒,给她老公还要多!

……

生活中难免意外,一个淘金人因为发财发得高兴,狂喝朗姆酒,夜来去淘金,结果淹死在小河里。

由于他的登记资料不齐,找不到家人,于是其他淘金人凑钱先把他给葬了。

客死他乡,大伙儿对他表示哀悼,出席他的葬礼。

其中有一个叫做廖祥和的老矿工,抓起一把由新坟坑里抛上来的泥土,只是由于习惯成自然,他仔细地看这把泥土,他猛然地站起来,动手树立界桩围出属地!

而临时客串妈祖神官的人是廖祥和的老伙计,看到这一情景,就这样地结束了祈祷:“老廖,给我立桩标出一块土地,看在妈祖份儿上我要一块土地----妈祖在上!”

……

淘金狂潮起,人人都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当中,一位大明名人的到来,让东南府的名声大振,堪称是神助攻!

大明前兵部右侍郎,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的毕懋康驾到西婆罗洲!

淘金狂潮不乏有种种幸运的和有趣的事儿。

1639年的某日,一个16岁的小伙子来到一个小矿地上,他脚疼、疲困、饥肠辘辘、身无分文,先前他挖矿很不走运,什么都没有找到。

他坐在河堤上,看着河谷里有30来个身板粗壮、兴高采烈的汉子在干着活儿,小伙子不声中响地看了一阵子,面部表情显示出他的辛酸遭遇。

终于,一个健壮的采矿人对大伙儿说话了,他说:“伙计们,要是大伙儿也都乐意的话,我愿意给这小伙子干一小时的活!”

“好咧!”大家应允道。

一个小时过去了,价值一百个银元的砂金放在了一个鹿皮袋里,交给了那个小伙子,有人给他开出了一张购买工具和必需品的单子。

他们说:“你去吧,买上这些东西,再回来,我们会给你立下桩子,标出一块好地块,过后,就看你自己的了!”

小伙子去买了东西回来,人们分给他一个地块,可能大伙儿帮忙他,冲掉了他的衰运,他幸运地发财了。

后来这个叫做王泽山的小伙子成为著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他把大伙儿送给他的鹿皮袋一直保留着,当成了传家宝,家训就是“乐于助人”!

……

由于入门门槛低,本来应该经历长时间才积蓄到财富的年轻小伙子们往往很快就发家了。

有一次,一个留着长发,穿着明式衣衫,看似涉事未深的年轻小伙子背着一副明朝书生赶考的行李架,步履艰难,走进了营地。

他把垂到眼睛上的几缕湿漉漉的头发掠开后,第一件向人们打探的事是:“乡亲们好,这里是采金营地吗?”

坐在入口处的一个采矿人回答说:“当然是啊,你从哪来的?”

小伙子挺挺宽厚的胸膛道:“啊,我是泉州人,真的,来挖金子,我跟我娘说了,我挖金子一定要挖到成为财主,妈祖在上,保佑我!然后,我把金子带回去给她,好让她给我讨媳妇,哪位乡亲和我说说,大伙儿在哪儿挖金子?”

当中有个漳州人想捉弄这个小伙子----漳泉人之间素来不和,现在虽然河蟹了,但开开玩笑无伤大雅,他说道:“跟我来,我找点东西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