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连数任闽抚对于东南府无可奈何,甚至沆瀣一气,巡抚都跪了,制约东南府放飞无从谈起,东南府的发展,开发东南亚进入了快车道。
百万华人下南洋!
在东南府的组织下,中国大陆掀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下南洋的运动,它的宣传深入人心,就连山西的偏僻小镇上都有了东南府的宣传传单:“移民东南亚,开创新生活!”
传单落款有大明东南侯、龙虎将军颜常武的印章,还有前大明帝师、前督师、前兵部尚书孙承宗的印章,再有前登州巡抚孙元化的印章等等,反正有大明官员的背书。
在各省、州县普遍设立移民点,各地官府普遍听之任之,这就是拥有官身的好处!
很多官员被收买了,由于宣传到家,很多官员也逐渐明白过来东南府其实就是汉人的政权,他们开拓进取,为汉人夺取新的地盘,为汉人创造新生活。
于是,良心未泯的官员们挥手放行。
在前往东南亚的人群中,以东南诸省居多,占了六成,对于东南沿海的那些下南洋的华人来说,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对于土地的依附性要低于大陆腹地的农民。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早已习惯于“以海为田”的渔业生活,因此对于海洋的恐惧在整个华夏民族中是最小的。
北方的移民占了三成,越往北的新移民就越多。
由于北虏入侵,他们失去了家园,对于北虏的恐惧和对大明朝廷的失望,他们当中很多人都移民东南亚。
中原腹地的人较少,只占了一成,但随着农民军在中原大地驰骋,战乱令中原移民也逐渐增加,呈直线上升之势。
海船满载着华人与物资,西线从珠江口出发,经安南、湄公河口、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到达爪哇;东线则从福建诸港口出发,经台湾、吕宋、加里曼丹半岛,到达爪哇。
中途也有一些分枝,例如有的西线海船走了加里曼丹半岛,而东线的一些船则不走加里曼丹半岛,经吕宋棉兰老岛南下,进入东南府新夺取的香料群岛讨生活。
海船络绎不绝,整个南海和东南亚都可以听闻汉语,俗话说“海水到处,就有华人”自东南府开拓东南亚开始!
事实证明,只要豁出去,那就念头通达,海阔天空!
丁魁楚,河南永城人,是万历四十年举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崇祯四年升任保定巡抚,崇祯七年任户部侍郎。崇祯九年官至河北巡抚,善事权要。
崇祯九年五月,清军以阿济格为将,率师八万余,从独石口入犯,袭击延庆、昌平等地,侵掠京城,掠人畜十八万东归。由于这次未能抵御清军的进犯,疆臣守土有责,丁魁楚下刑部狱。
他有人情,积极谋求起复,本来也不是那么顺利,不想福建巡抚出缺,大家一想,嘿,既然丁魁楚报国之心拳拳,何不给他一个机会?
于是丁魁楚自刑部里提出来,换上官衣去抽签,结果中签-----介个抽签有可疑!
什么人不好选,居然选到他这么一个罪臣?
看到周围的人满脸的笑意,丁魁楚觉得的是恶意满满。
想到他花银子给朝中权贵想脱罪,人家收钱办事,也确实办到了,且给的位置不低,可是从一个火炕掉进一个火炕。
真是的官字上下两把口!
无奈之下,他浑浑噩噩地入了紫禁城,得皇帝面授机要,皇帝要他相机行事,一要解决东南府海外谋逆集团;二准备开海禁,捞银子!
崇祯皇帝含糊其辞,丁魁楚只觉得头脑壳突突地痛。
当皇帝问起他方略时,丁魁楚上奏道:“东南府海外谋逆集团目无君父,不思报国,实属可恶,不可容忍。然为祸不烈,当徐徐图之。”
至于开海禁,崇祯皇帝是寄予厚望,大明朝廷太穷了,花钱的地方多,问题都是消耗性的财力没有回报,户部银库只见老鼠屎都不见银屑。
丁魁楚连连叩头道:“臣一定惮思竭力,为国尽忠!”
尽忠?
拿银子来才是真的!
崇祯皇帝让他退下,一直望着他走出殿门,对于海外的银子,皇帝是伸长颈等着。